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3-08-15邓超群
邓超群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大学英语是一门跨学科、跨院系、多品种、多层次的基础性课程[1]。课程的内容和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水平紧密相关[2]。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它的教学内容对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开放性的课程,在遵循内部二语习得或外语教学基本规律的原则下,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来调整教学内容,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工具性的作用,才能确保科学而持续发展。
一、相关研究回顾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其理论背景主要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即课程开发须要遵循的改进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群体调整教学和训练学生学习的三原则[3]。依据需求分析理论对学生开展英语需求分析和社会对英语需求的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和重要环节。需求理论模型可以分为四种,即差距理论、民主理论、分析理论和诊断理论。差距理论主要关注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和目标语言能力之间的差距,在这种理论下,课程教学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民主理论认为,课程教学的目标应该由教学的对象---学生、教学实施者—教师和教学组织者共同来协商决定;而分析理论主张在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之前,应该运用先关语言习得理论来分析学习者目前所掌握的语言情况;诊断理论将重点放在学习者将来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语言能力上。同时,国际上需求分析模型也经历了从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到Dudley-Evans&St John的分析模型。
文献显示,国内学术界也意识到需求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束定芳[4]在他的著作EFL in China:Problem and Suggested Solutions中阐述了英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但是他倡导的需求分析只考虑了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个方面,对影响教学效果其他方面的需求没有提及。其他一些学者如文秋芳[5]、余卫华[6]、夏纪梅、孔宪[7]、王海啸[1]、陈冰冰[3]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英语需求分析理论、探讨它的概念、特征,展望需求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有的甚至还引入了需求分析的模型,但是很少有人全面的介绍影响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因素。
二、新时期四大需求的变化分析
1.国家需求的变化。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在讨论中国外语规划的文章中指出:
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国家需求的改变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外语需求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3。这个要求在2010年公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今后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其中包括“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将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需要一大批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人才;需要一大批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律师、法官;需要一大批通晓目标国文化和语言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等等[7]。同时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外语人才需求上的国际化标准。
2.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需求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4]。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处在对外交流的初期阶段,学习外语还主要是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工具性的实用价值并没有凸显。因此,当初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拿文凭,学外语就是为了欣赏和翻译外国文学提高人文素养。但是,新时期的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世界各国交流日新月异,我国在海外拓展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步伐明显加快。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各界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交际层面,而是要求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人才。由此可见,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趋势。
3.学生个体需求的变化。如今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都是90后的热血青年,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认知观和学习观,在个人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是史无前例的。90后的学生的特征是:思想异常活跃、个性极其张扬、追求个性与自由、视野开阔、接受知识能力强。因此,学生对外语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对学科本身的追求,他们有的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学习外语、有的是为了获得暂时的成就感、有的是为了将来获取良好的工作机会、学习环境或者提高生活品质、有的是为了将来出国深造等等。总之,新时期大学生对英语的需求总体上表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倾向,呈分散态势[12]。
4.教师发展需求的变化。韩愈曾经将教师定义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意味着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教学对象服务,教师的发展也是为了教学对象的成长成才。然而,当今的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授业”、“解惑”,还必须肩负起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在某种意义上这也蕴含了教师的需求。也就是说,英语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必须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努力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将科学研究工作用于社会需求,服务与社会的生产生活。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努力熟悉外语教学理论(教育学、语言学习理论、测试学等)。
三、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应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满足国家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型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步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型强国的关键时期,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坚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要的就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要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满足社会对大学英语的多样化需求。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电讯与高科技的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与要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重新调整,全面统筹规划英语教学,以顺应和满足社会对英语的多样化需求[4]。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做到点面结合;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层次性的、多方位地保证为社会提供所需的英语人才。
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应该是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服务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满意度、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满足感、学生个性发展的程度可以作为检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效果的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只有这样才会迎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春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会持续而稳健的发展。
4.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我们极力提倡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主力军的作用,充分考虑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不容忽视。因为,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也在于教师。因此,在了解教师需求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将充分考虑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1]王海啸.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需求与条件分析[J].中国外语, 2004,(1)21-26.
[2]蔡基刚.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争议暨外语教学的学科学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2,(143),6-10.
[3]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83-291.
[6]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89-94.
[7]夏纪梅、孔宪.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999,(1)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