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几个党好”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013-08-15刘保明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资产阶级民主党派

刘保明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北京 100011)

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之时提出了“还是几个党好”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这一思想,进一步阐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的理论,指明了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

毛泽东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邓小平说:“我们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是长期的,这一个方针是早已确定了的。”

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历史关系及其所起的特殊历史作用决定了共产党必须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下去。为此,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在将来的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要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合作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民主党派要与共产党一道前进。他希望民主党派要过三关,即战争关、土改关和社会主义关。过了这三关,“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是长期的,这一个方针是早已确定了的。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我们党就实行了同党外民主人士合作的方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民主人士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十多年的经验证明,这种合作对于我们党的事业,是有益而无害的。”[4]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我国阶级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变化,明确指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战友和诤友的关系。[5]他认为,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虽然客观上存在着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有着根本的利益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与共产党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的友党。他们不仅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不少人遭受迫害的情况下,仍然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这就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6]“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同所有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长期合作。”[7]由此可见,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还是几个党好“的思想,强调共产党必须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合作。

毛泽东说:“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邓小平说:“共产党总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民主党派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的八字方针,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我国多党合作经验,科学分析和把握当时我国的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的状况,于1956年确立,并被载入中共“八大”决议。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及时回答了当时遇到的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他说:“为什么要让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同工人阶级政党长期共存呢?这是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8]“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朵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9]毛泽东的这些思想观点,得到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广泛赞同。

新时期,邓小平在理论和实践上不仅坚持而且完善了这一方针。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党同其他几个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方针要坚持下来。”[10]同时根据新时期我国多党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指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还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亲密关系的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八字方针的坚持、完善和发展。十六字方针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民主党派阶级基础发生的重大变化,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亲密友党关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团结合作的长期共存中的共生性,彼此互相监督、相互帮助的真诚性,双方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的一致性。执政的共产党与参政的民主党派之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赤诚相见、通力合作关系,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有了更良好的基础和环境,使多党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1]

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成立主要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利益要求,同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团结奋斗的历史,在与共产党的长期合作中,自愿选择并坚决拥护、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的性质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正逐步被消灭,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劳动者的情况下,民主党派存在的必要性被毛泽东界定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民主党派发挥作用,邓小平则更多地把民主党派存在的基础建立在发挥民主党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上。同时,他还把多党合作上升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个高度,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多党合作认识的新的发展。[12]

毛泽东说:“民主党派是联系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邓小平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特别是经过新时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逐步形成起来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是在政权以外的合作。合作的目的,是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当国民党政权即将被彻底推翻时,新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政权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被作为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提出来。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道路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为新中国的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它在阶级结构上实行两个联盟,即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工人阶级还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组成四个阶级联合的政权,这在无产阶级专政史上是个创举。在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合作。对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指出:“民主党派是联系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13]“总结经验和决定方针的工作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做的,是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集合在一起来做的。”[14]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就重大方针政策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实行政治协商,民主党派成员广泛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创造了在国家政权中实行多党合作的基本经验,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格局。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在国家政权中与民主党派实行合作的基本思想,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原来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还有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各民主党派“都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6]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强调了多党合作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是亲密友党的新型政党关系;揭示了多党合作制度与我国政治制度之间的联系,首次提出了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一个组成部分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17]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相互拆台、互相攻击,“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18]从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可以得出: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合法的政党,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亲密合作的友党,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同西方多党制比较,具有鲜明的优越性,其根本原因是这一个制度与我国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形式相统一,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其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立在消灭剥削阶级、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各个政党的活动都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民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其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反映在政党制度上,各政党能够建立起共同的奋斗目标,政党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关系。其三,我国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能够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意志,协调劳动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19]从而能够保持国家政治长期稳定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几个党好”的思想,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说:一些人“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去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不可蔑视。”邓小平批示:“可以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不应该有多党,要不要实行多党合作,中共党内和民主党派内部的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内有一些同志认为,民主党派的历史任务已经终结,对民主党派,不应在政治上去提高他们,在组织上去发展他们。有些民主党派成员也认为,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无须再存在下去。对此,毛泽东郑重指出:“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一根头发拔去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不可蔑视。”“要向大家说清楚,从长远和整体看,必须要民主党派。”[20]根据毛泽东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着眼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定了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团结民主党派的总方针和各项政策,团结各民主党派参加参与了人民政协和各级协商机构的工作,坚持并发展了同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同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以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经济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同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合作共事的原则和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从理论上澄清了对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位作用的模糊认识,也消除了民主党派一些成员对本党派前途、命运的担忧和疑虑,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热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积极性。[21]民主党派成员积极投身五大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献计出力;积极协助中共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科学分析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大局,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开创了多党合作理论的新境界,使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1989年1月2日,邓小平在中央统战部上报的《北京市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对多党合作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材料上批示:“可以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22]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批示,中共中央经同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协商,198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文件提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政策措施,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事业继续朝着健康的轨道前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毛泽东同志“几个党好”的思想和邓小平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对于调动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发挥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重温这些思想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2.

[2][3][14]毛泽东选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7,278,25.

[4]邓小平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4—225.

[5]郑延泽.论邓小平对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的完善和发展[J].中州统战,1995,(12):10.

[6][10][15][16][17][18]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3-204,267,186,205,267-268,267-268.

[7]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8][9]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4—235.

[11]兰芳.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与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0,(1).

[12]张永红,谭家齐.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初探[J].湖北三门峡学院学报,1999,(4):15.

[13][20]毛泽东.同中央统战部负责同志的谈话(1950年3月-4月),转引自: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6.6.

[19]孙晓华,袁廷华.毛泽东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思想及新时期的发展[J].中国统一战线,1994,(3):10.

[21]杜青林主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M].华文出版社,2008.

[22]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19.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资产阶级民主党派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