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跨文化教学中学生的文化能力及交际能力

2013-08-15邱红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邱红红

(泉州纺织服装学院 外语系,福建 石狮 362700)

1.文化能力及交际能力的界定

1.1 文化及文化能力

1.1.1 国际学术界对文化的界定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出明确的定义。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此后,在对文化的研究过程中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之后西方学者粗略的把文化分为Culture与culture,前者包括建筑、绘画、文学、艺术;后者泛指人类的生活方式。

1.1.2 国内学者对文化的界定

早期做文化研究的学者胡文仲先生把文化分为高层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音乐;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礼仪礼节等和深层文化(deep culture),包括美丑的定义、集体做出决定的方式、非言语语言等三大类。而学者张占一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和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将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信息传递准确性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交际文化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传递准确性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尽管学术界对文化的划分方法不同,但内涵基本一致。国际上的Culture与国内的高层文化及知识文化可以归属为一类,主要包括哲学、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科技成就等。culture与普通文化、深层文化以及交际文化是一致的。主要包括语言文化与非语言文化。

1.1.3 文化能力

本文所指的文化能力就是对文化知识,尤其是交际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对比和识别能力。对这种知识掌握的越多,那么文化能力也越强。

1.2 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最早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人类学家Dell Hymes提出来的。他给交际能力定义为一种了解“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内容”的能力。他认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四个方面:语法性,即语言能力;可行性,即可接受性;合适性,要求语言恰当得体;现实性,即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简而言之,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能力。

国内的语言学者对交际能力也有所解释,如束定芳认为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表达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包括语言知识、认识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以及情感因素等。

尽管国内外对交际能力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因而我们可以总结为:交际能力是指人们利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顺利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等许多方面。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1 就文化能力而言

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知识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不作赘述。本文主要探讨影响交际效果的文化知识。这类直接影响交际效果的文化知识涉及范围广泛,产生原因也较为复杂,它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其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要甚于知识文化,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文化欠缺自然不好,至少不会造成误解,但不懂交际文化就会出问题。举例如“dragon”一词,中文解释为“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图腾形象,在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兽,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因而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如“龙凤”寓意优异之人。许多中国人名字中都含有“龙”字。然而在英语中,“dragon”一词所引发的联想与中文截然不同。在西方神话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有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口可喷火。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根据圣经故事记载,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而,在英语中说某人像dragon,他绝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表现出高兴和乐于接受,相反可能会愤怒。

在英语中像dragon这类文化内涵比较特殊的词并不少见,如red(中文解释为红色,代表喜庆吉祥)在西方寓意血腥和暴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了解片面或表层意思而不了解其文化内涵,那么在交际过程中就会出现误解甚至造成不愉快,达不到交际的预期目标。

2.2 就交际能力而言

交际能力是人们利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顺利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除了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实用能力,在运用灵活语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规则和技巧,这些交际技巧和规则直接决定了交际效果,是我们重点要讨论的。

2.2.1 遵守交际规则是进行有效交际的前提

《礼记·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即去别的国家要事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和禁忌,去别人家要先了解一下对方有没有什么避讳。有个案例可以说明不懂交际规则的尴尬,有位女士去东南亚出差,受到当地接待人员热情款待,主人有礼貌的递给其茶水,恰好该女士是左撇子,习惯性的用左手去接,不料主人愤然离席。事后该女士才知道在该国左手被认为是不洁之手,用来沐浴和如厕,右手才用来进食和接递物品。诸如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遵循交际规则,事先了解对方的风俗禁忌有助于我们掌握交际的主动权,避免无心之失。

2.2.2 交际技巧主要体现在对交谈内容的选择

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词汇内涵等方面,而且表现在日常的谈话内容上。在日常交际中,国人常常会相互寒暄双方的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等这些大众化的问题。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西方这类话题是敏感话题,如果像英美人士问及这类问题,是十分失礼的。如: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age/How much do you make/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your car/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诸如此类话题都涉及到对方的隐私,隐私恰恰是西方人所重视的。英美人谈话的大众话题是:工作、住所(不涉及价钱)、个人爱好、旅游度假、电影娱乐、天气等。

2.3 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二者的关系

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能力尤其是交际文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当然,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没有文化能力的交际会导致误解和交际失败。

3.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及交际能力

3.1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并重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对知识文化的灌输。这方面教材丰富,各院校课程设置也非常充分,如开设“英美概况”、“英美文学选读”等课程。但涉及交际文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对学生来讲知识比较凌乱。这就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不仅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及知识基础选择合适的交际文化相关教材,还应发挥自主性教学,如按主题整理相关资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也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能力,这种能力也应包括对交际技巧和交际规则知识的掌握,这样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3.2 非语言交际文化不可忽视

语言交际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语言交际文化的内容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文化内容,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交际效果。有研究表明,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是语言行为,其其他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譬如手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倘若一个人的口才奇佳,但肢体动作不雅或不恰当,自然不会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所以,非语言交际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在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应当受到重视。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领悟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3.3 跨文化知识的导入要循序渐进

这里所讲的文化知识主要是指交际文化知识,为有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系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对此类知识的导入需遵循几个原则:阶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求知识的传递要循序渐进,实用性原则要求有选择的传授知识,科学性原则要求知识的传递要规范、协调、适度。偏离了这些原则,文化知识的传授不会取到预期效果。

4.小结

文化能力是指对文化知识尤其是交际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进行顺利且得体的交际的能力。文化能力影响交际能力,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对文化知识尤其是交际文化知识的掌握。在文化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应忽视非语言文化的作用,还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导入,如采用讲解法、比较法、实践法等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可以将文化知识分类导入如按照社会交往、风俗节庆、价值理念、宗教习俗、非语言交际等专题进行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从而提高其交际能力。

[1]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束定芳.论外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外语学刊,1993,(3).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