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缺失

2013-08-15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

朱 卫

1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1.1 历史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水平达到新的高度。1952年毛泽东为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到“全民健身日”的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体育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些问题,如“苦、累、危险、有难度”的体育项目。普通学生都处于成长阶段,身体体质变化随个人年龄变化有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等多方面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影响。

1.2 课程现状

毛泽东早在1917年《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些问题,课程结构单一,以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重点,忽略学生情感品德的发展,忘了“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从教师角度而言,没有落实人性化、个性化体育的呈现方式。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特点包括学生通过思维与身体紧密相结合来参与体育活动的反复练习;心理、生理、体力、智力结合;知识,技术、技能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质锻炼。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创造社会的人,这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为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使学生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毕业走向社会后能根据客观条件,科学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高校体育的本质目标。

1.3 政策现状

1952年教育部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78年重新编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文件,健全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强化体育教育,明确指明现在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新《纲要》和《标准》的出台明确将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兴趣等隐性指标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评价范畴。

2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缺失

2.1 定位方面存在的缺失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定位问题很多。教学模式陈旧,学校不重视学生体质培养和相关知识的宣传,一般学校对体育教育定位在具体的学科发展和教育改革方向上存在很大偏差,主要是对体育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学校体育的定位是否正确,与其正确轨道方向发展紧密相连,与学校育人环境中发挥作用相互联系[1]。因此,要重视学校体育的正确定位,意义非常重要。

2.2 师资方面存在的缺失

体育教师普通学历偏低,专业理论水平偏低,处于本科学历教本科生的低水平教育状态,不利于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部分体育教师以消极旁观的态度看待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不管不教,课上直接搬出部分活动器材供学生使用,观念陈旧僵化长期落后于教育理论的发展。我国在编体育教师多数在校期间接受的是竞技体育,较少接受理论教育,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学术水平低。高校学生的扩招导致了体育教师数量的缺乏。加强培养跨世纪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2.3 学校政策与设施方面存在的缺失

部分学校盲目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活动组织都一味迎合学生感受,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运行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学生校园的早操考勤变成早读签到,如果不是要签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睡懒觉。负责记载早操、课外体育活动评定成绩的各系老师未按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评分并非实际情况,导致学生觉得不锻炼及格来得容易。没有约束学生锻炼的措施,使学生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学生的体质不利[2]。学校体育场馆的设施是实施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学校不断扩招,现有的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很难满足学生人数的急剧上升,很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够完善,利用率降低,室内体育馆缺失,导致天气影响体育授课,不能有好的上课状态。其次,体育器材质量和数量上难以达标,学校经费有限,对体育设施不够重视,体育场地资源短缺,设施的配置结构过于单一,降低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难于满足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多样化需求,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

2.4 教学内容和课程方面存在的缺失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陈旧,学校课程没有规划好,只是按照以往的课程安排,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模式陈旧,体育课教材以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体育教育的本质模糊不清,没有有效的调节,教育手段陈旧,学校有的安排学生课程有体育课,学生就会有上课时间锻炼,而有的学习不重视体育,很多年级无体育课,也没有安排体育课,一些学校对体育不重视,也没有安排,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学生就自身没有调节,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种种不良后果必然产生。

3 发展对策

3.1 彻底改革学校体育教育模式

体育教育课程建设要与发展、与时代步伐相吻合,近年来国内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日益增多。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可分为“主动性教学”、“自主式教学”、“自练式教学”、“学导式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出发,增加体育选修课;课内外一体化教育,建立健全课外活动激励评价制度,加强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工作的力度;延长课程年限,建立完整的教育俱乐部和各种专项俱乐部的教育组织,通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的自选自定满足学生不同运动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功能的运行机制[3]。

3.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3.2.1 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要建立体育师资队伍来支撑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科学合理培养体育教师,重视体育师资,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更好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学科。

3.2.2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注重大学体育老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一专多能、复合型发展、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智力结构的人才。

3.3 投资场馆,合理利用资源

3.3.1 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健全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从锻炼场地器材等多方面为学生参与和坚持身体锻炼提供服务和支持,以保障学生体质发展的持续性。

3.3.2 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设施资源

对学校内部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投入一定经费建设体育设施,降低场馆资源的闲置率;适当利用社区资源,完善各种体育项目器材,缓解学校场馆资源不足的压力;发展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求,以长远发展和社会需求为目标,从各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3.4 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效果有深远影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文件附件第五条,即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良好成绩者方可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和相关的评奖学金。加强对学生的素质训练,优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规格不相一致的问题。学校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要加大终身体育内容的比重,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体育的价值,积极参加对身体健康、身体素质发展有益的体育活动。

[1] 程文广.我国体育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及其根源探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6).

[2] 梁利民.21世纪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新概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1):96-98.

[3] 张凡修.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爱好者,2009(14).

[4] 班 华.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