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学报品牌栏目建设的思考
2013-08-15谢雪莲
谢雪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一、引 言
地方院校学报建设在中国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中国编辑、出版业以及学术刊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地方院校自身的科研水平、学术能力。《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第二条该法办决定了“地方院校学报的定位以及办刊宗旨,体现了其学术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地方院校学报的发展道路和内容空间。”[2]37
从地方院校学报的发展贡献上看,地方院校学报对于活跃中国地方院校的学术氛围、支持学校青年人才的发展、搭建院校间合作交流的平台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地方院校发展的种种原因,地方院校学报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例如无各自特色、发行量小等。在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建立自身的特色才是地方院校学报的生命,是其不断发展、扩大影响的金钥匙。而地方院校学报的特色建设,需要依赖其独特的品牌栏目。因此,地方院校学报品牌栏目的建设时期塑造自身特色、求得长远发展、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之一。
文章通过对地方院校学报自身发展上所面临问题进行详细剖析,找出阻碍其品牌栏目建设的具体原因,并据此提出地方院校学报建设品牌栏目的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地方院校学报发展现状
(一)地方院校学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地方院校学报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一是栏目设置几乎相同,没有自身的特色,导致内容的同质化;二是受众面小导致发行量小,难以扩大自身影响力。
1.栏目设置没有特色、同质化严重
在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很多地方院校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为综合性本科院校,这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因受国家政策、社会环境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很多地方院校的办学模式基本雷同,专业设置极为相似。所以地方院校学报在报导“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时不免出现明显的同质化问题。而且都不约而同的划分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版,通常是理工类、医学类、文学类、经管类、哲学类、语言类等样样俱全。
由于稿件内容涉及的领域太广,编辑部面临诸多困难。栏目的建设一般也只好根据稿件的情况而定,逐渐演变成了庞杂的、无系统性的、无特色的栏目设置。有些地方院校学报的栏目设置,受到稿件、审稿人员等多方面的限制,甚至取消了栏目建设,形成了“大杂烩”。一些地方院校学报即使做出一些创新,试图在栏目建设上有所突破,但是,目前受整体环境、自身的发展条件等制约,以致其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对以往做法的重复。
2.受众面小导致发行量小、影响力低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读者本位的观念应深深植入每一个编辑的头脑之中。满足读者的需求,争夺受众的眼球,扩大发行量,增强影响力,是每个编辑所追求的目标。而满足读者阅读时“过心”、“过脑”的“深阅读”需求,恰恰是高校学报特别是地方院校学报提高影响力、增强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渠道。
与普遍发行的大众化的刊物相比,地方院校学报因刊登的文章的内容理论性和学术性都比较强,很难得到普通读者和与相关专业无关的读者的关注和兴趣,因此很难占据普通读者市场,更不谈发行量的扩大,销售量也就自然小、影响力低。目前的现状是,学报的读者只有作者、编辑、校对这些发表环节的必不可缺的人物以及很少量的相关专业学者。目前,地方院校学报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三大支柱:即各高校图书馆订阅、兄弟院校学报交流互换以及寄给作者的样刊。
从上述两点主要问题可以看出,地方院校学报的发展在目前陷入了一定的困境。其实,困境的核心一是稿件来源及质量,二是稿件的审核和编排,而地方院校学报栏目的建设可以成为贯穿两个问题的灵魂。稿件的审核和安排其实就是栏目建设的基础,而栏目建设自身就要求了稿件的来源于质量。因此,建设品牌栏目是地方院校学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目前,制约地方院校学报品牌栏目建设的原因有很多。
(二)制约地方院校学报品牌栏目建设的原因
1.地方院校的自身发展制约了学报品牌栏目的建设
由于地方院校学报的发展是以其所在的地方院校为依托,所以,其所依托的地方院校的发展水平、院校层次、师资力量、生源情况等都会对学报的办刊水平、学术影响产生直接的影响。
中国地方院校一般是指地方政府管辖的、一般性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历史普遍较短,一般性的本科院校普遍是由专科院校进行升级改造而来,高职高专院校普遍是由成人高等院校、中专升级改造而来,其发展背景直接影响了学术氛围的形成。同时,地方院校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学术氛围、历史因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定位甚至地方领导思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大规模投资进行校区扩建、重点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而使地方院校招生萎缩、宏观经济形势造成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导致教育投入减少等问题,形成了地方院校在发展上的难题。
这一难题也影响了地方院校学报的发展。由于地方院校发展受到了问题,对于学报建设的关注度、资金投入、高水平人员配置自然减少,所以学报也就只能以生存下去为目标,广揽稿件,无力进行品牌栏目的建设。
2.稿件来源与质量影响了地方院校学报的品牌栏目建设
稿源的来源与质量决定了学报的品牌栏目建设。只有大量高水平的稿件才能支撑起地方院校品牌栏目的建设。而目前的现状是,地方院校学报稿件来源混杂、质量普遍不高,无法支撑品牌栏目建设。
地方院校学报影响力的大小与稿件的来源于质量形成了相互制约。由于中国目前对学术期刊实行了分层次管理,学术期刊被分为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这成为了影响地方院校学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为绝大多数的地方院校学报都是非核心期刊,一般都是由省级或市级主办,而非国家级期刊。当前,中国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研究生毕业、重点课题研究结题等方面的论文得分都是按照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与省、市级期刊进行分层次打分,依据得分情况评定论文的学术水平、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层次和速度、硕士博士学位的取得以及课题的通过等,这就导致高质量的稿件全部挤向了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地方院校学报很难获得高质量的稿件来源,很难形成建设品牌栏目的有效支撑,陷入了千人一面的发展困境。
3.编审队伍建设的不足影响了地方院校学报品牌栏目的建设
地方院校学报的编审者队伍的建设、发展直接影响着了学报建设和发展水平,也是地方院校学报建设品牌栏目得主力军。然而,大多地方院校对于学报的编审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影响了学报的人力资源建设,造成了人员少、年龄老、思维旧、创新差的不利局面。
第一,地方院校学报的组织建设没有得到重视。有的地方院校学报并没有独立设置的学报编辑部门,没有专职的编辑、审核人员队伍,这就造成学报编审人员不足、编审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的紧张局面,使得学报的出错率偏高,无法提高学报的质量。第二,编审人员的学术水平也很有限。地方院校学报编审人员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员都是既没有很高的专业知识能力,也没有受过正规的编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在编审稿件的过程中缺少独有的编审视角、发现高质量稿件的眼光以及提出高水平修改建议的能力。第三,编审人员长期不进行更换,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又没有进行在职培训,导致思维落后,难以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导致地方院校学报内容缺乏创新力、影响力。编审人员的学术视野的局限性使其无法适应地方院校学报在发展过程中对学术理论、学术实践创新的实际需求。由于地方院校学报编审队伍的现状,导致其无法支撑起品牌栏目建设的重任。
三、地方院校学报建设品牌栏目的途径
品牌栏目的建设与发展,并不仅仅是设置一个新的栏目名称的问题那么简单,而是体现了地方院校学报编审人员的开拓视野、创新发展的办刊宏观思路。对于地方院校学报而言,品牌栏目的建设首先要基于地方文化的特色;其次,编审人员要有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抛弃混杂性的思维,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能够实现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使不同学科的学术成果能够有机的在同一平台争奇斗艳,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地方院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一)依托地方特色建设地方院校学报的品牌栏目
因地制宜地建设品牌栏目,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既是地方院校学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学报质量的生命线。地方院校学报必须明确定位,适度降低办刊重心。在明确了定位以后,学报质量的提升及品牌栏目的建设显然是地方院校学报今后的目标与方向,同时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明智之举。
地方院校学报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开发和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品牌栏目,面向市场,面向区域,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需求,并注重品牌栏目建设与市场需求发展的互动。“品牌”栏目首先是学报发展的目的之一,但最终品牌学报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最根本的目的是创办出优秀的学报。那些能成为品牌学报的学报,必有优质学报资源。所以,做大学报品牌,进行品牌栏目建设,应该保证优质资源不被稀释。地方院校办刊要以高水平的办刊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要想办出自身的特色和品牌栏目,地方院校学报就必须依托当地的独特优势,实施地区差异化竞争,把地方院校学报建设成为沟通地方经济建设与高校科研的桥梁。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很地方院校所在的区域,其在主导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弘扬该地区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地方院校学报一定要依托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展开品牌栏目建设,并逐步形成栏目的特色和优势。
要办出有特色、有实力的学报,地方院校学报除了要坚持其自身的办刊宗旨之外,还必须全方位地了解、掌握学报的定位及所处的区域特色,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果缺乏自身的特色和品牌栏目,地方院校学报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因此可以说,特色的品牌栏目是地方院校学报的生命源泉,也是地方院校学报的价值所在。
建设地方院校学报的品牌栏目,一方面要求学报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自身的发展优势,独辟蹊径,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和魅力[3]183;另一方面也要求学报在设计等审美形式方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前者的表现形式是内容风格上的独特性,而后者的表现形式是外观审美等方面的新颖独到和审美创意[4]91-93。这两方面相结合,才能形成地方院校学报的品牌栏目,才能有影响力,被读者记住和熟知。因此品牌栏目建设,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客观冷静地分析自身的办刊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优势,科学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关注学报栏目的风格和内容定位。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同时注入学报编审人员的先导理念和大局意识,有针对性地设置最贴近地方社会需要的适用性栏目,打造既具地域性又具现代性的、开放的、有机结合的地方院校学报风格,使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学术内容特色相结合,不断填补本地区研究领域的空白[3]183。其次必须服务地方,地方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而地方高校就是为区域社会发展而创办的,因此地方院校学报的根本任务也是为区域社会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偏离了其创刊和发展的方向。地方的民俗、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研究内容。对于本地区的资源,地方院校学报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研究者、编审者具有其他地区研究者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往往能够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成果如果能够打上特有的地方文化印记,会具有独特的学术品位[3]183。具有独特品味的学术成果汇聚到一起,品牌栏目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学科优势是地方院校学报的另一种特色。学科研究的动态、发展趋势、前沿问题、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等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中的问题等都可以称为地方院校学报的信息、价值,是地方院校学报在学报内容上的重头戏。同时作为地方院校,由于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无法与重点、名牌大学相媲美,因此应该定位于在重点、名牌大学研究领域之外寻找研究空白。所以,要立足于地方,向应用性的研究发展,为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开发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力争在自身的研究领域内揭示新规律、创建新理论,提出生产建设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这是充实学报内容,建设品牌栏目的关键之举。地方院校学报一旦有了自身特有的风格与定位,有了学科专业的优势,品牌栏目的建设就游刃有余。
此外,地方院校学报品牌栏目建设还需要在版面设计、印刷质量、色彩效果等外在形式上下功夫,使学报的审美创意符合读者的审美要求,从美学、艺术学的角度打造提升版面效果,设计出艺术内涵丰富、与内容相匹配的新形式,使学报的品牌栏目从内容到形式协调统一、和谐一致[5]130。
(二)重视编审队伍的建设以及与作者队伍、专家团队的合作
地方院校学报品牌栏目建设的成功,最主要还是要依靠编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效率。编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目前,由于诚信问题而导致的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地方院校学报的公信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作为地方院校学报的编审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编审人员队伍,才能帮助地方院校学报提高文章质量、建设品牌栏目。
编审人员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因为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地方院校学报专职编审人员规模小、学术知识水平低、年龄偏大,加强理论学习的必要性、紧迫性十分凸现。编审人员队伍的理论学习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就是鼓励编审人员去参与形式多样的知识、专业技术、编审技能的培训和学术研讨、会议等,加强与同行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请进来”是地方学院学报编审部门需要邀请高水平的编审及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交流讲学,提高本校学报编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于地方院校学报来说,除了对编审人员进行培训之外,还要与作者队伍加强合作。作者是高质量稿件的来源者,是地方院校学报品牌栏目建设的学术支撑和基础。地方院校为建设品牌栏目可以通过高质量稿件的高稿酬、名人约稿等方式吸引优秀作者进行投稿。
总之,通过依托地方特色,加之编审人员的共同努力,建设地方院校的品牌栏目会极大提高地方院校学报的影响力,将使学报办得越来越好。
[1]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S].教育部办公厅,1998.
[2]沈天舒.地方院校学报提升影响力路径创新探究[J].中国出版,2012(1).
[3]陈松良,陈智慧.关于地方院校学报定位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7).
[4]朱剑.枘凿之惑:特色化与高校学报的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5]蒋木周媛,黄知学.论地方高校学报特色策划——兼论《广西财经学院学报》办刊特色[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