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条件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养提升
2013-08-15姚婉燕陈春玲
姚婉燕,陈春玲
(华中师范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9)
进入21世纪,随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高校也加大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在数字时代,能拥有一个种类齐全的数字环境下文献资源体系,是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梦想。但对于很多高校图书馆来说,建设经费是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未来高校图书馆将以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论英雄,因此切实加强和改善馆员素养势在必行。
一、数字图书馆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媒体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它通过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存贮,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一般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的。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读者很方便地共享资源。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从概念上讲可以理解为两个范畴: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涉及到两个工作内容:一是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二是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
它具备以下4个特征:(1)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2)信息查阅检索方便;(3)远程迅速传递信息;(4)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时使用。
二、数字化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一)馆藏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是以纸质载体为主,而数字图书馆则更多地以电子和网上数字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进行深加工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开发出各种检索系统和内容丰富的资源库,使馆藏具有增值效应。
(二)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和手段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仅限于纸质印刷文献或以其为主的馆际互借、合并采购、联合编目以及书本目录的交换等,而数字图书馆则更多地通过网络对信息资源进行存储、检索传递,使信息服务能够跨越传统时空的限制,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联网的终端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三)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交流方式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坐等服务,采取的主要是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和交流方式则是开放型的、个性化的。图书馆通过网络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了交流的平台,读者通过网络终端查找信息,进行网上交流,这种交流将更具个性化,即针对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有学者预测:“到2018年,数字文献的出版量将会超过纸制文献的出版量”。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时空限制将会被进一步弱化,也使图书馆馆员这一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首先导致馆员人数减少,性别比例日趋平衡,曾经作为高校引进人才解决家属的地方将不复存在,馆员结构日趋精英化。
(四)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馆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目前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处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要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注重对现有馆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三、图书馆馆员素质问题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养是由图书馆性质、职能、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整体现状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等现实问题显得更为尖锐。由于图书馆地位历来没受到足够重视,各大高校中普通馆员与教师仿佛是两个相差极大的级别而接受截然不同的待遇,致使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于优先考虑的范围,这也是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出现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的重要原因。对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和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无法适应提供数学化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因此,在数字化条件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如下能力。
(一)具有网络知识与信息处理能力
随科技迅猛发展,现代科技知识正以递增方式向前推进,20世纪中期大约是每10年增加1倍,而现在是不到3.5年就增加1倍。数字化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来实现的,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读者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很多学校开通了很多网络平台供读者选择。如我校图书馆就开设有超星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等,读者只需要坐在家里通过一台上网电脑就可以浏览这些信息资源。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向服务手段日趋技术化和图书信息一体化,同时伴随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融合,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这给传统的图书馆理论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的馆员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图书馆理论和技能上,也不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终将会被图书馆淘汰。因此,今后的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现代技术运用能力,能按读者的需求从大量的电子网络产品中提取所需信息并加工整理成电子产品,供读者选择使用。同时为适应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的速度,也要求我们的馆员有相当的新技术运用能力,最终使图书馆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我国目前正加紧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因此应以更开放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面对外面的世界,作为国际舞台的纽带——英语,应是馆员必掌握的知识水平之一。我们经常讲要和国际接轨,试想一下没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如何接轨。未来的世界是“网”上世界,因特网把世界打造成了一个“地球村”,图书馆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范围早已冲破国家、语言的界限,网络上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英语来传递的,馆员没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就无法开展工作,更何况计算机和因特网本来就是外来技术,努力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手段也需要英语基础。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原版书籍和音像资料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都是通过英语来传播和记载。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同样也要求我们的馆员具备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以便快捷、准确地了解、开发和利用英语信息文献,更好地奉献给读者。
(三)具有理论研究能力
《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性的学术机构。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学术性很强的。美国学者哈里森说:“如果说,高校图书馆的成功与否完全依赖工作人员的质量和专长,这一点也不夸张。”馆员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水平无疑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是十分有利的。理论研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馆员应积极开发读者市场,利用多种方式吸引读者来图书馆借阅书籍、收集信息,完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即时开展科研工作,鼓励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结合义务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努力做到从一个横向的知识水平向某一学科专业较深的纵向知识结构推进,成为具有充分背景科学知识和信息利用与研究能力的新世纪图书情报专家。
(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舞台是虚拟的,馆员要把图书馆网站办成一个有用信息的集合体、资源库。通过图书馆网站把特定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读者。另外把开发出的信息产品推介到网络上,所有这些都只有通过服务水平来体现。数字图书馆将改变组织形式,提高检索进度,方便用户远程检索,加快更新升级等。馆藏将逐步从纸张印刷文献变成数字化的电磁信号。除了文摘数据库、索引数据、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还应建立特色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为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资资源。这意味着当今图书馆馆员应具备咨询服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真正当好参谋助手,为各行各业出谋献策。因而,如此重要的使命就要求图书馆馆员既懂基础文献、目录学知识,又懂其它专业知识,具有“通才”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参考工作的情报化”的职能。图书馆员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为读者提供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服务作为宗旨,将服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极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将平凡的图书馆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图书馆的教育性与学术性的功能只有通过服务工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服务的观念和服务的能力是每一个图书馆馆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服务观念既是思想认识问题,又是业务素质问题。一旦养成了良好服务的观念和服务的习惯,就会在工作中自觉地为读者服务,考虑读者的利益与需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图书馆的功能从传统的以藏书为主变为以开发、提供信息为主,信息资源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文献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信息量大的绝对优势,及时传递有关信息,跟踪服务,适应和满足高校的需求。其服务方式应由不自觉变自觉,由被动变为主动,了解各方面的信息需求,针对读者需求,开展信息服务,不仅提供“精、高、尖”技术信息。而且提供“短、平、快”的实用信息。因此图书馆馆员必须加强认识,更新观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主动、有效的服务工作,使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社会化。
总之,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应立足于“以生为本”的宗旨,充分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好数字资源,在合理利用数字文献资源的同时,在更大范围内提升馆员综合素养,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
[1]贾中华.关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10,(29).
[2]胡燕.论高校图书馆员在信息时代的服务素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1).
[3]周红梅.论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能力[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2).
[4]陈利华.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0).
[5]贺靓.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发展与未来[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9).
[6]曹娟,刘永胜.未来10年高校图书馆员发展趋势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