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设礼仪课程迫在眉睫

2013-08-15

关键词:课程内容礼仪大学生

高 丽

(湖北科技学院 资环学院,湖北 咸宁437100)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指出了礼仪在治国安邦、成就事业、个人生存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素质人才,知书达礼、待人以礼是其基本素养;知礼、守礼、尚礼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客观需要。然而,高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忽略了对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在2006年两会中就当前高校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提出“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的提案。

一、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

礼仪教养是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内在表现形式和外在基本要求,礼仪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载体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道德品质需通过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但目前大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常识缺失现象非常严重,有些事情虽小,却也折射出校园文明风气状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礼仪。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心安理得,课堂上无视课堂秩序,坐姿过于慵懒,随便说话、吃东西、听歌、看无关杂志书刊,随意接听电话,收发手机短信,玩游戏,甚至呼呼大睡,对任课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二)图书馆礼仪。无视馆内安静秩序,大声喧哗,随便接打手机,在读者自修室和阅览室用个人物品抢占座位,任意污损书刊,甚至据为己有,更有甚者将图书馆当成了免费的情侣恋爱场所,举止轻佻,公然热拥亲吻,严重污染了图书馆的学习氛围。

(三)食堂礼仪。就餐时任意插队,拥挤争抢。就餐时大声交谈,口水四溅。就餐后餐桌上、餐椅上、地面上一片狼藉,缺乏应有的就餐礼仪常识。

(四)宿舍礼仪。宿舍卫生状况令人头疼,起床后不整理床铺,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任意浪费水电,不顾其他舍友的作息和卫生习惯,我行我素。

(五)社会公德礼仪。教室的课桌文化、墙壁文化流传已久;随手乱扔杂物;上下公车拥挤抢座,从不给老弱病残让座;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等现象比比皆是。

(六)社交礼仪。如不尊敬师长,有的同学路遇老师视而不见、横冲直撞,到老师办公室,不请自进,对老师没有礼貌的称呼,无论是与老师、同学交往时缺乏交往与沟通技巧,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七)形象礼仪。大学生在穿着方面不分场合,不考虑自己身份,过分张扬个性,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和前卫,奇装异服,发型夸张、浓妆艳抹、服饰松垮,各种超低、超短、超透、超露的服饰层出不穷。

(八)互联网礼仪。缺乏网络文明道德,大学生们在网络对他人进行恶意谩骂、网络欺诈、利用网络转播色情或暴力图片、利用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时有发生。

二、高校礼仪课程内容要求

高校开设礼仪课程,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在礼仪课程内容设置上,要让他们懂得如何站、坐、行;如何着装及化妆;如何介绍、称呼和问候对方、如何握手及见面礼仪的内容及要求;如何运用语言礼仪、如何倾听;还需要懂得一些外交礼仪方面的知识,知晓如何进行涉外礼仪,在不断变化的社交领域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处理人际关系。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其社会化。因为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行业,礼仪要求是对人的基本要求。

(一)高校礼仪课程内容应合理继承我国传统礼仪形式和其精神内核

荣格说:“每一个文明人不管他的意识发展程度是如何的高,但在其心理的深层次他仍然还是一个古代人。”传统礼仪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部分,高校礼仪课程内容要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礼仪,这不仅是我国优良文明延续的需要,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1]。

(二)高校礼仪课程内容应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触觉

在继承传统礼仪的同时,高校礼仪教育应结合国际形势,着力培养“明礼诚信”的现代公民。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人与人的交流不断增强,礼仪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越发重要。高校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在礼仪教育内容中体现时代的气息,吸收各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使大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日常礼仪、公务礼仪、推销礼仪、谈判礼仪、国际交往礼仪等。

(三)高校礼仪课程内容应促进学校德育目标的完成

礼仪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礼仪教育达到道德的外铄作用以及对个体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更好地达成高校德育建设的目标。高校礼仪教育要以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方向,课程内容设置上,既要有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又要有选择地挖掘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内涵和形式,既要注重日常礼仪的践行,又要将礼仪内化成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从而塑造优秀的现代公民。

三、高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一)高校开设礼仪课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礼仪是为适应人际关系需要而产生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礼仪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说是社会形态的开化,是社会文明的提高[2]。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作越来越密切,人们在现实中也越来越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害。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这说明,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竞争日渐激烈的时代,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授社交礼仪等常识,使其言行举止中合乎礼仪规范。在高校中开设礼仪课程,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开设礼仪课程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需要

戴尔·卡内基在《成功之路》一书中指出,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对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而言[3],人际交往不仅关系到他们在大学校园的成长,同时也为他们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角色转换提供基础。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只要与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究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调节器,起着凝聚情感的作用。大学生通过系统的礼仪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社交礼仪知识及基本规范、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中、平等友爱的原则,就能顺利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并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高校开设礼仪课程是提升大学生文明形象的需要

现代社会,形象是金。所谓形象是双方在对方心目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印象。形象并不仅仅是指服饰、仪表,而是一个综合素质,是外表与内在相统一的结合体。作为社会的个体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并时时讲礼仪,处处遵循礼仪规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发展。高校开设礼仪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社交礼仪规范、可以提升学生的修养品味,塑造其良好的文明形象,更好的展示个人魅力。同时,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个人仪表、风趣的言谈、优雅的举止、从容的态度,就会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交的目的。

(四)高校开设礼仪课程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需要

社会化是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心理愿望,但又普遍存在一些困惑[4]。高校通过开设礼仪课程,向大学生传播个人礼仪、求职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相关知识,帮助大学生掌握如何尽快适应社会生活节奏,走上工作岗位;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因此要真正成为一名社会人,就必须学习礼仪。

同时,市场竞争的激烈、就业形势的严峻,都要求高校开设礼仪课程,促进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五)高校开设礼仪课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承担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道德支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而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在高校开设礼仪课程,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礼仪知识,使其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其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大学生明白,只有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技能水平和道德水平、基本礼仪涵养严重不协调的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基本的礼仪教养。高校开设礼仪课程可以正确的指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按照正确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把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外在的良好礼仪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大学生。

[1]班忠玉.中国传统礼仪与大学生礼仪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0).

[2]刘永涓.浅谈高校开设礼仪课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

[3]林荫.加强礼仪教育完善大学生人格[J].文教资料,2007,(30).

[4]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礼仪大学生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