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3-08-15张伟亚程族桁

关键词:办学心理健康心理

张伟亚,程族桁

(1.河南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2.钦州学院 教育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一、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未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未来将要面临着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这些具有未知性、多变性、和融合性的全新生活环境往往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分析未来可能会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环境的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的大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环境的的影响,会出现家庭优越感凸显,学生的个性不一,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律意识较弱等性格的多样化,甚至是极端化。突出表现为抗挫折能力差,依赖心理过重。而这些对于未知的国外生活的适应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生活环境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这容易导致人的心理能量固化,主观幸福感会大大降低,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学习效率较低。

(二)自身学习状况的影响

由于合作层次的不同,对合作办学学生的质量要求也不同,即使同批次录取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也差异明显。集中反映为学习主动性欠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学习状态。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过分强调语言课以及外方专业课也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心理不适与逆反心态。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由此带来心理预期产生对国外学习生活的心理压力,已经对他们的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人际关系的影响

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思想活跃,但部分学生会存心理脆弱、敏感等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集中在以下学生中:一、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二、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三、单亲家庭的学生;四、缺乏与父母必要交流的学生。上述学生往往会自我封闭导致心理内在动力不够,与同学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团结、互助、信任的人际氛围,会使得出国学生得不得相应的社会支持,从而导致产生敌对、孤僻,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四)文化差异的的影响

由于合作办学项目学生面临跨文化学习从而产生文化不适应。可归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也可能与个体的期望、需要以及认知有关。具体表现为:生活变化与适应障碍、现实与期望的不匹配、生活事件超载、定型观念等一系列适应性障碍。这些问题使得心理处于极度的焦虑与恐慌,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慢慢呈现耗竭状态,进而产生抑郁的情绪,出现倦怠现象。

二、明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兼顾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应考虑到未来国外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应当是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阶段性的。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在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大学阶段要面临学业、人际交往、恋爱、自我成长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形成健全人格,达到心理健康。其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往往会受到文化背景、价值理念、人际关系、工作环境、适应性障碍等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造成应激障碍和心理疾病,影响其专业技术水平的发挥。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应加强生命意义、责任心及意志品质的教育,以及应激状态处理的教育,以缩小平时生活的心理状态与应激活动时的心理状态的差别。教会学生一些专业的心理调节技术,以提高其情绪管理、行为控制能力和心理危机干预的自助能力,使学生对国外适应性得到充分的提高。

只有明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复合型人才。

三、构建完善、系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完善

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通过课堂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一年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心理、专业认知、职业动机相结合,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并调动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健康的职业动机,形成对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责任心、事业心。大二年级:侧重人际关系的指导、意志品质的培养、健全个性的培养、形成正确自我意识、挫折耐受力提高、性心理教育等内容的教育。再适时进行学习方法、情感调节、人际关系等内容的教育。

(二)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新生来说,进入大学是他们人生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不仅意味着要开始一段完全不同于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还意味着要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学会独立生活;要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处理新的人际关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刚刚入学后的一段时期是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开始,也是最多迷惑、困扰的一段时期。在入学初期适应得快不快,一些心理困扰处理的好不好,对于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道路都有重要影响。那么对入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生进行一次全体心理健康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对需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追踪与访谈。

(三)建立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入学初,由校心理咨询机构负责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认知、情意、人格特征进行全面的测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大学生心理卫生的科学研究提供第一字资料,为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提供参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定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态,一旦发现心理问题立即予以解决。

(四)转变观念,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

目前,一些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的大学生因为学业困难、人际危机或其他原因引发了心理问题。针对合作办学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是帮助其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工作。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来访大学生的主诉和交谈中的接近、观察与辩识,了解其心理矛盾和冲突,以热情的态度,真挚的感情和多方面的科学知识给其启发和诱导,让来访的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缓解其焦虑,排除其苦闷,提高求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专题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

除了课堂教学,要采取航海专业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可以以班级心理学委员为依托,在专业心理学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如举办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国外电影心理赏析活动、个人心理危机干预实训、心理沙龙活动、户外拓展团体训练、心理急救技能系列培训等系列活动。为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六)建设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

在当代,网络以其快捷性、隐蔽性、实时性、保密性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网站成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不但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也是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袒露自己的心声。咨询师也可以迅速、全面、真实地掌握相关信息。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网络释疑解惑、既避免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时空不对称局限,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其个人隐私。

四、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观念,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的党政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咨询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树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心理素质观念,把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这绝不是说要用心理咨询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而应视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是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从而在领导上、组织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这是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建设高水平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加强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这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

(三)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等新技术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高校可开设专家咨询网页,或专版利用校园网开设专门的网页单独与学生“对话”,这样可以迅速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予以解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丰富和运用,为心理测量、统计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四)开展有针对性、有专题的各种心理训练活动

心理训练是对针对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训练:自信心训练、情绪管理训练、个人心理调节训练、心理危机干预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潜能拓展训练等。在形式和方法上可以是:游戏、演讲、角色扮演、电视欣赏、团体讨论等。通过这些具体形式和方法,将合作办学项目中富于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1]刘俊振.论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内在系统构成与机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6):63-66.

[2]余伟,郑钢.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

[3]赵红妍,张磊.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表现特征及管理策略[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704-780.

[5]徐光兴.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4-188.

猜你喜欢

办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心理感受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