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祉西北经济开发思想述评
2013-08-15谢谋程
谢谋程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710127)
民国时期,随着仁人志士的艰难探索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北经济的开发被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李仪祉作为水利专家,从事了以设计建设泾惠渠及“关中八惠”为代表的西北经济开发实务。探索其对西北经济开发的战略思路,对于深化研究李仪祉思想并吸收借鉴其合理部分以推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西北经济开发的总体设想
(一)树立以西北为中心的经济开发观念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干旱少雨,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大部分知识分子都认为西北只是边疆,对其进行开发的最大的作用不过是巩固国防,而李仪祉则出人意料地指出,“开发的事业,无非在当地振兴农业,开采矿产,再利用本地物产制造成工艺品,运到沿海口岸以与外洋争雄,才能得其实用,决不是如上海商人希图减免货税,以二三成色之所谓国货,行销于向来质朴自己之内地,为开发西北也。”[1]这段话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开发西北必须推动西北的现代化,在当地进行工业加工,并通过运输销售获利,从而促进国家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二是真正开发西北绝非以上海资本家为代表的部分人将西北作为商品倾销市场,而不顾西北自身真正的发展。这充分展现了李仪祉的战略眼光。
(二)开发西北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事业与经济事业
同民国时期许多仁人志士相同,李仪祉也充分认识到了开发西北重大的政治价值,但同时也认识到了这项事业的政治价值与经济价值是密不可分的。他曾在一次会议中总结到,“在这过去的一年中,凡是西北的一切政治事业,都值得我们回顾,都值得我们检阅。水利事业,是开发西北最重要工作,是恢复农村经济基本条件。”[2]至于将来的边患,“主要仍在西北。我们居中策应,抵抗强敌,关中最是要地。所以在关中兴水利,改良农业,充实国力民力,实在是今日不可再缓之图。”由政治而经济,“……将来铁路通到汉中和成都之后,汉江流域、岷江流域和渭河流域联络一气,便可以使西北贫瘠之地,成为中国富强之基础。”再由经济而政治,“甘肃、宁夏、绥远是我国边防最重要的地,水利发展了,同时将包头通宁夏经玉门关再达新疆的铁路完成了,再由甘肃庆阳、陕西邠县到咸阳也修成铁路与陇海铁路相连,同时沿着铁路线发展工商等业,西北便可成一整个的经济区域。人民富强,用强厚的国力屯垦,外患自然可以莫有了。”[3]从李仪祉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政治,主要是国防与西北的区域经济发展之内在联系的认识已达到了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其对西北政治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辩证认识,即使在今天,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并将西北开发与黄河治理相结合
李仪祉指出,“黄河之患,在乎泥沙……防制冲刷,论者多以宜在西北遍植森林。”然而“但森林之效颇不易获”,“窃以为与其提倡森林,不如提倡畜牧,与其提倡植树,不如提倡种苜蓿(alfalfa)。……诚能使西北黄土坡岭,尽种苜蓿,余敢断言黄河之泥至少可减三分之二。”李仪祉作为西北本地人,非常了解在西北植树的种种困难,因此另辟蹊径,提倡种植苜蓿以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如此一来,既能促进西北畜牧业的发展,又能起到环保作用,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西北经济开发的战略步骤
(一)发展灌溉、励行沟洫之制,振兴农业经济
1.发展灌溉,1927年,李仪祉提出恢复郑白渠,“是水利成功以后,每亩地价可增加三十余元。旱地丰年每稔收麦平均六斗,生棉三十斤。歉岁每亩收麦平均三斗,生棉十斤。……以之种麦,便可得麦一百二十万石。以之种棉,便得生棉一百二十万斤。无论产棉产麦,其出息总在每岁一千万元以上,其利济于民生国库岂浅鲜哉?”[4]1932年,在泾惠渠建设进展顺利的背景下他指出,“(泾惠渠)第一期工竣后,旧有支渠,加以整理,并引而伸之,灌溉之田,本年可望达十万亩,明年增至三十万亩,后年可望增至六十万至一百万亩。”[5]1935年,李仪祉在其主持完成渭、泾、洛三渠后又指出,“陕西渭、泾、洛已各作一渠,皆新式工程,溉地将近二百万亩。泾渠已著效,渭、洛两渠一、二年皆可完成。其他支流多有民渠,数目多而范围不大,以渭河流域终南山麓为最多,合计亦不下百余万亩。然关中可溉之田,应根据调查所得加以改良及扩充,其利当增至五、六倍。 ”[6]
2.励行沟洫之制,随着以泾惠渠为代表的水利建设蓬勃发展,1934年李仪祉又特别指出“集之有术,用之得当,则黄河全年水量可以抵三千五百个泾惠渠。每一泾惠渠增加生产五百万元计,黄河全年水量若能利用,可以增加生产一百八十五万元。分配在西北四千五百万人口,每人每年有四百余元之利润。这固然是不能完全办到的,但希望能以政治的和科学的努力做到百分之二十五,那么每人每年也有百元的利润。但是泾惠渠开不了几个,灌溉渠又不能容纳洪水,只有广开沟洫可以补救。”[7]由此可见,励行沟洫之制,对西北农业经济的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1.李仪祉指出对农业经济作物应当进行深加工,例如设立口子头水力纺织厂,“吾陕产棉之富,与其质料之佳,久已驰名于外,每年棉花产销转汉者不下十万余包。……若于产棉最富之区,设厂纺织其获利之巨,不卜可知也。而地方人民生计因之以裕,政府税源因之以多,布匹之价因之以低,其便利民生者,又岂一端哉。”并对其成本与收益进行了计算,“……计是项纺织机器,及三百启罗华特水力涡轮及发电机,价值约五十万元,运输与建厂费二十万元,渠堰费五万元,共七十五万元,是厂成矣。成后每年售纱售布收入当不下于五十余万元。每年开支之费,购花利息,及各项开支不过三十余万元,每年净获可二十余万元。”[8]这充分体现了李仪祉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与定量分析能力。他进而指出,获取资本以后,当扩大再生产,并以此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五年以后,可生产一万锭子之大厂,每年获利倍之,纱厂既见盛旺,他项实业稍施指导之劳,皆蔚然而兴矣。”将农业经济的成果转化为工业经济成果,这符合现代化的趋势。
2.设立渭北水泥厂。李仪祉首先从经济角度论述设立的必要,“水泥一物亦名洋灰,为近代建筑所不可少。而吾陕地处边鄙,交通困滞,唐沪等厂,皆远在数千里外。每桶灰价出厂洋五元者,至陕境脚价非十余元不可。”之后论述了有工程项目支持与区位优势,水泥的销路是畅通的,“渭北引泾工程计所需洋灰不下四五万桶,即此一项,已成工费大宗。若能就地取材,自行制造,则初虽须筹建长费二十万元,而洋灰价即可低减四分之三。且陇海铁路修入潼关,一路桥基涵洞用洋灰甚多,自必舍贵取廉。”至于选址,他指出,“而石灰尤以富平为最优,煤矿亦近,择地设厂,甚为适合。”并计算出了水泥厂的造价与收益,“上列机器之价约需美金七八万元,合华币十六万元。加以运输费及建筑费,三十万元可以足用。每日出货八十桶,每桶出厂作价五元,每月可获一万二千元。”最终指出了水泥厂对经济特别是建筑业良性发展的重大作用,“而吾陕建筑事业,因有廉价之洋灰,自必日即发展。则设厂自造洋灰,为尤不可少也。”[9]
3.发展黄河上游工业区。“黄河本身亦可为大力之源,以供灌溉及制造之用,前已言及。如善利用之则青海、兰州、宁夏一带可成为工业重要之区。其工业以皮革、呢绒、药品、化学工业及木材为主。乳酪、牛羊脯亦可成大宗。此数者皆可以供及全国而抵制外货。……龙门则教胜多矣,因河东、河西可以化为工业区也。”[10]在李仪祉的设想中,已经对黄河上游工业区进行了分工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思想的确令人惊叹。
4.实现黄河治理与西北工业发展的双赢。在李仪祉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期间,他还指出,“河防及治导两工程之外,本会所应注重者,一为灌溉工程,一为垦殖。灌溉工程,无害而有益于河工。垦殖之事,西北可为者甚多,皆附丽于黄河。充实边防,裕厚民力,是亦本会应代国家所负之一大责任也。”他甚至想到了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机器发展西北实业,再将其投资的收益用于河工这一双赢的办法来发展西北经济,“实业利益庚款之一部分,可用以发展西北实业。盖如英庚款之退还,只限于机器而乏现款,则以机器发展西北实业,以其所获利益,用之于河工,则河工财源可以不绝。而西北实业可发展者多矣,择其收效宏速者为之,立于不败之地。例如陇海铁路以达入陕境,则纺纱厂及韩城黄河岸煤矿,皆为立可获利之事业。又如包头、归化等处设立纺织毛呢厂,皆足以应国人之需。此种办法,并非移河款以营他业,实欲为河工作根本之基础。譬如以二百万元之机器办一纺织厂,每年即可获利近百万,以后即年年获利不绝。……况乎英庚退还,只有机器,销售颇难。而一挹注间,即两得其益,又何惮而不为。至于垦殖,亦为获利之一大宗事业,地方富裕,民康物阜,河工经费又何愁不充裕哉?”[11]这个绝妙的主意,有利于实行治理黄河与开发西北的双赢。
三、对李仪祉西北经济开发思想的评价
正如白尔恒、[法]蓝克利、魏丕信等学者所指出的,“无论如何,李仪祉的确是陕西现代化改革中的榜样(不单止是在水利建设方面而言)。”[12]李仪祉的西北经济开发思想的确具有很多现代化的特点,具体来讲:一是他的理论深度和分析思考的水平较高,并提出了不少有前瞻性的观点。二是他大量吸收和借鉴了国外的理论和观点,并将其与中国传统和实际相结合,即“所谓现代化的社会变迁从来都不意味着‘现代’对‘传统’的单向削减,新的现代因素并不能将原有的文化传统覆盖殆尽,而真正的有生命力的传统总是具有其生存空间,具有其独立的发展演进自性,传统与现代的新旧杂然并存乃永恒的历史常态。”[13]三是在西北经济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提倡水土、森林保护,开发与保护并举,因地制宜。四是其开发思想涉及面广、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务实性。将西北开发作为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五是其他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防巩固。其局限则是开发思想形成的影响有限。总而言之,李仪祉的西北经济开发思想有许多亮点,研究李仪祉的西北经济开发思想,对今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执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1]李仪祉.黄河治本的探讨,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40.
[2]李仪祉.一年来之陕西水利,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339.
[3]李仪祉.我国的水利问题,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727-728.
[4]李仪祉.请恢复郑白渠、设立水力纺织厂、渭北水泥厂、恢复沟洫与防止沟壑扩展及渭河通航事宜,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287.
[5]李仪祉.泾惠渠管理意见,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316.
[6]李仪祉.黄河治本计划概要述目,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171.
[7]李仪祉.西北各省应励行沟洫之制,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333.
[8]李仪祉.请恢复郑白渠、设立水力纺织厂、渭北水泥厂、恢复沟洫与防止沟壑扩展及渭河通航事宜,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287-288.
[9]李仪祉.请恢复郑白渠、设立水力纺织厂、渭北水泥厂、恢复沟洫与防止沟壑扩展及渭河通航事宜,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288-289.
[10]李仪祉.西北水利问题,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414.
[11]李仪祉.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计划,见黄河水利委员会选辑: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78-79.
[12]白尔恒,[法]蓝克利,魏丕信.陕山地区水利与民间社会调查资料集(第一集)沟洫佚闻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3.34.
[13]戴逸,张世明主编.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