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再思考

2013-08-15宋文生张正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办学制度能力

宋文生,张正才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伟大工程。落实到地方高校,主要指地方高校党的组织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落实能力、办学治校的决策能力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执行能力等。当前,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地方高校在经历了创建期、发展期之后,已经进入了提升期、内涵发展期,如何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地方高校需要致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地方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

执政,从字面理解,即执掌政权。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执政,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既要有宪法和法律体系来支撑,也要构建一套科学的组织体系与制度构架,还要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执政能力是执政党以政治、经济、法律等为手段,以国家权力系统为客体,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其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执政方略 即指执政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执政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要用战略的思维、前瞻的眼光、实在的举措来统筹谋划。高校管理者只有把握工作全局,谋大事、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才能从根本上进行科学执政,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地方高校在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处于天然的劣势,因此,必须在办学理念、文化引领方面走在前列,走出新路,必须始终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包括开展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把教学学院建设成自主应对市场变化与需求的办学实体,向教学学院放权与实行目标管理,同时实行机关绩效考核;开展办学机制改革与创新,建立一种尊重市场、遵循规律的教育运行机制,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和通过党代会等决定学校科学发展重要规划与重大布局的决策制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质量工程基础;开展干部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一套灵活的干部机制与采用公开选拔等方式实现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开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创新,坚持兼顾公平与效率优先的理念,发挥分配制度的导向功能,确立教学和学科建设主导分配的制度;开展后勤体制改革与创新,形成效益优先、功能分开、管理配套的方针,使后勤服务与学校进行的教学和行政系统的改革相匹配,在整体上形成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和谐稳定发展的运行机制,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执政体制 经济有体制,文化、科技、教育有体制,政治也有体制。体制建立在基本制度之上,是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体制与制度共同构成我们执政的制度框架。执政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和体制框架内进行。当前,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中国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推进自主办学的进程,首要的是扩大办学自主权。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强调:“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重点在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依法明确政府管理高等学校权责,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同时,地方高校发展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域、学科等优势,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增强自己的服务能力,从而突破发展困境,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三)执政环境 执政活动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这种环境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高校内部的,也有高校外部的;有部属高校的,也有地方高校的。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执政环境,因此,执政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执政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纷纭繁杂,改革举措层出不穷,从高校大合并到本科教学评估,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1计划”,从教育产业化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精英培育”到大众普及的转化,国内的教育改革让人应接不暇,于是,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千篇一律、趋同发展的态势,如:办学目标定位都趋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趋同;学科设置趋同、特色不明显等。目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众多地方高校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办学目标定位时都纷纷争创“一流大学”,不是“国际一流”就是“国内一流”,不是“国内一流”就是“省内一流、区域一流、行业一流”。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地方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地方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

执政体系中最核心的要件就是执政方式。用不一样的方法、不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形式具体执政,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改革开放到今天,管理国家和社会,光用简单的行政命令行不通,必须用法律、行政、经济、协商、契约、思想政治工作等多种方式和手段。高校亦如此。而且,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探索和创造新的方式。执政方式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执政方式,能有效促进执政能力的提高,反之,就会阻碍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地方高校的执政能力,就要改革完善地方高校党委的执政方式,研究如何科学、高效运用组织力量,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适应最广大师生员工的愿望,体现广大师生员工的诉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时代定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理解,在“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理论阵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培养和造就既有理想信念之“魂”、又有民族精神之“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

(二)提高求真务实的工作执行能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执行力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执行力的强弱,事关地方高校的发展和稳定。执行力强,就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执行力弱,势必贻误发展,影响建设。没有执行力,就难以赢得竞争力;没有执行力,就会失去公信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生产力。加强地方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提高工作执行能力,使广大中层干部根据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将学校各项发展战略、规划目标落实到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理”出新办法,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推”出新形象,以高度的责任心“创”出新业绩,以严于律己的态度“现”出新气象,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干”出新成果。细节决定未来,执行决定成败。

(三)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提高把握方向的科学领导能力具体体现在是否切实落实“德育为先”,形成全员育人格局上,体现在班子整体对办学方向的认识和把握上,不仅仅是分管党务工作的同志抓党建,而且要把党建和德育工作融入到高校的各项工作中。

三、地方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地方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高校党委的集体领导能力。当前,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规模剧增、千校一面、就业困局、精神丧失、质量下滑等诸多顽症,在困难面前,中国没有必要照搬西方,而应依照国情,兴利除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将眼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统一起来,协调发展,需要通过提升党委集体领导能力去组织实施,除旧布新。高校党委集体领导制度是保证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党委的集体领导能力主要体现在党政团结、协力同心,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与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关系上;体现在“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目标和“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上;体现在解决事关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事项和紧迫问题上。加强党委集体领导能力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遵循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必须正确认识与切实贯彻这条根本政治制度,遵循这一制度的基本要求,进行顶层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整体,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党委是高校的政治核心与领导核心,应发挥党委集体领导的作用与党委班子成员的智慧,健全民主集中制,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首长、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全面主持学校的行政工作,党委书记不能超越党委搞“一言堂”,校长也不能脱离党委独自为政,双方要做到“四分四合”,即在工作职能、工作职责、常规工作、工作制度上分;在办学理念、工作目标、重大问题、工作关系上合。这个原则精辟概括了党政的关系与工作精髓,值得借鉴。

(二)提高班子一把手统揽全局的能力 “一把手”站在全局高度,负总责,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然要求;一把手作为班长,其能力高低直接决定决策的成效,必须具备大处着眼、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善抓主要矛盾、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具体包括:理念驾驭能力,即根据高校实际,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敏锐地把握形势,及时提出适合适宜的办学理念,适应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政策落实能力,即科学运用高教政策,贯彻落实各级精神的能力;应对矛盾能力,即面对复杂局势,有效解决矛盾的能力;组织设计能力,即运用组织力量、组织管理等手段,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组织管理目标最大化的能力。高校党委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必须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提高统揽全局的各项能力。

(三)规范高校党政议事制度与机制 经过长期的实践,高等学校实行的领导体制已经从思想上得到大家的认同,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需健全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实施途径,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有效方式,从体制和机制上予以保证;对于院系层面,应进一步明确党政共同负责制,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院系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消除一切可能产生的矛盾,保障院系各项工作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1]程水源.大学运筹沉思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正才,宋文生,杜杰.地方高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9).

[3]骆郁廷.加强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和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06,(04).

猜你喜欢

办学制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