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与书法艺术之关系——以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2013-08-15杨玉秋
杨玉秋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00)
天师道与书法艺术之关系
——以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杨玉秋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00)
从原始宗教和巫术演化而来的道教,对中国独有的、以美化文字为特征的书法艺术的渗透,造就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辉煌。道教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天师道作为道教的重要道派之一,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颇大,天师道的文字信仰,特别是它的教义和修炼方法,改变了书家的思维方式,对书家书法技巧的创新和艺术境界的提升,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
天师道;书法艺术;两晋南北朝
陈寅恪先生曾说:“东西晋南北朝之天师道为家世相传之宗教,其书法亦往往为家世相传之艺术。……旧史所载奉道世家与善书世家二者之符会,虽或为偶值之事,然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依艺术为资用。”[1]39天师道的文字信仰(讲究经典、重视符箓),特别是它的教义和修炼方法,改变了书家的思维方式,对书家书法技巧的创新及艺术境界的提升,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
一、天师道与书法家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这样评述晋代书法:“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人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2]42出现这一书法奇观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却与魏晋时期社会上层士族阶层崇信天师道有着密切关系。天师道与书法家关系之密切,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天师道的领袖人物大都擅长书法。出于抄写道经的需要,再加上有些道教领袖本身就出生于书法世家,同时又处于一个举世尚书的环境,所以天师道的领袖们大都喜欢并擅长书法。道教经典和史籍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天师道领袖善书的记载,据《真诰》卷19载:“三君(杨羲、许谧、许掾)手迹,杨君书最工,不今不古,能大能细。大较虽祖郗法,笔力规矩并与二王。掾书乃是学杨,而字体劲利,偏善写经。”[3]248“三君”中的杨羲、许谧均为天师道领袖。另外,在典籍中有记载的两晋善书的道教领袖人物还有郑隐、魏夫人、葛洪、许迈等人。
其次,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家中有不少人信奉天师道。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南朝的王、郗,北朝的崔、卢等书法世家大都信奉天师道,所以出生于书法世家的士族书家鲜有不信奉天师道的。与王羲之世家通婚的高平郗氏是东晋著名书法世家,羲之内弟郗愔、郗昙均奉五斗米道。据《晋书·郗愔传》载:“郗愔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恂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4]1519《太平御览》卷 666 引《太平经》载:“郗愔性尚道法,密自遵循,善隶书,与右军相埒。”[5]527郗愔的隶书与王羲之不相上下,两位名声显赫,志趣亦大致相同,共奉天师道。
最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家中很多人与天师道人物交往密切,并且出现了奉道世家与天师道世家普遍联姻的现象。王羲之父子、郗氏兄弟等与著名道士许迈、杜子恭等交谊深厚,许迈出自丹阳许氏,“为南朝最著之天师道世家”[1]24。琅琊王氏与高平郗氏世代通婚,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皆娶郗氏女;陈郡殷氏与琅琊王氏互相联姻,如琅琊王临之将女儿嫁给殷仲堪,仲堪族子殷景仁娶王谧之女,仲堪孙元素娶王僧朗女等。而据陈寅恪先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对两晋南北朝之天师道世家的考释,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陈郡殷氏等均为天师道世家,其家族人物参与天师道者,人数之多简直无法统计。
二、天师道:信仰文字的宗教
天师道是非常特殊的宗教,它反对祭祀、反对讲鬼神附身降灵、反对择日、不拜一切神祇,有戒律谓:“不得祭祀鬼神以求侥幸。”[6]857它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宗教,讲究经典,信任文字,所有术法(特别是符箓)其实都环绕着文字信仰而来。
信徒对文字的信仰,形成了“文字神通”的观念,这一点在天师道的经典和符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必然不只是文字的形体线条而已,更要让文字彰显出一种生命力。因此,天师道与书法艺术在本质上有着类通性。天师道围绕文字信仰而展开的经典的抄写和符箓的纂写活动,客观上直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符箓
“符箓术”是天师道的主要修习方术,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符箓的书写形似篆书,难以辨认,给人神秘莫测之感。它源于文字和书法,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它对汉字大胆突破,进行富于想象的变化,使符箓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价值,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也可以被看做是具有独特意味的道教书法。
道士十分重视符箓的书写方法,认为:“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7]674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心诚。诚则灵,不诚则不灵。《道法会元》卷1《道法枢纽》称:“符者,阴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二是运气书符。“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以却邪伪。”[6]116即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工夫,书符时发精气于笔端,使符箓上附着气功家的精气。
据陆修静《道门科略》记载:“奉道之家,靖室是其致诚之所。……其中清虚,不余杂物……唯置香炉、香灯、草案、书刀四物而已。”天师道士别无术法,完全要靠文字信仰,所以草案书刀为其仅有之法堂布置,笔墨则为他主要的法器。要让笔墨发挥它应有的神秘力量,书符时必须有些讲究:“凡书符,先斋心、定虑、行神、布气、存雷火烧身,变形为天师。”道士们运用“斋心、定虑、行神、布气”等工夫,正是书法艺术精神主体的呈现,是忘我、丧我,然后通过仪式的想象,使自己与天地精神往来,与最高之存有者合一。唐初虞世南《笔髓论·契妙篇》曾指出:“欲书之际,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8]441这岂不与道士书符时之工夫若合符契吗?
另外,天师道道士的书艺有严格的标准,《无上秘要》卷45《玉清下元戒品》称“道学不得为草书”。《太微仙君功过格》规定:“荐亡符简文字等,一字差错为一过,脱漏一字为一过,符文差错脱漏为十过,修写书篆不如法为五过。”[9]1032对书写符箓可谓极其敬慎。
陶弘景在《记仙书》中评价道教书法的主要特征是“实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无象”,这实际上是老子的“道”在书法中的体现。作为道家思想衍生物的天师道符箓,虽然其最初并无意于书法,但天师道对“符箓术”的虔诚与慎重及对道士书艺的严格要求,客观上却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抄经
由于天师道经籍是靠神异人物辑录而来的,随着信徒数量上的突飞猛进,对经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加。在印刷术尚未发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传播经籍的唯一方法便是借助笔墨的手工抄写,因此天师道不得不鼓励抄写经籍。《太微仙君功过格》认为:“自己注撰救众经法一宗为三十功,赞道之文一篇为一功”,“以文章诗词诫劝于众,一篇为一功”[9]1034。对于奉道者来说,抄经是积善有功德的事,故其往往抄写道经以立功德,而抄经当然不得马虎,这对研习书法也是大有裨益的。
天师道不但鼓励抄经,而且对抄经的要求很严格,不但要求抄经的环境要幽静,而且要求抄经的字体要工整、美观,尤其“必以能书者任之”。陈寅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对“王羲之写经换鹅”的材料分析甚为得当,“山阴道士之养鹅,与右军之好鹅,其旨趣实相契合,非右军高逸,而道士鄙俗也。道士之请右军书道经,及右军之为之写者,亦非道士仅为爱好书法,及右军喜此兒鸟兒鸟之群有合于执笔之姿势也,实以道经非倩能书者写之不可”[1]43。另据《太平御览》卷666:“郗愔性尚道法,……自起写道经,将盈百卷,于今多有在者。”[5]527王氏、郗氏可谓南朝最著名的能书世家。足以见得,天师道抄经“必以能书者任之”。
书法家抄写天师道经籍的目的,既可能是出于对天师道的崇信,是一种修道的功德行为,更大程度上可能是对书法艺术领悟的一种特殊方法,因为天师道的教义和经典中有不少内容值得书家借鉴,书家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了道义潜移默化的影响,书艺之进步,亦可能得益于此。
天师道重视经典,鼓励抄经,术法以符箓为主,使得奉道者对书写文字不敢随便。这些虽未必即是书法艺术发展的直接因素,但却是书艺发展非常重要的辅助条件。
三、天师道教旨与书法艺术
书法最善于在虚无的境界中表现丰富的内容,有无相生、虚实相依、千变万化,极尽艺术之妙趣。如果书法仅停留于文字、墨色之表,缺乏恢宏的思维空间,缺乏任意驰骋的艺术想象力,那么书法也就称不上艺术了。
天师道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的修身养性方法。“清静”是道的根本,张道陵所作《老子想尔注》中有“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的记述。“无为”则指自然界的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处世理事必须循规蹈矩,追求清静寡欲,顺应天道自然。因此,修道者往往遍历名山大川,或隐居,陶冶情操;或采药炼丹,以求长生。这些教义和活动对作为天师道教徒的书法家气度、精神境界的提高,大有裨益。书法家只有真正理解了造化与自然的关系,任乎自然,发乎自然,超尘脱俗,才能创造出遒丽天成的艺术作品。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在信道修道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形、神、气三者的内在联系,把从修身养性中悟出的具体性的心得体会,上升到抽象性的艺术境界,舍“形似”,重“神似”;把书法从表情达意的文字性功能作用,升华到艺术审美的领域。同时,在书法技巧的运用上,书法家可以借助于修道中养成的基本功,集中思想、平心静气,在凝神于笔毫的点画运动中,达到“心静体松,以意引气”和“静中求动,形神合一”的书法境界。
归根结底,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前的情绪酝酿,包括作品的构思和细节的刻画。而这都是从“静”与“虚”的心理境界中去寻求的,这种“静”与“虚”正是天师道精神的内在体现。书法家醉心于山水林泉的自然之美,崇尚人生的自然放达之美,循自然之势,形成自然飘逸的风格,从而把对天师道精神的领悟融入到书法艺术之中。
四、鹅:天师道与书法艺术关联的实物佐证
天师道主张恢复自然本态,认为清静无为是最高境界,追求道家所提倡的“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在修道者看来,白鹅与他们具有同样的高风亮节。白鹅出没于树林草丛,游逛于溪边池中,追求着幽静无尘的境地;白鹅性格孤傲,超凡脱俗,不与其他动物同流合污。白鹅对于道门人士来说,既是他们处身幽静山林用以解脱孤独的对话者,也是修身养性最好的同行者和追求永恒无限的象征者。
然道门人士之所以喜好白鹅,还另有他因。本草药物之学出于道家,《陶隐居名医引录》认为“鹅列上品”。《抱朴子·内篇·仙药篇》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10]332又《名医别录》云:“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11]79据此,鹅做药用可“益气延年”、“解五脏丹毒”,故道门人士喜好之。另外,奉道者大都追求肉体的永存,他们通过炼丹服药以求长生不老。但许多人服食金石丹药后,积食不化,大伤脑筋。而白鹅时常吃一些如丹丸的圆石子,很快消食而尽,唐孟诜《食疗本草》以鹅为“与服丹石人相宜”。这就成了奉道之人(包括道士、书家)共同要探寻的奥秘。
昔人亦有疑鹅与书法笔势有关,故书家好之。包世臣《艺舟双楫》卷5《述书》上云:“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12]178王羲之从鹅的游走中悟得了书艺之灵感。他发现长长的鹅项一伸一缩,一提一撅,正像一支长长的笔在灵动书写。鹅的灵感驱使他神笔的运动,鹅项舒,笔妙徐;鹅项转,笔妙展;鹅项鸣,笔妙情;鹅项曲,笔妙独;鹅掌游,墨韵流;鹅掌步,墨韵度。王羲之归真自然,养鹅炼性,达到了天师道涤荡心胸、忘怀尘世、虚极静笃的至高境界,在精神上取得了自由,因而在书法艺术创作时就无拘无束、挥运自如了。他将观鹅所得灵感融进书法艺术之中,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鹅法,独辟新境。这就是天师道艺术精神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的体现和结果。
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辉煌,天师道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天师道的教义、法术和书法艺术都是建立在继承和改造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两者在意识形态领域必然相辅相成。道士集团与书家集团多所重叠,他们修身养性、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至于天师道法术中的符箓,既是文字、书法神秘性的宗教再现,又为书法艺术的提升提供了范本。书法艺术作品的“神韵”、“气度”则是书法家师法自然、妙造自然之境的结果,与天师道对自然的推崇有着密切关联。
[1]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1.
[2]马宗霍.书林藻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梁)陶弘景.真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唐)房玄龄.晋书[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5](宋)李昉.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书店,1985.
[6](宋)张君房.云笈七签[Z].北京 :中华书局,2003.
[7]道藏[Z].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8](唐)虞世南.笔髓论[M].北京 :中国书店,2006.
[9]道藏·洞真部戒律[Z].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10](晋)葛洪.抱朴子[M].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11](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2](清)包世臣.艺舟双楫[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2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ism and the Art of Calligraphy——Taking the Period of Two Jin Dynasties and Southern & Northern Dynasties as an Example
YANG Yuqiu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Culture History,Jinan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510000)
The infiltration of Tao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ving from the primitive religion and magic,into the art of calligraphy which is China's unique,created a brilliant ancient Chinese art of calligraphy.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aoism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Tianshidao,as one of the important School of Taoism,exerts deep influence upon the art of calligraphy.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Taoism and the art of calligraphy,which are both old and with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aoism;the art of calligraphy;Two Jin Dynasties and Southern&Northern Dynasties
【责任编辑:高建立】
B223;J29
A
1672-3600(2013)04-0019-04
2012-12-25
杨玉秋(1987-),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