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日语写作中语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

2013-08-15方爱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习得者视点连贯

方爱萍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任何一门外语的习得,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习得者所操母语的影响,即母语迁移作用。“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这一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学习过程中。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之为正迁移;反之,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时,则称之为负迁移。

由于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再加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往来历史,在文字和文化上有一定的共通性,即存在很多语际共性,这使得我们无法否认习得者的母语汉语对日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这种正迁移作用具体体现在习得者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下利用母语迁移的积极作用来促进外语学习,更为积极地对待自己的母语,内化学习动机,最终促进正迁移。比如中日两国很多汉字写法相同,同时还存在很多同形同义或同形近义词等,这使得操汉语为母语的日语习得者比操欧美语为母语的习得者有着更多的优势。尽管如此,我们日语教学工作者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母语负迁移作用上,以期能够唤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日语习得者在二语习得中把负迁移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母语的负迁移是在我国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日语写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也是写作教学中的难题。本文拟从语篇层面来研究大学日语专业学生写作中各种与母语负迁移相关的错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减少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写作产生干扰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日语写作中语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有些学生的作文,不论是从词汇还是语法上来看,似乎都无懈可击,但在语篇的展开方式上,在日本人看来,却被认为表达不自然。语篇所反映的语言形式,是包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内的文化体现,甚至表现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一)视点 一般认为,日语语篇中发话者的视点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主人公中心视点原则;二是情感主体必须与视点一致原则;三是视点一贯性原则。[1]下面这个语篇系中国学生的作文,在语篇表达上日本人认为不太自然。

例1おばあさんは弟の健ちゃんを育ててきた。弟は12歳までずっとおばあさんと一緒に田舎に住んでいた。そこで、明ちゃんは弟の一番良い友達になった。毎日、彼らはほとんど一緒だったそうだ(到此为止,发话者一直借用第三者的视点,进行客观的描述)。でも、たまにはかわいそうな健ちゃんは明ちゃんに殴られる時もあった。その時、健ちゃんはよく泣きながら、おばあさんのところへ行く(发话者通过移情作用采用「健ちゃん」的视点)。おばあさんは弟を慰めて、弟は先のことはすぐ忘れてしまった。小学校の最後の夏休みが終わるとき、両親は弟を迎えにいった。別れるとき、明ちゃんは紙飛行機を弟にあげた。弟は泣きながら、両親と一緒に今の家に帰った(发话者又借用第三者的视点)。

这篇作文,视点变换频繁,不停地在「おばあさん、弟、明ちゃん、両親」之间切换。正如渡边亚子所指出的,在描述同样的事情时,中国人较多的采用中立立场描述或者变换视点描述的方式,而日本人则往往以事情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侧面为视点基准,以固定的视点为中心描述事情的发展和相关事物。[2]所以,把握日语的视点是写出正确且地道的日语作文的前提条件。

(二)衔接与连贯 由于语篇构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衔接与连贯,因此教师应将衔接与连贯理论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衔接表现在结构上的粘着性,包括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其中语法衔接指的是通过具有语法衔接功能的接续词或其他语法手段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语篇。[1]

在日语语篇中,接续词是其重要形式标志。而汉语句子之间较少连词,而是靠思维的连贯、语义的自然衔接、上下文呼应等内在逻辑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思维方式被套用到日语写作中,使得学生不善于运用一些地道的过渡语或接续词来组织句子展开论述,很少使用连接句子的各种语言表达形式。试看下例:

例2大学に入ってもう4ヶ月になった。(が、)ここの生活にはまだ慣れていない。(し、)天気も暑かったり寒かったりだ。(なので、)気をつけないと病気になることもある。

这段学生作文忽略了接续词在日语语篇衔接的所发挥的重要功能,降低了句与句之间的连贯性,导致文章的结构不够严谨,层次欠分明。

(三)文风 在写作上,日本人倾向于清晰、细腻、原汁原味的个性表达,不崇拜权威,重个性,重创见。而汉语的文学作品从古代的《诗经》到现代的各大家,其中不乏赞颂好人好政、赞美治者功德、讽刺弊政的色彩蕴含其中。而且汉语的思维模式形象直观,用词带有感情色彩,崇尚引经据典、广用修辞。汉语的这种文风一旦迁移到日语作文中,就无法符合日语的行文习惯。一位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

例3理解は生活の太陽のように、人々に暖かさをもたらす;理解は生活のエンジンのように、人々に力をもたらす;理解は生活のお酒のように、人々に香りをもたらす。

这个排比句若是用在汉语作文中将增色不少:理解是生活的太阳,她将给人们带来温暖;理解是生活的发动机,她将给人们带来力量;理解是生活的美酒,她将给人们带来芳香。但是,这几句在我们看来优美动人的句子若用在日语作文中,日本却觉得过于夸张、不地道、带有明显的汉语味儿。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日语和汉语在文风上的区别,否则定会弄巧成拙。

二、教学策略 由此可见,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是日语习得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抑制了习得者的学习。因此在日语教学中,作为日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日语思维,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鼓励学生进行适量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减少或最终消除母语干扰对学习的影响,逐步提高日语写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语篇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语篇内容,充分利用这些优秀语篇,进行语篇分析,让学生认识两种语言行文习惯和语篇结构以及模式的不同,让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范文框架结构去构思写作,做到有的放矢。从写作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层次、衔接与连贯、文风等,帮助学生逐步克服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定势,学会按照日本人惯常的语篇模式进行写作。

在树立了语篇意识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恰当的写作训练。写作是将输入的目的语进行输出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勤写多练,模仿范文与自由写作相结合,是中国学生特别是初学写作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对于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采取对比分析法,对部分错误通过语言比较加以纠正,同时提示学生自我纠正语言错误。最后,鉴于日语语篇的特点,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也应该把文化教学纳入其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在语篇层面上减少甚至消除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1]翟东娜.日语语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渡辺亜子.中上級日本語学習者の談話展開[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6.

猜你喜欢

习得者视点连贯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试论汉语口语句群表达教学
视点
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文化义的习得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