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先争优的文化意蕴

2013-08-15韩锦标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创先争优科学

韩锦标

( 淮阴工学院党办院办,江苏淮安 223003)

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反映着一个政党的理想追求。创先争优是我们党新时期加强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创先争优的文化意蕴,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先进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创先争优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自觉弘扬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们原有的文化传统及其文化精神,都不可能摆脱既定的历史条件凭空产生。创先争优文化也是渊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土壤和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精神,也叫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所谓文化精神,就是特定民族文化系统所反映出的基本精神特质,是该民族特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基本风貌的反映。”[2]文化的基本精神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中的精粹思想。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通变持中的发展观、刚健自强的实践观和尊亲尚德的社会观,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3]。它们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在不同层面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中,刚健自强的精神既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是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最基本原则,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在自然界生存,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有积极进取的生命姿态和刚健自强的奋斗精神。《周易·乾卦·象传》最早对刚健自强的精神作了经典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体运行刚健不已,人的活动也应当效法天体,做到积极进取。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并一直延续下来的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在人生、人世中的生动体现。

早在洪荒时期,中华先民们就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搏斗,留下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自强不息精神。

先秦以降,一代代思想家和仁人志士们不但着力阐发刚健自强的人生精义,描绘刚健自强的先圣形象,而且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坚忍不拔和使命意识,谱写了自强不息的辉煌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的“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士不可以不弘毅”;孟子的“舍生而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体现了这种奋发有为、刚健自强的精神。司马迁则以发愤有为的先圣为榜样,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留下了被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千古名著《史记》。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4]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依托,外化为关怀民族兴亡的深厚感情和致力于兴邦救国的强烈抱负。从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到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严复的“救亡图存”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到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代代中华儿女秉承刚健自强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殊死斗争。毫无疑问,刚健自强的精神经过一代代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践,已成为全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

创先争优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充分体现了争创优秀、争当先进的奋发有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刚健自强的文化精神在当代的自觉弘扬。

首先,创先争优确立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功立业的鲜明价值导向。在这种导向的激励之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就能够以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以及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涌现的仁人志士和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在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上创先进、争优秀,并通过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带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众志成城、戮力同心。这完全符合中国文化精神中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导向。

其次,创先争优表达了对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素有一种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创先争优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续,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活动目标和内容,是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基层实际行动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对党和国家事业科学发展的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弘扬创先争优精神,强化历史使命意识,与中国文化精神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再次,创先争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中国文化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要求。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指出:“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敬的”。[5]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在革命年代集中体现为冲锋在前、不怕牺牲,随时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在和平时期集中表现为勇挑重担、勇争第一,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因此,创先争优,争创的不仅是工作业绩的一流,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激情和干劲。而这也恰恰符合中国文化精神中最基本的价值诉求。

2 创先争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所谓先进文化,就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党始终自觉把先进文化建设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创先争优文化是对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以取代落后的旧文化,提出了新文化的方向应当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强调新文化对于革命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毛泽东从党和国家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先进文化建设,提出“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7]。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首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概念,深化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他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8]“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9]这里,邓小平并不是简单地从概念上将文化转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是丰富了先进文化的内涵,从教育、科学、文化领域扩展至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以及革命的立场和原则及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整个意识形态领域,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准确表述。

世纪之交,江泽民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同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10],并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实现了先进文化建设新的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在先进文化建设上的自觉意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应对全球化挑战,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11]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先进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

创先争优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现了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发展规律。

首先,创先争优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在根本性质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代表保持先进性,就在于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始终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持续先进和共产党员的持续优秀,始终确保党的先锋队性质。无论是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还是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无论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还是创先争优活动,都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不同阶段的拓展和延续。因此,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是确保党的先锋队性质、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途径。

其次,创先争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的核心,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它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创先争优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头脑、指导党员行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凝心聚力,“创先进、争优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因此,创先争优的精神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创先争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规律体现。文化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有自己的规律与特性。文化建设直接作用于群众的思想观念,必须立足时代、贴近生活,服务人民。因此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才能不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人民群众既是创先争优的活动主题,也是立足点和归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形成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价值取向,让广大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因此,创先争优体现了先进文化建设规律,必能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3 创先争优是当今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

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科技信息化突飞猛进。全新的时代呼唤并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时代的发展。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时代精神。所谓时代精神,“是一个在社会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12]。

时代精神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时代的本质特征在社会精神文化上的反映,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3]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时代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改革创新、主题是科学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党中央明确提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从而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最鲜明特征,展示了这个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气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得出的成功经验。改革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就是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社会发展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实现的,历史进步是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完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到底都是改革创新的结果。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凸显了出来,这更需要我们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看,源自启蒙时代的近代发展观念,由于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已经使当代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种种难以克服的困境: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党通过对新世纪以来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和各种社会矛盾的科学判断,通过对当代中国特别是30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建设既取得巨大成就又产生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的正确分析,通过对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基本性质和所处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就是对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否定,代表了当今人类文明整体的发展趋势,是时代精神的主题。

时代精神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本质和主旋律。时代精神的目标和归宿,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体现了党的宗旨。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4]。因此,只有保证人民群众平等、公正、有尊严地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以人为本才能落到实处;而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始终,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创先争优活动,符合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具备时代精神的基本功能,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

首先,创先争优具有进步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每个成员都争当先进、争创优秀,都把奋发有为作为主流价值,就会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因此,先进的政党都会推崇和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以此引领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并存,人们在价值选择上常常陷入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因而,以什么样价值观来引导和整合各种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就显得至关重要。创先争优就是要培养和弘扬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体现了时代的呼唤,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其次,创先争优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有利于形成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党中央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凝心聚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通过创先争优,把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乃至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就能够万众一心、坚定信念、咬定目标、战胜困难,形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次,创先争优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创先争优既如同“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等活动一样,有明确的主题、有效的载体和长效的机制,同时,又紧密结合实际和时代特点,运用一系列鲜活、具体的方式方法,如公开承诺、主题实践、设岗定责、典型引路等,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与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把活动追求的价值目标与推进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有机融合起来,扩大了活动的精神影响力和号召力,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工作干劲,也充分展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魅力。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03.

[2]李宗桂.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1):250 -254.

[3]何晓明.中国文化精神论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3-108.

[4]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2.

[5][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708.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

[8][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367.

[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0.

[1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1).

[12]包心鉴.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J].江汉论坛,2007(8):5-8.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1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创先争优科学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创先争优支部底色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以创先争优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科学拔牙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