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8-15刘汉成夏亚华
刘汉成,夏亚华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涉及6市39县(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在此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但从实践上看,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表现为:旅游层次不高,景区分散且孤立,缺乏有效合作,红色旅游影响远远落后于井冈山、延安等地。因此,明确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对于提升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央及鄂豫皖三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大别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逐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04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大别山列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2005年8月鄂豫皖3省6市39县(市)在安徽合肥召开“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协作联合体”会议,开创了三省红色旅游合作的先河。2006年大别山区县(市区)际政协联合会议机制在新县顺利启动,并成功举行了第一届联系会议。同年,三省发表《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域协作联合宣言》。2008年4月,鄂豫皖三省第二期大别山红色旅游骨干培训班在河南省信阳市结束,鄂豫皖三省六市的旅游界人士正式签署了构建大型红色旅游景区的协议,将以红色旅游为特色,以绿色旅游为主线,突出“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主题形象,打造一批以红色和生态旅游为品牌的旅游区;培育一批重要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及红色旅游名城镇,初步形成红色旅游骨干体系,把大别山地区建成全国知名、独具特色的新兴红色旅游区。
(二)大别山拥有众多有形的红色旅游资源 大别山是红军的摇篮,在这里先后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设立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红四方面军总部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标志,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从大别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共和国两任国家主席,一位元帅,三百多位开国将军。在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大别山拥有2条,一条是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线,另一条是合肥—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安庆线。在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安徽省六安市有5个,河南省信阳市有5个,湖北省黄冈市有4个。毫无疑问,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大别山地区而言,充分利用丰富且历史地位深远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最契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也是最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产业。
(三)大别山拥有大量无形的红色旅游资源
无形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伟大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以及独具大别山地域特色的,以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其中,红安县“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革命精神,正是战争年代大别山红色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为了宣传革命精神,鼓舞革命斗志,坚定必胜信念,推动革命进程,大别山地区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改编或创作了几百首红色歌谣。“诉苦歌”、“发动歌”、“妇女歌”、“暴动歌”、“苏区歌”、“战士歌”、“革命歌”、“红军歌”、“反‘围剿’歌”、“青少年革命歌”、“拥军参军歌”、“工农革命歌”、“游击战争歌”、“文教卫生歌”、“兵运歌”、“揭露反动派的罪恶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四)大别山红色旅游还拥有丰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作支撑 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主的植被景观在湖北、安徽、河南呈连续的片状分布;河流景观密集,如湖北英山县的龙潭河谷、茅坪河谷、麒麟河谷及天堂湖景区的天堂河等。此外,大别山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安徽省六安市的皖西文化源远流长;河南信阳曾出过一代名相孙叔敖、大史学家司马光、中原硕儒马祖常、明代文坛领袖何景明等;湖北黄冈更出过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大理学家程颢和程颐、《本草纲目》作者医圣李时珍、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闻一多等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巨匠,留存了以佛教祖庭、东坡赤壁为代表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历史景观有红安八景、天台十景、洞龙书院、天窝书院、双城塔、桃花洞、驷马山等。此外乡风民俗红军鞋、芒鞋、红安绣花鞋垫、倒水河上竹簰等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二、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自为政与利益本位主义严重 鄂豫皖三省红色旅游资源是在长期革命战争环境中,依托大别山区而形成的,本来是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在现行各自为政的旅游管理体制下,完整的旅游资源被条块划分,尽管三省都进行了区域旅游规划,但没有根据大别山整体情况进行旅游产业规划,旅游区域间缺少有效合作,没有形成合力,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被孤立开发,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比如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安徽金寨等都是大别山著名的将军县,但各地都竞相争当将军县老大,互不相让,缺乏区域整体观念。另外,以地方利益本位主义为前提的政策导向使旅游项目在各地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相似的纪念馆、纪念塔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使大别山区域旅游产品难以形成竞争合力。
(二)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景区吸引力不强 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虽然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娱乐性、感染力、体验性不强。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静态展示为主,多为文字加图片的平面介绍,枯噪乏味,缺乏参与体验性活动,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从文化内容角度看,红色景点只是对红色历史事件作简单介绍,没有丰富的内涵强化主题。如在刘邓大军张家店战役纪念馆构建现代红色旅游信息虚拟平台,通过模拟和超现实景观,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年战争情景,从而可以加大革命历史事件与红色旅游开发的深度。
(三)旅游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大别山红色旅游开发与合作中,政府主导的色彩较为浓厚。2008年的国内旅游交流会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联合打造的“魅力鄂豫皖,红色大别山”旅游产品集体向公众进行展示。但是,只有政府倡导而没有旅游企业参与,区域合作难以深入持久,旅游产业也难以快速发展。事实上,旅游企业才是旅游经济运行和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更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中坚力量。目前,大别山区域的旅游企业大多是政府的下属机构,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确,角色定位模糊,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的法人主体。因此,旅游市场主体的缺失,往往导致区域合作流于形式。
(四)未能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红色旅游应与绿色自然风光旅游、特色农业旅游以及民俗风情旅游等多种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而大别山地区一些地方片面理解“红色”概念,单纯突出了政治色彩,未能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入红色旅游中。例如湖北省红安县一方面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中的龙头,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董必武、李先念故居、红军洞、抗日军政学校等100多处革命遗址;另一方面,红安还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天台山风景区景色秀丽,充满了大自然的情趣;对天河漂流惊险刺激,孕育着冒险与胆量。除此之外,红安还有丰富的农特产品,如山野菜、花生、土布、鞋底等。然而,红安县的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进行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利用。由于红色旅游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客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没有较好地与绿色、休闲、特色农业旅游等有效结合,导致红安县旅游业未能达到预期的旅游效果。
三、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构筑红色旅游共同体 由于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地跨鄂豫皖,决定了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的道路。三省应淡化各自为政与本位主义色彩,秉持“共生崛起”理念,以统一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破除行政壁垒,在红色旅游整体形象打造、客源市场开发与营销、资源共享与保护、旅游线路整合与互通、交通联动等方面开展合作,构筑红色旅游共同体。当前,应进一步按照“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和完善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跨县市旅游发展规划、区县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四级规划体系,才能真正整合优势资源,联手打造旅游精品。[2]
(二)充分挖掘大别山红色资源的人文内涵 要在保持历史原貌,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人文内涵。旅游景区可与党史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紧密合作,加大收集整理革命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力度,也可以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对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论证,进一步扩大大别山在全国学术界的影响。将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与声、光、电相结合;在原有的展馆外,建立革命先烈雕塑群、故事长廊等;要保持红色文化原有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避免庸俗化。可以祭扫红军烈士墓、团队模拟战斗、编排大型歌舞剧、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等,同时尝试与现今流行的中小学生的素质拓展夏令营、挑战之旅相结合,使红色旅游产品更加富有参与性。
(三)积极培育与扶持跨区域的大型旅游企业 发展大别山红色旅游的重要措施是各地政府要扶持和培育一批旅游企业,制定可行的政策与措施,鼓励区域内旅游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发挥企业在旅游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为克服各地旅游资源分散,合力不强的现状,通过有偿让渡各行政区的旅游资源,让旅游企业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旅游资源行使经营权,可以成为解决旅游资源开发中各种相互拆台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长远来看,可以在协商的前提下,由一方政府按协议价格买断对方旅游资源的使用权和部分行政权,按照严格的市场标准以招标的形式将旅游区的经营权有偿转让给企业经营,才是达到有效利用资源,形成双赢局面的长久之策。
(四)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加强资源深度开发 大别山旅游资源丰富,但孤立地开发这些资源不能托起大别山这一品牌,必须坚持“资源互补,相互映衬”、“突出重点,显示差异”的开发模式,用红色旅游资源吸引人,用绿色旅游资源留住人,形成红色、绿色资源联动开发的组合优势,建设大别山旅游产业集群。在进行多种旅游资源整合时,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尽可能保持红色基调的基础上,向其他旅游形式,如绿色生态之旅、金色采摘之旅、渔火之旅、漂流之旅等方向扩展。在进行红色旅游开发时,要充分利用红色旅游区的其它各种资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风光旅游、特色农业旅游以及民俗风情旅游等多种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既可以避免红色旅游客源的特定性和旅游的周期性的限制,又可以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还可以实现旅游开发的规模效应,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开发成本。
[1]程广华.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0,(3).
[2]杨效忠,张捷,彭敏.跨界旅游区合作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