企业捐赠的内涵及价值探究
2013-08-15李庆玉
李庆玉
(淮南矿业集团电力公司, 安徽 淮南232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全面确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营利性是其根本属性。企业在追求合理利润和回报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当前国际社会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各国的共识。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商业形式,在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企业捐赠中,无疑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可更大的推动社会整体福利和社会公正。基于此,本文在对企业捐赠的相关概念进行探讨,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企业捐赠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捐赠的特点,并对企业捐赠的价值进行论述,以期对企业捐赠的研究有所探索和贡献。
一 企业捐赠的内涵界定
当前并没有哪一部法律对企业捐赠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是学者们对企业捐赠有各自的看法,根据不同的标准给企业捐赠做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由于这些概念内涵各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所以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从法律上来看,1999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第2条有这样的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的,适用本法。”此条并没有直接给企业捐赠下定义,而是直接给出一个选择性的指引,法人可以捐赠,并且在捐赠的对象上也给予了限制,那就是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其他的组织和个人没有包括在内。公益事业是其捐赠的唯一目的。至于什么是公益事业,其范围如何界定,也没有做出明晰的界定。
2003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在该通知中有一条是关于企业捐赠的,认为企业捐赠是,“企业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用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公益事业的行为。”此条最大的特点是捐赠的财产是用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公益事业,本文认为,此条认为企业捐赠的财产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显然限制过于严苛,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理解,企业捐赠的财产当然可以与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
结合学者对企业捐赠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笔者认为,对企业捐赠的概念进行如下界定是科学合理的,因而也是可以接受的。企业捐赠是指企业作为捐赠的主体,在坚持营利性、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或者公共目的或者其他特定目的,无偿将财产给予他人的行为。采取这样的表述,既坚持了企业本身的特点而不至于对其性质产生误解,又能够说明企业捐赠的本质特征在于无偿给予他人财产。
二 企业捐赠的特征分析
(一)企业捐赠不同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赠与
捐赠系指没有索求地把有价值的东西给予别人。企业捐赠也含有无偿的把公司资产给予他人之意。作为民事活动主体,企业捐赠行为在现代社会也是常态。比如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时,很多公司均向灾区捐赠了大量款物。在今年发生的雅安地震,也有很多公司向灾区进行了捐赠。但是,普通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赠与,其民事主体的存在意义具有多面性,比如可能为了自我内心的价值实现,为了图谋一个好名声,纯粹是想回报社会等,唯有企业,其存在的首要前提却是营利。这样,决定了企业捐赠与普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同。企业捐赠的一切前提和后果都是要保证其最终的营利性质。同时,普通的赠与是可以撤销的,而企业捐赠原则上不允许撤销。
(二)企业捐赠不是法定的义务
与企业的性质相对应,作为财产法人的企业,任何时候的存在,最终都必须也应当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追求合理的利润是其存在的必要性之一。除了国家征收、征用等强制性的财产分配制度之外,公司财产作为公司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法定义务的规制。
我国的《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本文认为,该条规定本质上也是一种法定化的倡导性规定,而不是强加到公司的法定义务。否则,就是对企业自主权的过度干涉。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把企业捐赠规定为其法定义务。基于同样的理由,企业捐赠也不应该是道德上的强迫。比如,汶川地震时有些社会舆论对某些公司的近似于逼捐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道德上的强迫了,这种现象就值得从社会心理和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之中,任何采取硬性强制或软性强制的方式逼迫他人“行善”的行为,都是不“善”的,是值得反思的行为。
(三)企业捐赠的实质是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与协调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石,其一切行为均以营利为核心。现代系统论告诉人们,企业要营利,必然有其基础,尤其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有关。企业之所以营利,必然是在充分利用有关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之上的。社会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营利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在营利的同时,必然也要考虑到相关的条件。否则,其最终必然走向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比如,社会为其提供人才资源、提供消费者,企业营利的同时对教育方面做适当的捐赠,则更利于吸引有关人才,从而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而实现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衡平。比如,某凉茶公司通过捐赠,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短时间内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样对于其公司的发展,利润的增长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回报社会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平衡。
正是在这种互相协调和平衡的进行,社会各个主体之间资源的流动性才得以进行,社会得以良性发展,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才能够在社会之中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双方的协调快速发展。
(四)企业捐赠的逻辑基点是对其营利性的维护
企业捐赠是无偿的把自己的财产给予他人。从形式上看,这与企业作为营利组织的本质是相违背的。因此,企业捐赠必然有其实质上的与其营利性的一致性,否则,其存在就没有了基础,也与社会现实相违背。那么,企业捐赠的基点何在?实际上,企业捐赠的逻辑起点仍然是为了其营利性服务。比如,公司通过捐赠为其赢得良好口碑,实际上也等于为自己做了广告,必然赢得更多消费者或者客户,进而最终增加了公司的营利。比如某凉茶公司,通过捐赠,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产生了一定的亲和力,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该公司的品牌就是凉茶,这样,也实现了广告的目的。因此,很多优秀公司都把企业捐赠作为自己的常态工作,通过捐赠达到了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
三 企业捐赠的价值
在哲学上,价值是客体所具有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客体的有用性。价值具有相对性,同样的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之下,其价值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对某一客体价值的研究和分析要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进行才具有意义。就企业捐赠而言,企业捐赠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社会基础,也就是其价值意义。宏观上而论,企业捐赠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对企业存在的价值;二是对社会公众的价值。详而言之,企业捐赠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捐赠可以提升公司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甚至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公司通过扶贫、救灾、社会服务等公益性的捐赠义举,获得社会舆论的一致认可与颂扬,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提高公司的声誉,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可以这样说,企业捐赠具有广告的性质,可以促进公司产品的销售,提高公司的业绩和利润。
企业捐赠有助于减轻政府在公共事业方面的负担,帮助公司与政府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为公司赢得有利的经营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对诸多领域比如教育方面的投入还很有限。若企业捐赠医院,捐赠图书馆,甚至是捐赠学校,会减轻政府在相关方面的负担,也有利于公司与政府之间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
企业捐赠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人们一讲到公司,就是唯利是图的形象。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是,既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可以说企业捐赠对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所指的“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大有益处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捐赠额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捐赠的股东总体收益显然要高于股东个人捐赠的总体收益。也就是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通过企业捐赠要比股东个人捐赠的总体收益要高,这里的总体收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二者的综合作为总体收益来衡量。
[1]赵万一,张晓玲.公司捐赠法律问题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1):25-27.
[2]苏如飞.跨国公司捐赠的法律规制探研——以汶川地震跨国捐赠为视角[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31-134.
[3]龚万松.论我国公司捐赠的法律规制[J].安顺学院学报,2012,(5):116-118.
[4]金彭年,王学峰.社会责任与公司捐赠[J].唐都学刊,2005,(2):84-87.
[5]马伊里,杨团.公司与社会公益,企业研究课题组:上海企业捐赠社会公益性研究报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