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2013-08-15郑智贞班惠英王兴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设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郑智贞,班惠英,王兴文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目前,如何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促使其顺利就业成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则是高校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期望值和课程的实际效果存在着较大差距[1]。因此,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就业指导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是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而兴起的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新课程,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就业和学业理念与实践教育。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开设它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就业指导课与学科专业类课程比较有综合性、全程性、政策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等特点[2]。

(二)教学质量及其评价

教学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全面衡量学生课程学习、实践和科研训练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全面衡量教师课程讲授、实践设计和科研培养能力的成绩[3]。教学质量的评价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评价主体来说,至少包括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管理部门、专家、同行教师、授课教师、学生等不同的层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综合这些评价主体的观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把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代课教师教学业绩大小或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凭据之一;二是把它主要作为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二、构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统筹教学工作全局,而且在评价当中有不同的主体,因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又导致不同的评价目标,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客观性原则。评价观念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必须符合本校教学过程的实际。就业指导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是重点,我们应该确立一个标准体系,并在评估过程中判断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现状与标准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然后运用差距信息来改造和发展课程。再就是基于学生的现实需求,把握学生在学业、就业和职业考察中的想法和做法是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前提。其二,整体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理应覆盖所有评价主体的视角,并且建立动态观测点和反馈机制。其三,导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客体必定以评价标准为方向,改进教学行为,以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通过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引导课程建设朝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其四,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要尽可能易于操作,指标层次简明、数量适当、量化方便。

(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可以从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来分析。

1.课程。课程是长效的传播载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理念灌输首先得益于课程设置。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有利于强化决策部门对就业指导的信息更新和“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通过教学环节把学生纳入就业渠道进行实践成为可能。这里的教学环节可以是企业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实践,也可以是创业、创新教育形式。早些年,绝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设置随意、盲目,但随着学生扩招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部分高校从只在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变为各年级普及就业指导课,甚至纳入本科教学,制订了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和计划。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成了高校人才培养与输出的直观教育形式,在整个教学质量体系中不仅是就业指导专业教师的教学业绩评价的渠道,也成为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辅助评价渠道。

2.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水平高,有利于学生进行精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就业。从相关研究的分析结果看,大学教学工作应该着重凸现教师的学术能力、教学方法技能及人格魅力[4]。所以,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划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就业指导课中,指导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讲稿或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案,认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进行职业定位,正确解答学生在特定时期关于职业或就业的问题,吸取学生和其他教师对就业指导的意见和建议,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丰富、有思想,有明显的创新和前瞻性,针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定位能有效引导等。教学方法包括语言表达、媒体应用、肢态教态、板书和逻辑性等。教学效果包括师生关系处理得当,课堂气氛融洽热烈,学生能学以致用,并有机会参与更多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就业指导教学质量评估处于较高水准等。

3.教学设施。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体现需要相关的教学设施配备。就业指导过程中课堂环节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多媒体软硬件支持,以保障教学手段的实现。互联网的有效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资源开放程度都是学生紧跟教学的必需品。课外实践环节需要一定的企业等社会平台和校内实践场所。

4.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管理包括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教师上课、学生选课制度、学生应遵守的教学秩序、教材的选用和教学设施的管理,也包括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体系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考核,以及对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的反馈机制的完善等。

从以上四个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他们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把这四个因素放在一个系统中来考察,在此系统中,存在课程体系、教学水平体系、教学设施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四个要素,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四个要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课程体系影响教学水平体系,教学设施体系和教学水平体系互相节制,教学管理体系对其他三个体系进行有效的保障和监控。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学水平体系处于较高的层次,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设施体系次之,课程体系处于最低层次。这四个因素的关系表明,教学水平体系是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既是衡量教师“教”的环节的参考因子,也是体现学生“学”的环节的参考因子。教学设施体系可以为“教”的水平发挥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为“学”的兴致与技能提升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是教学水平系统的有力支撑;同时,教学水平体系的拔高可以为教学设施体系的布置提供方案,使得教学设施的实现紧跟市场,成为教学与学习的有效平台。教学管理体系可以很好调节课程体系,动态适应“教”与“学”;可以保障“教”的动力因素和“学”的有益因素;可以改进教学设施体系以良性适应其他两个体系。而课程体系提供了教学水平体系的平台,是基础。

(三)评价指标及其细分

基于以上关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尝试从四个层次建立评价指标。

1.教学水平体系指标。主要设置为“教”与“学”两个方面。“教”的方面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的下一级指标设置为教学方案准备是否充分(备课、就业体验和实践安排),解答学生关于就业的问题是否准确,是否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否主动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内容,是否认真听取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教学内容的下一级指标设置为教学体系是否严谨,就业指导理论是否扎实,就业指导内容是否丰富,是否具备思想性和前沿性;教学方法的下一级指标设置为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具有亲和力,媒体应用熟练程度,肢态教态是否符合身份,板书是否工整和具备逻辑性,是否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教学效果的下一级指标设置为师生关系处理是否得当,课堂气氛是否融洽,就业导向是否正确,学生参与度与就业实践平台利用率是否高。“学”的方面重点考察学习态度、课业成绩、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态度的下一级指标设置为纪律(出勤率、课堂纪律、旷课率、早退率)和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环节、认真完成课业、自主拓展就业相关知识);课业成绩的下一级指标设置为案例分析成绩评定等级,实验报告成绩评定等级,调查报告成绩评定等级,职业模拟实践成绩评定等级,课后专题作业成绩评定等级;职业生涯规划的下一级指标设置为是否具有规范性、可行性、灵活性、连续性。

2.教学设施体系指标。教学设施体系指标主要设置为:实验室设备是否完善,多媒体设施是否完好及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利用率、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利用率、实践平台使用率(课堂就业模拟实践环境、课外实习实践环境)是否高。

3.教学管理体系指标。教学管理体系指标主要设置为:学生对选课和排课环节是否满意,教学设施保证率、教学水平考核机制是否健全,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管理人员态度是否热情耐心,对学生反映问题的反馈和解决是否及时。

4.课程体系指标。课程体系指标主要设置为:选用教材的内容和难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制定了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和计划,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就业指导实验和实践安排是否具备实效性。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构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二级指标主要由课程体系、教学水平体系、教学设施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构成。这是一个综合系统,这个系统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教学水平体系为核心,并辅以教学设施体系、教学管理体系作为整个系统的统筹,起到管控和反馈的作用。在教学水平体系这个核心部分,“教”与“学”是整个教学质量的两个基础性考察目标,需要加大投入,加入动态观测的环节。二级指标中包含有若干相关的三级指标。

总之,在高校教育中,人才培养是关键性输出,就业指导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性手段,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置中,本文主要考量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四个维度,通过分析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从而确定相应的子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陈 静.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6):100-102.

[2]罗 群,曹 丽,左小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构想[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13-15.

[3]吴翠花,李 慧.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6-8.

[4]李 芒,蔡旻君.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6-41.

猜你喜欢

教学设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校乒乓球课程设施现状调查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小学开展“特色阳光体育”的途径
怎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