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发展步法训练最佳年龄探索与研究
2013-08-15曹岑
曹 岑
步法是指乒乓球运动员为选择合适的击球位置所采用的步法移动方法,步法训练是整个乒乓球运动的基础。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使乒乓球运动员掌握各种脚步移动的运动技能,是当前乒乓球教学训练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乒乓球运动员早期发展步法训练的最佳年龄进行了探究。
1 理论依据
据有关资料表明,乒乓球运动员开始专项训练的较好年龄为7-8岁,最早不得小于6岁,因此,乒乓球运动员早期发展步法训练的年龄应以此为基准点。
1.1 肌肉发育
解剖学分析,人体的大块肌肉分布在躯干和下肢,小块肌肉分布在上肢。7-8岁的少儿正处在身体发育高峰时期,下肢发育领先于躯干。7岁后,下肢发育领先于上肢,足长的发育领先于手长,下肢长的发育先于上肢长。
人体各环节的生长发育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出大块肌肉发育较快,小块肌肉发育较慢,下肢肌肉比上肢增长得快,屈肌比伸肌增长得快。儿童时期,上肢肌纤维较细,肌肉蛋白的含量较少,能量物质的储备量也少,加之神经对肌肉调节不完善,肌群的活动不够协调,肌力较弱。因此,儿童时期宜多采用伸展肌体、弹跳、跑等方面的练习。在3-10岁间,儿童跑时身体腾空时间增长,随年龄的增长,跑动时的步幅也在增加,跑速加快。研究表明,7岁时最高跑速可达5.28 m/s。跳跃能力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2-13岁间提高得最明显。由此可见,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下肢肌肉最早起作用,承受的负荷最大,肌肉质量增长得最快,易开展步法训练。
1.2 神经活动过程
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较其它系统早,在出生后就得到迅速生长,很快接近成人水平。但神经系统形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时期的神经活动过程是不稳定的,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兴奋和抵制过程在皮质内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和集中都较弱。因此,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做运动时也不协调、不准确,易出现多余动作。年龄越小,分化能力越差,错误动作就越多。随年龄增长,皮质抵制调节机能不断发展,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能较快地提高条件反射。但由于大脑皮质中枢的结构和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同时受到小肌肉群发育较迟的影响,所以儿童在掌握精细复杂动作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其次,儿童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其直观形象性较好,模仿能力强,对结构简单、实际生活中常接触的动作易掌握。
1.3 运动能力
根据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人体运动的供能来自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少儿的糖酵解能力低于成人,年龄越小越明显,又因少儿骨骼中糖元含量低,大约为0.8%-1.35%,参与糖酵解的酶活性也较成人低,特别是限速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成人。同时少儿与成人相比,肌纤维较细,肌肉蛋白少,能源储备量低,肌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所以,年龄小的儿童不宜进行长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或高强度的力量性训练,而应以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活动及全面的身体素质锻炼为宜。
2 乒乓球步法训练的基本方法
乒乓球步法的名称较多,结构复杂。按照系统论原理,可将步法归纳为单一步法和复式步法两类。训练中,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原则,结合手法练习统筹安排。
2.1 单一步法的训练
单一步法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与步法的水平成正比。在启蒙训练阶段教练员要抓住主要步法如并步、还原步等,结合技术反复练习。随着技术教学的深入,要求掌握侧身步、交叉步等难度较大的步法,使运动员懂得根据什么样的来球选用什么样的步法。同时,采用多球练习方法,使单一步法练习得到强化,不断提高熟练程度与移动的速度、幅度和步率。
2.2 复式步法的训练
复式步法是指在击球过程中使用2种以上的不同步法,训练重点是有机结合不同步法,所以复式步法亦称结合步。对于复式步法的训练也应当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并抓住实践中使用较多的结合步法来反复练习。实际上,这些步法是与手法上结合技术是相互对应的,如侧身步接交叉步,对应手法是推挡(或搓中)侧身攻(拉)接正手攻(拉)。
单一步法的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但不是步法训练的目的。步法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具备与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综合使用各种步法的能力。因此,复式步法的训练才是步法训练的重点。认为可以采用死球活练的方法抓好复式步法训练。
如采用单线落点固定,使用两种不同的步法练习,再如变线球落点有规律,使用多种步法结合练习。
1)无规律步法练习。要求运动员击球落点无规律,在变化路线中使用多种相宜的步法击球。
2)指标练习。可先测出原始数据,然后量化,制定可行的任务指数,包括速度(即单位时间内使用步法的次数)命中率、移动距离等,再应用一定质量标准考量。这种方法可广泛在多球训练或多球单练的情况下使用。如多球单练中对单位时间内的移动频率提出要求,再如多球单练的情况下,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结合步法次数。无论采取哪一种量化测定其核心,必须是上轻下快,即侧重步法练习,保证一个球有较多的回合,渐次提高要求。例如:40 s之内完成30个来回的练习,待通过练习后,再提出30个来回的练习必须在35 s内完成。
3 应急步法的练习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会发现一些意外的、无法使用正规步法的来球。对待这种来球,缺乏经验的运动员仍然勉强采用正规步法回击或直接失误给对方造成反击的机会。而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则往往采用一些非正规步法稳妥进行回击,化险为夷。应急步法是衡量运动员应变能力的标尺之一,但这种应急步法的训练在安排上是十分困难的,它的出现完全是随机性的,或者说是对正常使用步法的一种干扰(系统论称扰动系统),不能被人为地加以控制。如来球被击在网柱上改变方向落到台面上、擦网球、擦边球等。尽管应急步法的训练无章可循,但通过训练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教练员可在多球训练中考虑增加击球难度,加快移动时间,设计出提高运动员应变能力的练习,为场上应急步法的使用打下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少儿肌肉发育情况的分析可见,7-8岁年龄段为少儿发展步法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发展其步法训练,不但效果显著,还可以为以后发展快速起动能力和移动速度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2)对儿童神经活动过程特点的分析可见,在7-8岁年龄段,儿童易掌握发展步法训练,符合儿童生理活动特征;3)对儿童运动能力的分析可见,7-8岁年龄段开始进行步法训练符合其生化特点;4)早期发展乒乓球步法训练的最佳年龄为7-8岁为宜,即在初学握拍时就开始训练。
4.2 建议
1)提高身体素质是发展步法训练的重要一环,儿童在开始专项步法训练时,要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全面发展。训练内容应符合其年龄特征;2)早期发展乒乓球运动的步法训练应从腿部力量、脚步移动速度、判断反应能力等几方面着手;3)发展腿部力量,应采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手段,如跳绳、运用计数比赛的方法,既发展了腿部力量,同时又可达到训练上下肢协调配合的效果;4)发展脚步移动速度,宜采用跟踪移动的方法,例:在一块长5 m、宽2 m的场地内两名队员前后站立,前一队员采用各种脚步动作快速地左右移动,后面队员则紧跟其后,力争不让对手摆脱,要求双方均用前脚掌着地,起动要迅速;5)提高反应能力的训练要安排在具有一定步法训练的基础上进行;6)少儿运动员在进行专项步法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生理、心理特征,训练中加以引导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苏丕仁.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苏 涛,于英飞.乒乓球教学中关于步法训练教学的分析[J].剑南文学,2012(5).
[3] 王广乐.试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J].文体艺术,2012(5).
[4] 冯易斌.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2(6).
[5] 刘 健.乒乓球训练中诸关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