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催眠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牛沛东
牛沛东
催眠术是利用心理暗示进行沟通的科学的技术,它是绕过表面意识进入潜意识输入语言或肢体语言的行为。催眠是心理暗示行为,施术者通过语言、声音、动作、眼神的心理暗示在受术者的潜意识输入信息,改变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受术者可闭上眼睛,也可不闭眼睛,甚至会无意识接受催眠师的心理暗示[1]。在现代,催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心理咨询、体育训练、员工培训、警方录口供等各行各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催眠术进行过许多研究,但在应用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运动心理学家主要把催眠术应用于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不仅能使运动员心智更加成熟,还能促进运动员的训练更顺利。本文探讨催眠术在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作用机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1 研究对象
1.1 催眠术
催眠术,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运用心理暗示和受术者潜意识沟通的技术,因为人类的潜意识对外来的信息的怀疑、抵触功能会减弱,因此施术者会用一些正面的催眠暗示(又称信息,例如信心、勇气、尊严)替换受术者原有的负面信息(又称经验,例如焦虑、恐惧、抑郁),从而让受术者能够产生和原有不同的状态。
在催眠被定名后的170多年历史,催眠术最初多应用于心理治疗。但在近代的数十年间,催眠开始涉及到更多领域,如医学麻醉、教育教学、运动训练、职场培训、警务任务和综艺演艺等领域。在对催眠术不太熟悉的人的眼中,可能会觉得催眠术非常神秘,类似巫术或说魔术。其实催眠术就是从古代巫术中发展来的。催眠状态是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催眠术就是运用心理暗示等手段让被催眠者进入到催眠状态的一种心理暗示技巧,包括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将人诱导进入到催眠状态之中。
催眠主要有2种基本形态,即父式催眠与母式催眠。父式催眠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发布指示,让人感到不可抗拒,不得不臣服。在催眠过程中,常根据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母式催眠是用温情突破受术者的心理防线,也就是一种柔性攻势。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可被催眠的,而且催眠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因2方面的条件,一是催眠师的素质和技能要高,二是被催眠者情况。被催眠者如果受暗示性较强,对催眠术持信任态度,催眠即可进行[2]。
1.2 催眠的实质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对被催眠者的威信与催眠师的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正常活动中。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称为催眠术。采用特殊的行为技术并结合言语暗示,使正常人进入暂时的、类似于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也可由药物诱发,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催眠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还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3]。
1.3 催眠的步骤
1.3.1 询问解疑
了解被催眠者的动机与需求,询问其对催眠既有的看法,答其有关催眠的疑惑,确定其知道催眠时哪些事情会发生而没有不合理的期待。很多时候,催眠师要花时间做催眠简介,因为大多数人对催眠了解少,且很少的了解中多为误解。
1.3.2 诱导阶段
催眠师运用语言引导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一般而言,常用的诱导技巧有渐进放松法、眼睛凝视法、深呼吸法、想象引导、数数法、手臂上浮法,及其他变形与伪装的方法。
1.3.3 深化阶段
引导被催眠者从轻度催眠状态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常用的深化技巧有手臂下降法、数数法、下楼梯法、搭电梯法、过隧道法等等,除这些常用技巧,这个阶段常常随机应变,即席创制新招。催眠师有多少想象力,就有多少新的技巧问世。
1.3.4 治疗阶段
视被催眠者的需求来治疗,催眠师需要相当好的心理治疗与精神病理学背景,最好在宗教、哲学层面也有所涉猎。
1.3.5 解除催眠
让被催眠者从催眠状态回到平常的意识状态,确保其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清楚记忆,适切给予催眠后暗示,帮助结束催眠后感觉很好,强化疗效,通常以数数法为主。
2 催眠术在体育比赛中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2.1 催眠术在体育比赛中发挥的作用
体育竞赛充满着新鲜感和不可预知性,运动员承担的心理压力过大。赛前紧张主要表现在因精神焦虑而引发的应激性失眠,比赛水平越高,出现的人数就越多。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赛前,我国优秀运动员林丹、叶诗文、邹凯、丁宁等都出现了赛前失眠甚至吃不下饭的现象。90年代末20世纪初期,我国大多数教练员对此并没有较好的对策,一般是限制比赛运动员外出,让其休息或服用镇定剂等药物,但效果不好。最近几年,由于催眠术的推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4]。
2.2 催眠术的作用机制
催眠法并不是使人入睡的方法,而是种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目前已得到很好推广,在医疗、保健、体育、警务、金融等领域都得到良好试用。在被催眠的特殊意识状态下,受试者可排除普通状态下各种乱离的观念,达到心无旁骛的境界。这时对受试者进行语言暗示,受试者会对施术者的暗示全盘接收,并绝对服从,在醒来后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持续下去,发挥着作用[5]。
众所周知,现代体育竞赛除极个别特别优秀的运动员外,其他运动员在技术水平上基本相同,往往决定比赛结果的是心理素质的强弱。心理训练也被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安排到了平时训练中,催眠术也被应用在了体育训练之中。催眠术有调节心绪、治疗病症促进身心健康的功效。催眠与睡眠也有本质差异,睡眠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它是一种人类自然的生理反应,无需要借助外人的帮助就能够完成。处于睡眠状态的人,很难感受到外界的任何声音和肢体动作,甚至很难叫醒睡眠中的人。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引起的特殊的类似于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离不开他人的催化诱导,其主观意识丧失,感觉和知觉发生歪曲,被催眠者遵从施术者的暗示并做出反应,被催眠者对施术者的一切都非常敏感,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桥梁,而且是唯一的桥梁,其他人干扰不了。
2.3 催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催眠不等于放松,也不是中国的气功,它应用于体育训练上发挥的作用更广泛,催眠能比放松训练能更快的达到放松的状态[6]。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围成一圈坐下,设置一个目标物体,例如一个矿泉水瓶或一个足球,让学生们全神贯注的注视着这个目标物体,当学生们感到疲劳时就闭上双眼,这时教师就开始进行集体暗示。可讲解上课内容,例如讲解三步跳远的技术动作,让学生清晰回忆老师的语言,也可让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示范动作。在催眠状态下进行讲授,同学们能清楚记住动作全过程。教师还可以进行语言暗示,例如“这个动作很简单”、“你手里的铅球很轻,随便就推出去了”、“这个高度你完全可以搞定,只要用力去跳就好”等等,让同学们消除心理压力,上课的效果会非常好。
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采用催眠术后会担心副作用。众多研究表明,催眠的副作用基本上来自施术者本身。若非说有副作用,只能批评施术者滥用催眠术来驱使被催眠者,而不应批评催眠术本身。只有好好利用催眠术,它才能很好为我们服务。如果催眠过程中出现了受催眠者头昏、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也可通过立即再次催眠进行缓解,有经验的施术者是不会担心这种副作用的出现。
3 结果和讨论
3.1 催眠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催眠术相对其他心理疗法的优势很明显,具有过程简单快速、结果显著的特点。另外,催眠术花销少,只需要有经验的催眠师即可,催眠方法也易被教练员掌握。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催眠在体育教学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
3.2 催眠术应用于体育上的用途
3.2.1 发掘人的潜力
运动员在催眠状态下,施术者在发出增强身体素质的暗示语后,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会显著增强。早在上世纪20年代,哈德菲勒作为施术者,在对被测者发出增强肌肉力量的指使后,结果发现,被试者在清醒状态下的最好成绩是101斤,而催眠状态下提高到142斤。可见,催眠状态下,人的潜力容易被开发。
3.2.2 克服焦躁的情绪
运动员在大型赛事前都会出现反常情绪,心理压力大不仅会影响到日常的训练和生活,还有可能影响到比赛结果。采用催眠术可显著降低运动员焦躁不安的心理情绪,降低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的紧张程度,产生良好的反应,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
3.2.3 治疗器械恐惧症状
有同学在练习双杠动作时,不慎从双杠上掉落下来,并且受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对双杠产生了恐惧症,再也不敢去触碰双杠,更不用说去练习双杠动作。在被催眠状态下,施术者可对他说些鼓励性的话语,助其克服恐惧的情绪,并在清醒一段时间后继续保持鼓励,帮助克服对双杠的恐惧。
3.2.4 掌握新技术动作
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仅要靠肌肉活动的训练,也要靠心理能力的辅助。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学习很多技术动作,对于较难的技术动作可利用催眠术进行教授,学生在被催眠状态下很容易的就对新的难度技术动作融会贯通。
3.2.5 消除运动性疲劳
经过一节课的体育运动后,大多数同学都会感到疲劳,需进行放松练习。一般的放松练习是做些轻松的舒展和拉伸活动,或做些按摩以缓解肌肉酸痛,虽然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需至少半小时的拉伸或者按摩才能消除。催眠术能够快速消除疲劳,迅速恢复体力,催眠术这种快速的特点是其他的疗法不能比拟的。
3.2.6 驱赶失败的阴影
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运动员能很快克服失败阴影,积极训练,迎接下一个比赛。而有的运动员心理素质差,很难接受积极努力后的失败。在催眠状态下,可对其传授积极面对人生的信号,为他鼓足勇气,加油鼓劲,能够很快的帮助他走出失败的阴影,并且增强他的信心,乐观面对人生[7]。
[1] 凤肖玉.催眠在心理训练中的效应与理论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
[2] 于海涛,王 跃.应用渐进性放松催眠法治疗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应激性失眠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3] 鲍政栋,姒刚彦.催眠与运动员心理训练——一种不同于心理治疗的观点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
[4] 方少茹,彭任青.催眠术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5] 朱振杰,李晓轩.催眠术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函授通讯,1994(Z2).
[6] 张洪顺.高校排球战术中催眠法的实验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7] 季 浏.论催眠术在体育行动中的应用前景[J].体育科研,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