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共青团“六个一”的工作思路
2013-08-15万舒良
万舒良
(武汉大学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与新一届团中央领导班子和部分团的十六大代表座谈时指出:各级团组织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2012年,胡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服务青年能力,创新活动方式,夯实基层基础,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并再次强调了“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性。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本任务是:从共青团的性质和青年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学校的中心工作,配合学校,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高校共青团作为直接面向青年大学生的基层组织,是保持高校稳定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担负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活动方式,研究高校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培养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素质、良好的品德、坚定的信念的优秀青年大学生的重要使命,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党的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中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团组织突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1.国内外形势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和激烈的科技竞争,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期问题的突显,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更趋多元化,对团组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2.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班级概念的淡化、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学生聚集场所分散、研究生规模扩大等现象,给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全面覆盖提出了新的要求。3.信息网络影响方面。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和两面性,在为团员青年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冲击,也对团组织掌握网上育人主动权提出了严峻考验。4.青年特点变化方面。思想行为开放务实、自立自强意识增强、需求多样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对团组织团结、凝聚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新的任务。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高校共青团如何明确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职能定位,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工作,是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形势需要,反映时代要求,按照“两个全体青年”的指导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载体,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提升团组织工作和活动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构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
三、高校共青团的“六个一”工作思路
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共青团要围绕高校育人的目标体系,找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突出重点,把握规律,集中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针对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结合大学生团员青年的特点和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经验,在此归纳提出“六个一”工作思路。具体而言,即融入一个中心,夯实一个基础,走进一个群体,充实一批队伍,铸就一个品牌,构建一个平台。
(一)融入一个中心: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共青团全面育人作用
“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团组织工作的宗旨。高校共青团所谓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即融入学校党政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首先,高校共青团应充分融入党委工作的中心,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时刻关注党的工作中心和重点,做到“懂大局,识大体”、“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其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主要是人才培养,团组织应全面融入这个中心,主动跟上并适应学校建设的总体步伐,与时俱进,协助学校做好与人才培养相关的青年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团的工作,推动团的工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更本质地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青年大学生,构建新型青年工作格局。
(二)夯实一个基础:夯实基础团务,完善共青团自身建设
基础团务是团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是普及党史团情的有效途径。高校基础团务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和良好的组织制度及运行机制是共青团“服务大局,融入青年”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高校育人作用、保持团组织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高校共青团要夯实基础团务,首先要坚持“党团共建”的工作模式,明确党组织与团组织的密切联系,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从大局层面加强基础团务。其次要突破传统模式,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符合时代特征的组织网络体系,从组织层面筑牢基础团务。再次要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主导和核心作用的同时,完善学生会、学生社团和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构建以共青团为主体,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组织体系,从学生层面夯实基础团务。
高校共青团在“党建带团建”思路的指引下,通过灵活设置团支部,依托“一体两翼”的学生组织体系,紧抓日常团务工作,开展专题理论研究,普及团务知识,落实组织制度,规范工作规程,融入学生群体,树立团的良好形象,增强青年团员、特别是研究生团员的共青团意识,夯实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走进一个群体:走进青年群体,凝聚共青团服务力量
青年学生是高校共青团服务的对象,也是团组织的主体,团结青年、深化服务是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方向,“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走进青年、能否走进青年、怎样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走进青年,才能尊重青年、理解青年,才能相信青年、依靠青年。高校共青团要走进青年,首先应尊重青年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建立朋友般的团内关系。其次应走进青年学生。率先深入基层,融入青年群体,走进青年内心世界,主动了解团员思想动态,倾听青年呼声,发挥青年优势,探索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服务渠道,满足团员需求。再次应服务青年学生。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切实维护青年学生利益,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校园文化活动,从竞技型精英活动为主转向群娱型大众活动为主,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增强青年学生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团组织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
(四)充实一批队伍:充实团干队伍,确保共青团工作高素质引领
共青团干部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干部队伍的结构层次及能力素质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高校共青团一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组建思想素质硬、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热心服务的专职团干队伍和学生团干队伍,保持团干队伍的榜样和示范效应。二要有计划、系统性地锻炼和培养干部,坚持知识教育和过程培养相结合。通过团校理论学习、业务专题教育培训、形势政策研讨、工作创新沙龙、学习考察、素质拓展、实践挂职等形式教育和培养干部队伍,实现团干队伍的知识化和专业化;三要实现从校级团干、基层团干到学生团干的无缝对接,逐步实现校级团干与基层团支部和团员的亲密接触;四要继续完善现有干部考核体系,探索更为务实、人性的考核机制。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团干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实力,使专职团干队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熟悉青年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推进团的工作。使学生团干队伍反映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主动配合专职团干做好共青团的工作。力争打造会学习、懂业务、素质高的专职团干队伍,培养学校信任、学生信赖的学生团干部队伍。锻造形成一支善于围绕中心,贴近青年,保持高校团干本色,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
(五)铸就一个品牌:铸就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共青团工作软实力
校园文化和思想教育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主要任务。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的品牌创建是学校整体社会形象的外在塑造过程。高校共青团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对青年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育人功能,在开展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身发展、社会人文与时事热点等紧密结合的业余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着力在巩固现有品牌亮点,探索新的工作创新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上下功夫。1.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围绕师生勤奋学习、自立自强、创新创造、友爱奉献等方面,挖掘和选树典型,发挥榜样群体的辐射和影响作用。2.加强学风,弘扬学术创新。立足学风建设,以科技活动为载体,以学术竞赛为突破口,紧抓大学生科研,鼓励学术创新,加强学术交流,规范学术行为,营造学术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3.注重思想,培育教育特色。结合校情校史,利用重要时间节点设计团日话动,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练校园文化精神,提升学校文化软品牌。4.突出灵活,发挥自主优势。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发挥团学组织的创造性,利用流行文化的积极优势,将自主性和灵活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积极摸索和凝练,弘扬主旋律,融入中心、走进青年,突出优势、增进交流,打造一批在全国高校系统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项目,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位,不断推出具有高校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六)构筑一个平台:构筑综合服务平台,找准共青团工作落脚点
高校共青团是学校党政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汇聚影响广大青年学生的先进组织,是实现学校培养造就人才总体目标的重要力量,工作涉及青年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样化、点面结合地开展服务工作,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应该包括获取信息的资讯平台,优秀人才的培育平台,青年交流的沟通平台,答疑解惑的对话平台,维护权益的保障平台,校园活动的组织平台,催生典型的孵化平台,品牌形象的展示平台,党团组织的对接平台,社会职能的延伸平台。
高校共青团要围绕党和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争取多方支持,发挥自身优势,照顾青年特点,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思想、学业、生活、心理、就业等实际困难,助力学术创新,指导职业规划,组织团日活动,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学生权益,把团的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等各方面引领作用,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实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三大职能,让服务青年学生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
总之,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的光荣任务。高校共青团工作要适应新时代需求,迎接新的挑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结合大学生群体特点,融入党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夯实基础团务,走进青年学生群体,充实提升团干队伍,铸就校园文化品牌,构筑学生综合服务平台,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服务青年能力,不断探索工作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实现基层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更好地履行“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职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高校育人工作的科学、稳健发展。
[1]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2008-06-14.
[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12-05-04.
[3]陆昊.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2008-11-06.
[4]张继革,曹红,杨鹏.关于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2,30(3):154-158.
[5]辛立章.高校共青团实现“两个全体青年”工作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7):11-12.
[6]王晓莉.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新西部,2011,(33):104.
[7]洪薇娜.探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思维[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1):75-78.
[8]冷开振.浅谈新时期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法和途径[J].商品与质量,2011,(1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