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陆丰沿海的疍家人和疍家话

2013-08-15潘家懿罗黎丽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海陆丰甲子海丰

潘家懿,罗黎丽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 521041)

自古以来,在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的沿海港湾和内河生活着一支庞大的水上居民群,他们世代以舟楫为家,以捕捞为业,长年浮家泛宅,过着“烟水苍茫西复东”的水上生活,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彪悍性格和民俗风情。这个群体在古籍里被称为传说中能够在水中“织绡”、“泣珠”的“鲛人”。[1]唐代初年,由于著名诗人岑参和刘禹锡在其诗中都用“鲛人”来指称广州的水上居民,所以在唐宋时期,“鲛人”一度成为对整个广东水上居民的称呼。但宋代以后,这一称谓便逐渐被“蜑”或“渔疍”代替了。除此以外,疍人在南方各地还有“蛮蜑”、“疍户”、“疍民”、“龙种”、“艇户”、“瓯船”、“拖船”以及“白水郎”和“曲蹄仔”等等叫法。

关于疍家人的族源问题,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一批学者从人类学角度进行研究。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三种,一是罗香林的古越族说,二是某些西方学者的印度支那或印度尼西亚先民说,三是徐松石的壮族说或龙蛇族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大学人类学专家张寿祺、黄新美教授根据考古发现、古文献记载和地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论证了岭南水上居民的族源。他们认为这个特殊族群在先秦时代最早是由南方的古越族构成,秦末有部分南来的中原人渗入其中。西汉武帝元鼎六年,亦有一些陆居的南越人因到江海避难而加入其中。以后各不同历史时期,又有陆上的汉人群体基于种种原因,渗入各处江海“疍家”的群体里。就这样,在长期的汇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疍家”、“疍民”的特殊族群。[2]

疍家人在旧时代是社会的最底层,过着被压迫、被剥削、受凌辱的渔奴生活。他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所以人们过去常用“今日我食鱼,明日鱼食我”来状写疍家渔民的悲惨人生。

疍家人由于常年生活在水上,有许多特殊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但却没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也不属于独立的民族。所以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将其称为“水上居民”,即属于汉族的一个特殊族群。疍民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与其长期靠岸的地域方言相同。以广东来说,西部沿海属粤语区,东部沿海属闽语区,故而广东的疍家渔民也就分成讲粤语的“西溪渔民”和讲闽语的“东溪渔民”。但这并非绝对。因为水上渔民的捕捞作业是流动式的,如果变更靠岸地,且长期生活在那里,也会很自然地适应在地方言而变成双语。[3]

根据近年来的田野调查,粤东沿海有一条西起大亚湾,东至碣石湾,全长545公里的“疍家聚居链”,总人口接近9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讲闽南语的“瓯船”渔民,而讲粤语的“拖船”渔民则都是历代从珠三角各海域陆续流入的,至今总数还不足8千人。

一、海陆丰沿海的疍家渔民

海陆丰(今汕尾市)自古以来就是水居疍民生存的地域。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发现和研究,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今汕尾市城区的埔上墩、下洋、牛肚、石脚桶、祯祥、东坑和沙坑,红海湾开发区的石鼓、南町、施公寮、海埔墟,以及陆丰县的元巅山、角清山、田尾山、麒麟山、澳头仔、围仔山、上南村、上溪村、大石山等地就有疍民生存活动的印记,他们属于百越族中的“越疍”。[4]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疍家人数的不断增加,海陆丰沿海的许多内海湾湖如品清湖、后澳湖、石狗湖、白沙湖等都是疍民捕鱼避风的天然泊区和作业渔场。由是,当时的海丰沿海也就形成了一批聚集着疍家渔民的渔港。如奎山港、茅埔港、南山港、施公寮港、南门港、神泉港、湖东港、碣石港及甲子港等。到了明清时期,海陆丰地区的疍家渔船已发展到数百艘。迨至清末,原属海丰的神泉港以及汕尾、马宫、甲子、碣石等渔港已是十分繁荣。疍民人口总数达到近万人,处于鼎盛时期。[5]

据清乾隆《海丰县志》记载:“疍种莫可考。以舟为宅,以渔为业,按府志,厥祖被干戈之扰,潜居水泊中,子孙习惯,乐居于舟,海丰七港,在在有之,言语与土音略异,籍隶河泊所。姓有七:麦、李、石、徐、苏、钟、梁。土人不与通婚。”[6]

海陆丰的疍家渔民分为闽、粤两支。他们分别源于古代越疍族中的“东瓯”和“西瓯”,又称“东溪(浅水)渔民”和“西溪(深水)渔民”。前者活动在粤东海域,操闽南话,被称为“瓯船渔民”,简称“瓯船”;后者活动在珠江口及粤西和广西海域,操粤语,被称为“白话渔民”,简称“拖船”。在旧社会,疍家人被视为贱民,所以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便将“疍家”二字,分别改为音近的“同家”(taŋ55-11ke33)和“邓家”(tɐŋ21ka53)。

海陆丰沿海今天的疍家渔民总人口约8万余人。主要是瓯船渔民,约有7万多人。分布在汕尾市沿海321.6公里的各个港湾。其中汕尾港的瓯船渔民人数最多,占总人口数的一半。接下来人数较多的是陆丰县的甲子港和碣石港,各有一万多人。讲粤语的疍家渔民全市只有七八千人。绝大部分集中在汕尾港和马宫港。瓯船渔民至少在两宋时期就已在神泉港(时属海丰县所辖)和甲子港的海域从事捕捞作业,而拖船渔民则到了康熙解除海禁以后才陆续从珠江口各地流入粤东海域,并在汕尾、马宫、鲘门等地靠港停泊。

疍家渔民是一个特殊的水上居民群体,虽然在语言上与长期停靠定居的港口没有太大差异,但其粗犷、彪悍和率直的秉性给人印象深刻。此外,疍民的许多民情风俗也与陆上汉人多有不同,包括起居习俗、穿戴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信仰习俗和命名习俗等。

二、海陆丰的疍家话

(一)疍家闽语——瓯船话

1.瓯船及瓯船话的分布

“瓯船”一词在海陆丰沿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即疍家水上渔民;一是指疍家渔民在海滩上的住家——“船寮”或“连家船”。后一种含义一般只在渔民的口中出现。如说“阮老母扎着瓯船”(我老妈住在船寮)。

瓯船话不是少数民族语言,而是海陆丰福佬话的特殊分支,因为其用词和讲话腔调具有某些显著的语言特色,所以沿海的陆上汉人往往一听就知道讲话人是瓯船渔民。

疍家人是上古百越族的遗裔,也是海陆丰沿海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他们在历史上世代以舟楫为家,靠捕鱼、采蚝、拾贝为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海之子”。瓯船疍民在海陆丰沿海繁衍生息数千年,尝尽了人间的不幸与辛酸,也养成了嫉恶如仇的性格。他们能昂首挺胸行走在街市上,充其量不过一百年的历史。

根据实地调查,今汕尾市有瓯船疍家聚居的港湾自东而西是甲子三镇、湖东、碣石、金厢、汕尾城区、马宫、鲘门和小漠,人口总数7万多人。汕尾城区的前进、东风两个渔管区有3万多人,甲子和碣石两个港口各有一万多人。瓯船渔民的姓氏很集中,只有“苏、李、徐、钟、郭”5大姓。由于历史上海丰县的神泉、览表(今属惠来县)和甲子是瓯船渔民的大本营,也是渔奴制度的发源地,因此,瓯船疍家是自东向西播迁的。尽管绵延300余公里,但瓯船话内部却都有较强的一致性。如中古鱼、虞韵字大都读[u]韵母(鱼hu、猪tu、书tsu)。后来东西部沿海的瓯船话里虽有了变化,但仍在部分字音中得到保存。如书tsu、除tu、薯tsu、鼠tshu。

瓯船话的内部是有差异的。如果以是否有齿唇音声母为标准,可以分为甲子片(含甲东、甲西)和非甲子片;而如果以鱼、虞韵是否读[u]为标准则基本上可以分为东片和西片,即陆丰片和海丰片(含今汕尾市区)。两片内部的差异大致上都是“在地化”的结果。如中古部分合口字“花回瓜过”等碣石瓯船话读[uoi]韵不读[ue]韵,与当地福佬话完全相同;又如,甲子瓯船话遇摄合口一等字“布苏卢古”读[au]不读[ou],也是与甲子当地福佬话是相同的。这符合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

下面以甲子镇疍家渔民最集中的新村话作为海陆丰瓯船话的音系代表点,并介绍其语音特点。

2.瓯船话的声韵调

(1)声母22个

p爸八兵 ph怕拍璧 m门妈目 b闻眉麦

pf杯笨勃 pfh皮盆泼 ɱ糜微物 v梅磨抹

t道底敌 th太讨踢 n怒女匿 l兰料力

ts招主叔 tsh仓厝出 s散相色 z如儿若

k经宫极 kh起葵屈 h远海黑 ɡ鹅疑玉

ŋ言我孽 ø缘黄约

(2)韵母68个

1)单韵母5个

a阿爸胶 e哑把虾 o袋好坐 i伊喜起 u鱼去久

2)复韵母11个

ai知海才 au瓯裤交 ia爷姐骑 ei鞋买底io腰钓叫 iu收优求 iau条邀霄 ua蛇倚蛙 ue花杯过 ui贵畏对 uai怪快坏

3)鼻韵母2个

4)鼻尾韵母13个

am庵暗喊 om掩森 im音深心 iam盐嫌店 uam凡泛范

iŋ新斤身 uŋ云论 aŋ红同艰 oŋ公鸿通 eŋ英种龙

iaŋ连颠仙 ioŋ胸从中 uaŋ弯端喘

5)鼻化韵10个

a三胆拿 o耗 e楹冥诈ı圆边扇a命定听o羊胀枪ai盖还畔ua碗官旱ue关横糜uai县悬

6)入声韵27个

aɁ鸭合搭 oɁ落学索 eɁ百册呃 auɁ捲 iɁ缺铁裂 iaɁ蝶食锡 ioɁ约尺借 iuɁ勼 iauɁ囗uɁ囗 uaɁ活钵割 ueɁ郭月划 mɁ囗 ŋɁ囗

ap压盒蛤 op扑撮 ip急集湿 iap夹捷涩uap法 ak恶北塞 ok国握朴

ik日笔直 ek色革踢 uk笏不骨 iak杰结切 iok欲绿育 uauak挖发夺

(3)声调8个

阴平33 诗歌高开婚低天飞

阴上53 水手古口好走草死

阴去11 抗战正唱世菜送放

阴入1 不得七曲铁尺割百

阳平55 农民唐才平寒人神

阳上213 坐近厚社是抱网似

阳去21 大病树饭害帽阵漏

阳入5 药石食白俗月入读

说明:阴平字在语流中有时读34调。但不区别意义。如“写诗”读sia53-21si34。

3.瓯船话的语音特点

(1)没有齿唇音声母[f]及撮口韵母[y]。

(2)中古鱼、虞韵字读[u],如“猪去煮鼠具趣”,韵母都读[u]。

(3)中古蟹摄字“街溪鞋细齐”等读[oi],不读[ei]。如“街”koi33、细soi11。

(4)中古3套鼻/塞辅音韵尾只保留-m/-p和-ŋ/-k,连高元音[i]、[y]后的-n/-t尾也已消失。所以,“新信”读siŋ,“实失”读sik。

(5)通摄字“松/竹”不读sioŋ/tiok而读se/tek。

(6)有一组齿唇塞擦音声母[pfpfhɱbv],这组特殊声母来源于古帮(非)组的合口字如:杯pfue、皮phue、妹ɱue、文bvuŋ。这种语音现象是对闽南语没有轻唇音的否定。这组音不仅存在于甲子,还存在于甲子以东的惠来、普宁、潮阳和汕头达壕区。[7]

(7)没有[ou]韵母,遇摄合口一等“布苏裤卢”等字读[au]韵母,与海陆丰各地福佬话的读音都不相同。

(8)阳上的调值为低降升调213,如“近”读kiŋ213,阴去的调值为低平11调,如“汉”读haŋ11。

以上八条中,除了最后三条是甲子瓯船话独有的,其余五条都差不多与西片瓯船话相同。但是必须说明的是,鱼虞韵字在西片的瓯船话里因受当地福佬话影响而越来越多读成[i]韵母。如“徐居举去箸区具”等。另外,西片瓯船话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把臻摄魂、谆韵和山摄仙、元韵的部分字读成[ŋ]韵。如“船”读tsŋ55、“滚”读kŋ53、“存”读tshŋ55、“笨”读pŋ35,这是与东片各瓯船话都不相同的。

4.瓯船话的词汇特色

瓯船渔民旧社会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下,过着悲惨、非人的渔奴生活。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权,不仅没房没地,连最起码的读书识字权也被剥夺了。所以在他们的生活语汇上,最大量出现的便是与大海、气候、潮讯、渔讯及捕捞作业相关的词语,此外,对渔奴制度的憎恨和反抗,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祈求也充分反映在日常用语中。因此,与求神拜佛相关的语词也很多。以下是汕尾瓯船渔民部分日常口语词举例:

掇鸟——一种浅海捕捞作业 放莲——布网

乌脚——大帆船 讨海——捕鱼

船寮——停放在沙滩上的家眷船 牵罾——收网

钓米——鱼钩 开头——出海

醒风——起风 转港——返港

流来——涨潮 海翁——鲸鱼

流洘——退潮 翁龟——乌龟

官厅——船舱 丝定——龙头鱼

鲑——腌制的小鱼 孅(siam213)——漂亮

虴——水母 艰苦——疲劳

海乌——丁鱼 掼婚——订婚

旋溜——泥鳅 踏度层——台阶

虾姑——赖尿虾 乌缸——水缸

三哑——一种小鱼 瓯公——大碗

神龙——壁虎 涌——玩耍

蚊鼠——蝙蝠 瞹(ãı53)——睡觉

天地妈祖——众神 老侪——父亲(背称)

司命公——灶神 阿姨——母亲

妈生——妈祖诞 翁——丈夫

娘生——观音诞 某——妻子

厝公——土地神 茧仔——小孩儿

下神——许愿 查某茧仔——小女孩儿

献锭——烧纸 师公仔——道士

老厝——棺材 师父——和尚

故掉——忘记 好命妈——儿孙都有的老渔妇

灯盘——盘子 翘仔——二流子

(二)疍家粤语——拖船话

1.拖船话及拖船话的分布

据汕尾市《马宫镇志》的记载: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平定以后,朝廷就放宽海禁。宝安、台山、东莞、吴川、阳江、北海、番禺、新会等地拖船渔民为了谋生纷纷向外海、深海进发,开展捕捞作业。最早流入红海湾的粤语疍家渔民也是在这个时期选择汕尾和马宫二港作为停泊地。据嘉庆三年(1798)重修天后庙碑记所载,到了清代中叶,马宫墟已有大渔船户19家44对,外来船43户,六人船和四人船80户。当时流入的的白话疍民已达230多家,人口近千。[8]另据叶良方《汕尾市疍民风俗文化史考》一文的记述,乾隆年间有来自中山、囟州、阳江、顺德、合浦、电白、香港等地的“开尾”、“七艕”、“光身”等拖风船齐集汕尾渔场生产。泊港渔船多达800余艘。渔民还把家眷带来,大都居住在成兴街,导致当时的成兴街变成了一条讲粤语的“广府街”。[9]乾隆以后虽有疍家渔民从粤语区来到海陆丰海域捕鱼,但都不成规模。据操疍家粤语的老渔民说,第三次大规模进入汕尾的拖船人是在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初期。有“两国、三省、十几个县市的拖船渔民从香港流入汕尾港,并在汕尾定居”,在当地广为流传。两国就是中国和越南(梁、黄二姓),三省是广东、广西和海南,十几个县市就是香港、澳门、番禺、中山、台山、东莞、顺德、阳江、阳春、湛江、北海、合浦、临高等。他们原先都停泊在香港,后来便陆续迁来汕尾。这也正是今日汕尾红卫渔管区疍家渔民的主要原居地。总人口接近5000人。

综上可知,现在海陆丰沿海的疍家粤语点主要集中在汕尾的红卫渔管区和马宫的深渔管区。此外,海丰的鲘门港和小漠港原先也有讲疍家粤语的渔民,现在定居的已经很少了。

2.拖船话的声韵调

(1)声母18个

p巴别 ph抛朴 m/b马微 m买袜 f夫阔w卫屈 t多得 th同踢 n/l女年 l雷力 ts中足 tsh抽匆 s山失 k公国 kh求确 ŋ/ø牙我 h海客 ø欧呃

(2)韵母54个

a巴家 e爹蛇 o/ɔ哥禾 i衣字 u乌父 y朱书 ai大街 ɐi米鸡 ei皮去 oi代女 au交饱 ɐu走旧 ou布告 ua瓜夸 uo过朵 ui杯梅iu叫照 ua怪拐 uɐi贵葵 am三淡 ɐm林心im念剑 ɐn新春 uɔn群困 un仓帮 uɔn帮广un官本 in天见 yn孙短 aŋ山班 uaŋ关惯 ɔŋ汉安 iɔŋ香梁 eŋ平兄 ieŋ影赢 u ŋ风中 ap答甲 ɐp立入 ip接撮 ɐt北笔 et石劈 yt夺雪 ut活豁 it乙热 ak压格 ek击隙 uek域 ɔk作脚 uɔk国郭 uk木曲 iuk肉若 aɁ白杀 uaɁ刮 m唔吴五

(3)声调8个

调类:阴平 阳平/阳去 阴上 阳上 阴去 上阴入 下阴入 阳入

调值:55/53 21 35 213 33 5 3 1

例字:春天 穷寒/住汗 走古 地是 汉世 识出七 百惜割 食月药

3.拖船话的语音特点

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拿汕尾红卫管区的拖船话与广州话比较,可以看出二者语音相同的地方还是主要的。如,声母都有齿唇清擦音[f],韵母都有撮口元音[y],有长[a]与短[ɐ]的对立,街kai≠鸡kɐi,衫sam≠心sɐm,保存中古3套鼻/塞辅音韵尾-m/-n/-ŋ和-p/-t/-k(今、斤、经/急、结、极);入声分上阴入(竹、七)、下阴入(尺、百)和阳入(白、局)等。以下着重谈谈红卫疍家拖船话与广州话的语音差异。

(1)拖船话与广州话声母都是18个。但有些明、微母字受当地福佬话影响而读成全浊音声母[b],如舞bou、未bei、梅 bui。

(2)把广州读ŋ-声母的字读成零声母。如牙Øa、牛Øau、啱Øam。所以拖船话零声母字的数量比广州话多得多。这种现象与香港粤语相同。

(3)拖船话没有圆唇元音韵母[œ],把广州话里含有这个韵母的字读成了[o],如广州话的“靴(hœ)”读成ho、“香hœŋ”读成hoŋ、“梁lœŋ”读成loŋ、“脚kok”读成kok。

(4)拖船话没有uo韵母,广州话uo韵母的字便读成了[o]。如过=个,都读ko33;国=各,都读kok3。

(5) [ɛ]、[e]不对立,有[e]无[ɛ];[e]和[ı]也不对立,都读[e]。所以广州话里“爹”tɛ读te、“听”thɛŋ读theŋ、“力”lık读lek。这也是方言接触中的一种“在地化”现象。因为汕尾福佬话只有[e],而没有其余两个元音韵母。

(6)中古部分山摄字和宕、江、梗摄字出现混读现象。如“汉关/达骨”读后鼻/塞辅音韵尾[-ŋ/k],而“广曾/北值”则读前鼻/塞辅音韵尾[-n/-t]。

(7)一批入声字受福佬话影响出现喉塞尾[Ɂ]。如:白paɁ、刮kuaɁ、格kaɁ、辣laɁ。

(8)只有8个调类,阳去归阳平,即广州的阳去调与阳平调在拖船话里调值相同,汗=寒、例=犁、又=由。所以拖船话比广州少了一个调。

4.拖船话的词汇特色

汕尾拖船话在语音方面有很多特色,但从词汇和语法现象看却与广州话和香港话没有大的差异。因为现在定居汕尾、马宫的白话渔民先辈大都是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初从香港和珠江口迁来海陆丰的,原籍的方言还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和改变。其特色主要反映在与捕捞业相关的词语。以下是常见的特色词语举例:

网——本指渔网,引申为不同作业的船。如:拖网(拖船)、刺网(莲网)、围网(索罟等);网公(公船)、网乸(母船)。

梩——帆。大梩(大帆)、头梩(中帆)、三梩(小帆);靠梩(船靠港)。

舱——指睡人的船舱。包括大舱(船长房)、头舱(舵手房)、尾舱(渔工房)、双工舱(又叫“间寮”,即夫妻房)、灶舱(厨房)。

柜——指放物的船舱。包括水柜、鱼柜、盐柜、网柜。

开新(出海)、做海(捕鱼)、大拖(围网)、双拖(冚网)、单拖(虾艇)、大工(舵手)、水大流(涨潮)、水干流(退潮)、停流(潮水无进无退)、涌坑(小浪花)、连钓船(捕鳗船)、拖风(捕捞底层海产)、抛网(撒网)、起网(收网)、冰鲜(冰鱼)、打西北(雷阵雨)、东南水(雨水多)、鱼鳞云(鳞状云)、家眷船(渔民家属居住的旧船)、船头家(船主)。

此外,白话疍家人的口语中还有一些较特殊的用词,如:

冻天(寒冬)、风针(冷风)、朝间早(早晨)、日头日白(大白天)、晏昼(中午)、晚黑(黄昏)、阿爷/阿嫲(祖父/祖母)、阿公/阿婆(外公/外婆)、大姐仔(小女孩儿)、生埠人(陌生人)、孖丁(双胞胎)、同音(同名)、灶舱(伙房)、伙头(煮饭工)、餸盘(船上放饭菜的木盘)、匙羹(汤勺)、悭鄙(节省)、唔过意(不小心)、食饮(小孩儿吃奶,“饮”读am53,指奶水)、煲茶(煎药)、凳(旧社会渔船上的坐具除了甲板就是小木凳,故现在就把凳子和椅子都叫做“凳”)。

拖船白话在语法表达上与广州话没有大的区别,故不单另介绍。以下是拖船白话中的部分日常口语句举例。

(1)呢啲系乜嘢嚟架?(这是什么东西?)

(2)嗰啲菜好平架,先至5蚊喳。(那些菜很便宜,才五块钱。)

(3)细路仔成日唔喺屋企嘅。(小孩子整天都不在家。)

(4)个老板好悭鄙架,系个khi21屎鬼嚟架。(老板很节省,是个吝啬鬼。)

(5)阿妈(ma22)好呖,一早就起身执嘢架啦。(祖母很勤快,一大早就起床收拾东西。)

(6)太夜啦,我要冲凉(目訓)觉啦。(太迟了,我要洗澡和睡觉了。)

(7)条脷烂啦,饮唔倒烧酒啦,食啲宵夜得啦。(舌头破了,不能喝酒,就吃点夜宵。)

(8)琴日大佬返祖家拜山。(昨天大哥回老家扫墓。)

(9)敨啊敨,倾下解。(歇一会儿,聊聊天。)

(10)水冻得tsai21,唔好冲凉。(水太冷,不能洗澡。)

(11)嗰嘙花蔹树上有好多雀仔。(那棵番石榴上有很多鸟儿。)

(12)企喺嗰度,唔好郁!(站在那儿!不要动!)

(13)唔过意跌咗一下,好衰。(不小心摔了一跤,很倒霉!)

(14)唔使抽住,放低啦。(不必提着,放下来!)

(15)唔该,帮我倒杯茶。(劳驾,给我倒杯茶。)

(16)间铺无人来帮衬,执咗啦。(店铺没人来光顾,倒闭了。)

(17)日头日白撞到鬼。(白天碰到鬼。)

(18)嗰啲后生仔唔中意睇戏。(年轻人不喜欢看戏。)

(19)琴日嗰栋楼冧咗。(昨天那栋房子倒塌了。)

(20)马骝仔到处抌嘢,得人悩。(猴子到处扔东西,讨人厌。)

(21)真是搞错咗,而家整返好咯。(真是搞错了,现在已经弄妥了。)

(22)无散纸找返畀你。(没有零钱找你。)

(23)你去先,我叫埋佢至去。(你先去,我叫上他再去。)

(24)佢畀咗支笔我。(他给我一只笔。)

(25)你睇返你嘅书啦。(你还是看你的书吧!)

[1]张华.博物志:卷十[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76.

[2]黄新美.珠江口水上居民(疍家)的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122-123.

[3]潘家懿.饶平疍家粤语的演变及其交际功能的丧失[M]//深圳语委.双语双方言:七.香港:汉学出版社,2001:130-141.

[4]杨永.海丰先民源流初探[M]//海丰县政协.海丰文史选辑.海丰:海丰县政协,1997:2-3.

[5]叶良方.汕尾疍民考[M]//海丰县政协.海丰文史:六.海丰:海丰县政协,1988:16-23.

[6]海丰县志办.海丰明清三志·乾隆志[M].林泽民,辑注.海丰:海丰县志办,2003:168

[7]潘家懿.粤东闽语存在齿唇音声母[J].中国语文,2009(1):81-83.

[8]汕尾市马宫镇镇政府.马宫镇志[M].汕尾:汕尾市马宫镇镇政府,1996:12-13.

[9]叶良方.汕尾市疍民风俗文化史考[M]//海丰县政协.海丰文史:六.海丰:海丰县政协,1994:45-66.

猜你喜欢

海陆丰甲子海丰
公共管理视角下海陆丰红色文化的经济效益
东源县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沈鹏《迎戊戌双甲子》
大孔树脂纯化马甲子五环三萜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天下责任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
海陆丰: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