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评价语言效能研究

2013-08-15高山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犯人受教育者差生

高山

(淮南教师进修学校,安徽 淮南 232001)

教师评价语言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否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达到具体的教学要求,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教师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师评价语言这一根神奇的杠杆,使教与学互动起来,使评价语言成为受教育者发展的催化剂。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也确实普遍存在着诸如:对有的学生用“好”“很好”……这种较为单调的、机械的评价语言;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不予评价,漠然置之;而对那些经常捣乱的学生则是 “不听课给我出去”,“都不动脑子!”……之类的厉声斥责。简而言之:正确会得到表扬,错误则招来批评,类似于一个简单的“回音壁”。这些都没有发挥教育评价语言所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久而久之,也会抹杀受教育者进取的积极性。

在这里,对教师评价语言的效能作如下阐述。

一、教师评价语言要把尊重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尊重学生意味着信任每一位学生。例如:班上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的发生口角,假如因为他是优生就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把那位差生训斥一顿,不给差生辩解的机会,姑且不说其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成绩好的学生也会认为即使犯了错误也可以享受特权,这对他们成长是相当不利的。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坚信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意味着在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行为会和年龄相符,也意味着他们不会经常遵守自己的约定,会经常犯错,对此我们也应该可以预见,所以不应为此烦恼或者粗暴地对待学生,而应应用适当的方法激励学生。

二、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暗示作用

“学生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一样”。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加以鼓励和表扬,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这种及时准确的评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可、肯定的需求,学生当然也一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什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所普通中学,他随机地在学生名单上标了几个名字,然后对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将来会大有作为。”过了一段时间,当教授再次来到这所中学,奇迹真的发生了——被他选出来的学生现在成为班上的佼佼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能否想象他们自身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是老师相信这些学生不一般,这种信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外显;进而使学生相信——我就是行。这种不断的暗示和期待,慢慢地使学生充满自信,不断地进步……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外界的持续暗示又引起自身的变化——对自身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反之,假如学生是在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中成长,则会使其产生消极、抵触、反感、厌恶等负面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扭曲的心理问题。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如果教师对学生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慢慢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罗什塔尔的奇迹”将会再次发生——我们暗示给学生的期望有多高,其未来的成就有多大。

三、教师评价语言的导向作用

课程改革提倡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即我们教师的评价语言既要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帮助学生慢慢明白如何取得进步,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举个对比的例子:“你这次考了100分,我真为你骄傲!”与“你上课注意听讲,及时完成作业,考了100分,我为你骄傲!”这两种评价,前者是夸奖,后者则是鼓励。夸奖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体验,而鼓励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取得成功。

学生表现好,我们很容易就会表扬和奖励他们,但是当学生表现不好或自我感觉不好时,我们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那正是他们最需要鼓励的时候。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鼓励的句型:

“你觉得……怎么样?”

“你需要我帮你……吗?”

“噢,人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大家依然喜欢你。”

“在这件事情上你花了很多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和奖励也会让受教育者凡事都依赖于别人的判断,而不是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自我评价。经常表扬和奖励孩子会促使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别人认同我,我就做对了。”这会让孩子拼命努力避免犯错,而不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欣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即使在他们犯错而认错的时候。比如我们可以对他们说:“谢谢你告诉我真相。我知道这不容易。你愿意面对后果这很让人佩服,而且我知道你可以应付这件事,并从中吸取教训”……欣赏不是说忽略错误,或者盲目的夸奖,而是牢记我们的长远目标——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自信、自尊和关爱别人的品格。

四、批评要以正面效应为指导原则,要准确得体、真诚、言之有物

教育家班杜拉认为:“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也能有效地遏止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因此,表扬、鼓励为主并非排斥批评。挫折教育甚至失败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完整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可或缺的手段。关键要看这种批评引起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像“你就不能细心一点吗?”、“你不能听话一点吗?”、“你就不能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学习”这类近似“大道理”、空洞的说教只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负担和烦恼甚至进一步转化为对抗。假如你的学生好争辩,可能他的身边有个人在当他的陪练,这个人可能就是你。

无论哪一种评价都要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对受教育者的批评绝不能伤害其自尊心,要以正面效应为指导原则。例如:学生回答错误(希望她上课再认真一点)时,可以类似这样评价:“虽然她说错了,我们也应该为他的勇气鼓鼓掌”、“他说错了,但也说明她也在积极思考了”;“她的错,反而帮助了我们少犯错”,“他的错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此路不通,我们另走它路”……本着为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考虑,怀着一颗积极、真诚的心态,乐于并善于发现、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真诚地予以评价。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只有真挚诚恳地对待学生,才能营造一个真正高效的教育环境。

五、教育评价语言的“贴标签效应”

在这里,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二战期间,由于兵力不足,美国政府决定把关在监狱里的犯人开赴前线。但是,美国政府也有担心,就特派了几个心理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专家们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多的说教,而是要求他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内容的是自己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他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以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们继续写信,信中写自己是怎样地服从指挥、如何地英勇作战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英勇拼搏。

这些犯人中有杀人犯、抢劫犯、强奸犯、小偷……,到底是什么使他们“脱胎换骨”,前后判若两人?这些被施了“魔法”的信,它的魔力是什么?对我们的教育又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还能不能把责任一味地怪罪于学生不好?我们有没有责任?

我们以“差生”的教育为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教育这些 “我们也有教育上的失误”的学生呢?“差生”一般都会“获得”这样的评价语言:“就不好好听课”、“就是不愿意学习”、“从来不爱动脑子”、“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完全可能从内疚不安中解脱出来——“我就这样了”、“反正我也学不好了”……进而会产生反感、讨厌——“我就是笨,你还吵我干嘛!”“我就这样了,你怎么总是跟我过不去!”,甚至于——“我偏要这样”……

对比刚才的美国犯人的事例,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在“贴标签”。不过一个是贴正面的“标签”,一个则是在贴负面的“标签”,其结果天壤之别。

教育,需要为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考虑,评价语言也应为这一长远目标服务。作为教师,心怀仁爱,用“天使”的眼睛,看到、感觉到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合理地给其贴上正面的标签,不拘于形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创造性地对其进行评价。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库,努力提高语言素养,就能为受教育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使其在一片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简·纳尔逊.养育孩子锦囊妙计[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4]威廉·贝纳德.哈佛教子[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犯人受教育者差生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监狱犯人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谁的错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