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涵出发引导大学生习练太极拳
2013-08-15张海英
张海英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项目,目前得到许多普通高校的重视,纷纷开设有关太极拳课程。但是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学生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单纯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学习,本身并不了解太极拳的拳理和精华。而且,太极拳是一种慢练的拳种,对于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大学生来说,不能在速度和刺激程度上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也不能对这门课程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能使太极拳在学生的终生体育中真正发挥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兴趣,提高练习效率是体育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太极拳的内涵出发,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充分的认识、了解太极,对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以及网络图书资料阅览,查阅百余篇与太极有关的论文,总结了太极拳内涵与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状况以及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整合、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构建论文的初步框架。
1.2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就目前太极拳课程开展状况、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详谈。对谈话内容进行整理,丰富了论文的论据。
1.3 逻辑分析法。将所查阅的论文资料与专家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出与本研究有关内容,按照逻辑学原理进行分析。
二、太极拳对人作用及影响
2.1 消除人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心无杂念,又要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因此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打太极拳的好处不但能够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排除压力以及舒缓情绪,是现代人理想的运动之一。
2.2 提高人体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2.3 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2.4 体现道德观和哲学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证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三、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的分析
太极拳在高校属于普及面较广的一门体育课程,很多学校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开设了此项课程,所选择的授课内容大多为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太极拳的学习也随着结束,很难在下一个学期的学习中继续进行。总结太极拳教学中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如下:
3.1 课程设置对学生习练太极拳存在一定的限制。一般高校在太极拳授课时数的安排上是一个学期要求学生掌握一套太极拳套路,学生在14~16个学时里只掌握这一个教学内容,只为了考试而机械地掌握动作,并没有真正去领悟太极拳的动作机理和真谛,对于太极拳的内涵也不会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
3.2 教师自身条件受限。由于专业的武术较少,公共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运用自身的太极拳动作示范和语言讲解的魅力将学生吸引到对太极拳内涵的了解中。
3.3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自身对太极拳的攻防不了解,没有掌握到以气养身、以技防身的本领,逐渐就失去了太极拳学习的乐趣,没有兴趣继续习练太极拳。
四、从内涵出发引导学生练习太极拳
当西方科技日益发达的时候,伴随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个人的焦虑、苦恼、孤独与失败感也与日俱增,相对来说,引导人如何与自然、社会相处的“天人台一”观念,成为一种人世之学,必然引起人们的向往。大学生所具有的哲学基础,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观念束行拳的太极拳,使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空明的“无人之境”的心态,与大自然静静地进行心灵交流,这种和谐不仅可以排遣忧虑、忘掉烦恼、抛却浮躁,还可使人的身心升华到一种轻松自如的境界,达到陶冶人的风仪、格调、内在心境的目的。
4.1 培养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选修太极拳,大部分人兴趣所在是抱着一种神秘感来学习的,如果这种神秘感消失了,兴趣就不存在了。所以要向学生介绍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和意义,鼓舞他们的热情。讲解练习太极拳的目的要有针对性,使学生了解太极拳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太极拳以太极阴阳为哲学基础,外示安逸,内固精神,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介绍国内、外太极拳练习开展的情况。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武德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2 借阅查找太极拳相关资料。多开设百家讲坛,多媒体等进行宣传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观摩表演和比赛;讲解太极理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太极拳名家表演的各种风格的太极拳,国际和国内的太极推手比赛。让学生充分了解博大精深的太极拳运动,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点,把中国太极文化和与太极拳有关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解除“太极”神秘感。到图书馆和网上了解相关太极拳知识,加深对太极拳的了解和掌握。
4.3 太极拳的传统文化内涵。太极拳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最深的一个拳种,它将太极阴阳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与行拳根本,谓之“凡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陈鑫太极拳》)。太极拳阴阳学说是尔方的宇宙本体论和认识论,认为自然界周而复始,有无极而生太极,阴阳对转,化生万物,其核心是“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自然同样对应,人身一“小太极”,自然一“大太极”,两者应当和谐,人应“道法自然”(《老子》)。不仅如此,“天人合一”学说也是关于人生理想、人生觉悟的学说,将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协三合为一,“天道”与人性(道德原则)一致起来。认为“因为私欲作怪,人往往以小我为我,私欲才会带来烦忧、困惑”,主张“天人合一”为“诚明”提高道德修养。
4.4 太极拳的美博大精深、美轮美奂。“天人台一”思想带给太极拳的意境之美、动中求静的虚静之美、圆弧运动造就的曲线之美,都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欣赏。像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万人太极拳表演的宏大场面,就带给人心灵震颤的无限美感;优秀运动员出神入化的表演也足以引起我们学习的欲望。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都可以借助音像制品来得以实现。当然,教授者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拳术修养,通过自身的完美的动作示范,更为直接地将太极拳的美呈现给学生。
4.5 实行推手练习和技击术。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习练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粘、连、黏、随”的要求,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按照“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运转自如”的原则,凭自身皮肤末梢神经的感觉和身体的直觉,了解对方的劲力大小、速度和动向,选用合理的技击方法,将对方发放出去或使其失去重心。传统太极推手是两人配合练习,双方体会懂劲的变化,不顶不抗,以切磋技艺为主,以缠绕粘随为中心内容,练习皮肤触觉的灵敏性。推手方法的出现,解决了实习技击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在课堂中进行。只要组织得当,教授得法,是调动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太极拳归根究底属于武术,其灵魂在于技击。这也是青年学生喜爱武术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比较流行的技击术,发掘太极拳的应对技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既增加了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最具影响力拳种的威信,提高了学生的实战水平,也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是世界武坛中的一枝奇葩。将太极拳进一步地发扬光大,让她为更多的人谋福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逐项推动太极拳发展的措施中,让太极拳进入学校,特别是大学,已经得到了武术界的广泛赞同。这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地位,较高的知识层面,以及很快步入社会的现实有较大关系。因此,对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情况进行研究,找出提高大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的方法就有了较高的现实意义。
[1]王建.太极拳的吐纳功法入门[J].武当,2005,(12)
[2]杨静.论太极拳理论的文化渊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5)
[3]杨秀霞.论太极拳的内外兼修[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李亭全.技击是太极拳发展之动力[J].武当,2008,(02)
[5]李承祥.太极拳习练精要[J].健身科学,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