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以绍兴某高校为例
2013-10-12俞雅芳苏志富
俞雅芳,苏志富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多,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三千多万,且均为199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人,他们已成为一个巨大且特殊的群体——“90后”大学生。
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时代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而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恋爱观对他们的实际生活、乃至对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转型,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2005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该《规定》非常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删除了原有的“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做退学处理”的这条规定,也就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禁婚令”的取消。这更加使得恋爱问题成为“90后”大学生普遍关注而现实的问题。所以,“90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以绍兴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10个不同学科门类的二级学院的4个年级中抽取了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7份,回收率为97.83%,其中有效问卷571份,有效率为97.27%。
二、“90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内容及现状分析
对于恋爱观的调查,主要从恋爱状态、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方式、对恋爱利弊的认知和对待失恋的态度等六个维度进行。
(一)恋爱状态
恋爱状态即大学生恋爱与否和恋爱倾向的现实状况。此次调查分别从男女生和不同年级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调查所得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当前“90后”大学生恋爱情况表(一)
表2 当前“90后”大学生恋爱情况表(二)
从表1调查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以前谈过,现在没谈”、“正在谈”和“还没谈过,希望谈”的比例竟达66.19%。而且在访谈中也有许多大学生提出,恋爱生活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枯燥乏味缺乏生气的,是一个不完美的大学生活。另外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发现,选择“以前谈过”和“正在谈”的比例从大一至大四都是呈递增趋势;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在不断增进相互了解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恋爱关系,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中相互间建立的恋爱关系是比较不稳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恋爱分手率在不断上升。因此,可以说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国家教育部对于在校大学生“禁婚令”的取消的影响下,谈恋爱已不再变得“偷偷摸摸”,作为成人的他们可以大胆地向往爱情,追求爱情。
(二)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婚恋观的核心,反映婚恋价值取向。”[1]。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设计了12个选项供调查者选择,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当前“90后”大学生恋爱动机
上述数据充分显示了当前“90后”大学生恋爱的动机状况。首先表现为多元化,如除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魅力”、“恋爱游戏”和“其他”这三个选项选择的人较少(都少于5%)外,其它9个选项都有一定量的学生选择。其次,从数据上还能发现“90后”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总体较为单纯,有较多的学生选择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如选择“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的人数最多,占63.92%;选择“寻找人生伴侣”的占22.07%,其中选择该选项的学生中女生所占比例(60.32%)大大高于男生所占比例(39.68%),说明女生相对比男生更加注重从恋爱到婚姻的期待值。再次,“90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还呈现一定的盲目性、从众性,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成熟,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精神上有些空虚,从而选择另一种方式来改变生活”[2];如有38%的学生选择了“因寂寞而寻找感情寄托”;有25.04%的学生选择了“别人在谈,我也跟着谈”;有32.05%的学生选择了“对方强烈追求自己,不好拒绝”,其中选择该选项的学生中女生所占比例(96.17%)远远高于男生所占比例(3.83%),说明在恋爱中男生比女生更为积极主动。再次,“90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还存在一些世故功利的方面,如有19.94%的学生选择“增加恋爱经验”;有26.97%的学生选择了“增加生活学习的动力”。最后,“90后”大学生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恋爱动机,如有11.03%的学生选择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选择该选项的学生中男生所占比例(84.13%)远远高于女生所占比例(15.87%),这是男女在性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不同所致;有12.08%的学生选择了“经济需要”,选择该选项的学生中女生所占比例(69.56%)高于男生所占比例(30.44%),这说明在恋爱中女生更倾向于以男生消费支出为主;有5.08%的学生选择了“恋爱游戏”。这些不良恋爱动机的产生一方面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压力或影响;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所造成。“马克思主义爱情观以追求高尚的爱情为动机,以建立夫妻关系为目的,如果把追求外貌、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作为其主要动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3]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恋爱动机急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恋爱态度
恋爱态度是指“男女双方在恋爱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待爱情和恋爱对象的态度”[4]。本研究着重从对于爱情的理解、恋爱忠诚观、恋爱消费观、恋爱双方关系定位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具体调查所得数据见表4。
表4 恋爱态度相关题目调查数据
在“关于爱情,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最符合你的想法”一题上,从调查所得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的对于爱情的理解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类别:1.矛盾迷茫型,如有32.4%的大学生选择了“很矛盾,说不清楚”,也就说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对于爱情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到底什么是爱情,怎样才算有爱情;2.高尚纯洁型,如有27.67%的大学生选择了“应只限于感情交流,精神恋爱”,他们非常注重恋爱中的情感交流,甚至追求“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认为谈恋爱首要的就是双方的情感交流;3.冲动投入型,如有10.86%的大学生选择了“为了所爱的人,什么都是可以做的”,这部分学生把爱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投入感情深厚,且较容易冲动,可以说这部分同学往往是产生爱情问题和校园安全稳定问题的重点群体;4.强调性爱型,如有14.89%的大学生选择了“身体的融合是爱情的一部分”,这部分学生比较强调和认可性爱在爱情中的存在。所以说目前“90后”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认识和理解是因人而异大不相同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正确科学的统一认识。
另外,从“如果您恋爱后又遇到令自己心动的异性,您会怎样?”、“如果你的恋人与他人保持着关系暖昧,您会怎样?”两题所得数据,我们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忠诚程度上表现得并不理想,仅一半的人在外界的影响下仍选择会忠于自己的恋人;剩下一半的人则更加主张恋爱的自由性,认为只要两个人能产生感情,之前的恋人和其他的束缚都可以解除。从“对于恋人间的经济付出,您是如何看待的?”和“您认为大学生恋爱中,恋爱双方的地位应该如何”这两题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90后”大学生更崇尚恋爱中的男女平等;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应该适当向女生倾斜,男生应该比女生更有担当,要多照顾女生;当然也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的选择刚好与此相反,认为“女方应该负担更多”。
(四)恋爱方式
恋爱方式是指男女双方为建立恋爱关系而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具体调查所得数据见表5。从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由于“90后”大学生不断增强的自主意识和开放的姿态,他们在恋爱过程中显得更为自主和开放,如完全相信自己并且依靠自己去寻找恋人的人数比例最高,占据了三分之二还多,而且追求爱情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和大胆,不再是仅停留在腼腆的阶段;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通过虚拟网络这一新的方式建立恋爱关系。虽然“90后”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比以往更为自主和开放,但也有部分还是受到了传统的影响,竟也有学生选择了“父母之命”。
表5 恋爱方式相关题目调查数据
(五)对恋爱利弊的认知
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其实质在于恋爱对大学生成长和学业的影响是正面大于负面还是负面大于正面。”[5]本研究将从大学生对恋爱利弊的总体认知、对自身影响的认知和对学业与恋爱关系的认知三个方面进行恋爱认知的考察。
表6 对恋爱利弊的认知相关调查数据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大学生对恋爱持积极支持和乐观的态度,在利弊关系上虽然有小部分大学生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认为恋爱比学业重要,谈恋爱有利无弊或有弊无利,但大部分还是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谈恋爱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一些影响,能够认识到学业的重要性。
(六)对待失恋的态度
在调查大学生恋爱状态时的数据显示,有18.91%的大学生选择了“以前谈过”。这说明他们的恋爱分手率至少在18.19%以上,而且在每年的毕业前夕更是分手的高发期,所以失恋问题是相当多的大学生会面临的一个问题。调查所得数据(见表7)显示,在“你是如何看待失恋的”、“不让失恋妨碍正常生活,明天依然很美好”、“天涯何处无芳草,有机会再找一个”、“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这三项数据相加比例达84.24%,所以说绝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都能正确理性地对待失恋问题,都能很快从失恋的悲痛和阴影中走出,面对新的生活。但也有8.7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清楚”,有7.0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能接受现实,会继续纠缠甚至报复”。这两部分学生对于失恋带给他们的影响较大,他们或是不知所措,或是继续极力去挽回已无可能恢复的失恋局面,或将采取极端的手段。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恋爱心理所致,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表7 对失恋的态度相关调查数据
三、加强“90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几点建议
开展“90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完善教育机制,把恋爱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统一起来,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统一起来,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统一起来。
(一)要把恋爱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统一起来
在“90后”大学生中开展恋爱观教育的重点是使大学生懂得爱情的真谛,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方式和尺度,了解相关性知识等内容。但在开展以上教育内容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人生观教育充分结合进去,通过人生观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严谨务实、乐观向上、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样便能使他们站在人生的高度上,正确看待恋爱与人生的关系,摆正恋爱在人生中的位置,端正恋爱动机,理性对待处理失恋等恋爱问题,强力促成正确恋爱观的树立。
(二)要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相关的选修课是开展恋爱观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以系统的理论教育为主,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前提和基础。而相关的咨询中心、专题网站和朋辈辅导、校园文化活动等课外教育活动与方式则是开展恋爱观教育的有益和有力的补充。这些课外教育内容活泼,形式多样,注重实践;最重要的是这些课外活动主动权在于学生自身,避免了单纯的鼓动、号召,生硬的强迫、压制、灌输式的说服教育。这样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接受,使他们自主、自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三)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统一起来
学校是教育的最主要承担者,但不是唯一承担者,教育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群策群力,多方协作。恋爱观教育也一样,需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可以说是子女恋爱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婚姻环境,以及父母的行为举止、生活作风都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感官和心灵,影响着他们的婚恋观。因此,重视家庭中的恋爱观教育,发挥其作用,是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作为政府和社会,就应承担起监控网络等媒体,净化社会风气和调控主流文化,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责任,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的树立创造文明社会环境。
[1]杨晓莉.当代女研究生婚恋观探析[D].山东大学,2008-04.
[2]廖轶.李婧.李纪滨.南京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7(21).
[3]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1(05):30 ~33.
[4]韩凤仪.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5]李建新.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07):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