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企业锻炼可行性研究
2013-08-15关汉玉
关汉玉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近十几年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得到蓬勃的发展。虽然由于国家大量资金的投入,高职院校的硬件设备得到较大改善,但相关配套的高职教师的从业技能却良莠不齐。而高职教育要求能够创造出既适应生产、服务、建设等一线需要的应用人才,又具备管理能力,能预测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还要有将二者结合的能力。但现任的专职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技能缺乏的理论专家,而兼职教师是专业技能达标,但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的一线从业人员。因此,对于专业教师的企业再培养就被提上了日程。
一、国内外高职教师企业锻炼现状
(一)国内职业院校现状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中来又到学校中去”,实践经验几乎为零。职业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提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学习,但是下企业锻炼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营机制。
1.现行制度不合理
高职教师企业锻炼是基于“双师型”教师的提出而开展,时间并不长,还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保证。一些院校安排教师外出实习基本无管理可言,由教师自行寻找挂职锻炼单位,自行决定实习时间和实习岗位,回学校以后也没有有效的考评机制,随意性大,造成锻炼效果欠佳。而且学校对挂职锻炼单位缺乏实地考核和统一管理,不能保证所有教师在企业中都得到锻炼,也间接影响了实习效果。
2.学校缺乏相关经验
虽然职业类院校意识到企业锻炼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实习制度各式各样。有的安排教师做企业顾问,专门协助企业处理日常事务;有的随学生实习,和学生一起在企业进行锻炼;有的鼓励教师在寒暑假,双休日深入合作企业进行锻炼;有的是借学生实习时间定期去企业进行回访指导。但是这些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职院教师企业锻炼制度。
3.企业积极性不高
高职教师深入企业实习目的是能对企业生产管理有所帮助,但是现在许多教师高理论、低实践的能力对于企业的帮助并不大。而且创造经济价值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所以企业对于教师下企业锻炼热情度并不高,往往是碍于情面不得不答应。在这种情况下,挂职锻炼的教师很难得到真正的学习机会。
4.教师积极性不高
虽然挂职锻炼能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但是有的教师不愿放弃教学一线的优厚条件,有的是适应了三尺讲台,不愿再去一线生产企业吃苦受累。所以许多职院设置了优厚的报酬或待遇鼓励教师企业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深入企业也不能主动利用现成的条件和资源去提升自身能力,往往把这看成一种负担,走过场,回到学校来也没有实际收获[1]。
(二)国外职业院校的经验借鉴
目前,国际上先进职业类院校的教师招聘对其在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和相关从业证书有一定要求,日本要求高职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先去企业工作,取得职业资格证以后再转到教师岗位;德国要求职业类教师具备至少在相关企业从业一年的经历,以期了解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实际操作能力;美国要求在企业实习一年以上并且企业考评优秀的大学本科生才发放教师资格证。丹麦要求更加严格,教师一般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选取,如果是大学毕业生想要在职业类院校中取得一席之位就要在相关企业实际工作五年以上[2]。
二、企业锻炼的利与弊分析
我国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的不合理与福利待遇和企业的级差化,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教师组成结构比较单一。所以要求教师下企业锻炼,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企业锻炼的有利性分析
1.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
现在很多企业对高职教师深入锻炼持不鼓励的态度,主要是因为高职教师没有对企业产生经济价值,反而造成一定的麻烦,但是教师下企业锻炼实际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实践经过时间的积累要形成理论知识,专业教师可以将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直接带到企业中去,节省了企业知识转化的时间。其次教师的良好学习态度可以强化职工的学习氛围,使其成长为学习型的企业。专业教师还可以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生产提出指导性意见,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水平。教师在不同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可以总结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弊端,并对实习企业作出指导,避免它们出现相关问题,使企业成长。总之,教师下企业锻炼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学校的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
2.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在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在实际授课时,没有办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点与生产一线实践案例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像《酒吧经营实务》、《汽车修理》这一类实际操作课程,只能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此类技能还得重新学习。职业类教师应该是理论型教师+实践型技师,也就是现在大多院校提倡的“双师”,只有深入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活动中去,才能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漏洞,提升专业技能,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在生产实践中验证它们的准确性。
3.利于课题研究
在挂职锻炼期间,教师可能会接触到企业内部的参考文件和资料,同时可以和相关专家、一线工人交流学习,丰富自己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够及时把握住行业最新动态,编写出最新最具有实用性的案例和课题,使课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行业指导价值。
(二)企业锻炼弊端分析
1.实践时间难以界定
企业锻炼对服务地方经济是有一定好处的,可以促进企业成长。但是如果实践时间太短,对企业的服务性并不大,反而会造成企业安排工作岗位的麻烦。但如果时间太长,会影响学校教学的安排,一般一门课程有几位老师共同教学,如果同一专业企业锻炼教师太多,可能使某一教师上课节数过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企业的福利待遇一般要比职业类院校高,会造成人员的流失。
2.难以形成有效考评机制
企业的考评机制与职业类院校不同,所以很难由企业对实习教师进行考核。而由于不同专业的教师实习企业不同,学校的纪律监察部门不可能随时对其进行检查考核,只能在企业锻炼结束后综合考评他们的能力,这样考评锻炼结果有一定的片面性。
3.公共课程教师难以安排企业锻炼
专业课教师可以找到相关企业实习,但公共课教师的挂职锻炼难以成行。以英语老师为例,社会上与英语相关的企业一般多为语言培训机构,在此种企业实习并不能对其提高专业英语有帮助,但是如果去一般企业挂职锻炼,由于不能胜任专业操作,想让企业接纳也是十分困难。
三、企业锻炼方式的利弊分析
笔者在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后结合企业生产生活实际情况,认为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挂职式企业锻炼
挂职式企业锻炼指的是专业教师由企业安排一个岗位,时间要求半年以上,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知识与技术,但主要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学校。这种方式对专业教师的级别要求较高,一般是中级以上职称。
1.挂职式企业锻炼有利性分析
这种锻炼方式可使企业与学校达到双赢的效果,保证了对企业日常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又保证了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专业教师可以在对企业进行指导工作的同时学习它们的先进管理经验,丰富课堂教学,用比较高端前沿的案例开拓学生的视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有利于专业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开发、课题研究,正是由于企业生产生活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使这些内容的改革具有前瞻性。
2.挂职式企业锻炼的弊端
因为企业要求专业教师能够充当日常生产生活的顾问,所以一般要求至少取得中级以上职称,适用范围较窄。而且一般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是职业类院校的核心教师,在学校充当管理角色,学校对其需求性强,所以他们的企业锻炼积极性不高。
(二)兼职式企业锻炼
兼职式企业锻炼是指在不影响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之下,专业教师在企业中谋求一个职位进行锻炼,主要作为助手,不独立工作。
1.兼职式企业锻炼有利性分析
这种方式对于专业教师职称水平没有具体要求,教师可以跟随一名从业人员一起工作,观察他的工作流程,学习他具体工作时所施展的技能。并适时做好记录,随时归纳总结,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删除。这种方式不仅不会影响日常教学,还可以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也可以把挂职锻炼时总结出的结论应用在教学一线中,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兼职式企业锻炼的弊端
这种锻炼方式对职业类院校及教师来说是一种最佳方式,但是企业并不这么认为。因为给企业管理者派的这个助理并不了解企业日常运作,在上岗之前还需要对其进行培训,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日常生产中,管理者要就企业运作对其进行疑惑解答,浪费管理者时间与精力。兼职企业锻炼结束时,管理者才刚刚适应这个助理协助工作,对管理者以后工作仍会是个麻烦。
(三)短期培训式企业锻炼
短期培训式企业锻炼是指专业教师在企业谋求一个正式工作,时间数星期到数月不等,一般不超过一年。
1.短期培训式企业锻炼有利性分析
这种方式没有职称要求,但专业教师必须成为企业中的一分子,接受企业考评。在实践中学习行业相关技术,管理能力,接受行业最新观念。在薪资待遇方面,锻炼时不仅保留学校的福利待遇,还可以收到来自企业的工资安排,对教师吸引力较大。
2.短期培训式企业锻炼的弊端
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把教师作为高学历人才看待,提高自身竞争力。教师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将企业实习所遇到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一线中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锻炼模式[3]。
四、结论
高职教育要求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能仅是学者型教师或操作型技师,应该是理论与实践二合一的双师型教师。因此要想职业院校有所发展,学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必须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自己专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综上所述,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奔赴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可行的并且势在必行。
[1]武俊梅.示范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思考与实践-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21~24.
[2]韩广海.美国渗透式德育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06):6~7.
[3]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0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