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多元文化背景以及家庭教育失误下的大学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思考及对策
2013-08-15郭合芹
郭合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辽宁葫芦岛125105)
一、多元文化思想的两重性
(一)多元化是历史的进步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一元化的历史。秦始皇焚书抗儒痛下杀手以期扼杀不同的声音,最终导致了政治上的专权,思想文化上的一元。虽说以后的日子里文化上也有一些变动的波澜出现,但终不出一元文化的囹圄,主要因其政治上专权所致。
但是由一元向多元文化发展如百川东归海一样势不可挡,并且成为历史的必然。世界上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进行了地理大发现的活动,随之整个世界的面貌浮出水面,真正的世界史开始了。孤立的各大洲连在了一起,势必引起不同文化之间的撞击和交汇。
国外和中国产生文化激荡和交汇的时候正值清代,是为晚清。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诸领域学习西方,在教育上终于打破了儒家文化一统天下的垄断地位,中国人中出现了西学之秀。四书五经之外,晚清的文化中也夹杂了些许天文算学的声音,甚至留着长辫子、穿着长袍的中国人也说起了英语。晚清由一元步履维艰地走向多元,中国开始接触到世界上先进的工商业文明。晚清在逐渐多元的社会境况下和世界逐渐熟识起来。
(二)多元化——改革开放成果之一
建国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左的错误影响下,新中国关闭了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大门。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重新开始了和世界接轨的坦途。多元文化成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卓著成果之一。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领下,新中国稳步前进,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国力逐渐强大,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三)多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思想面临的挑战
较之以前的一元文化,多元文化导致了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价值冲突和道德相对主义,造成思想跌宕、迷失,缺乏独立性,进而随波逐流。上了大学家长对学生的约束力弱化,是处于大学生自我能动性较强发挥的阶段,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五颜六色的生活难以控制,享乐思想严重,像中学那样的刻苦学习精神几乎丧失殆尽。
尤其是当前多元文化中非常突出个体本位思想,使大学生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整体和全局观念淡化,甚至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表现为国家意识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减弱。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有一些学生谈起爱国就认为是强硬外交或者武力外交。崇尚暴力外交的这些大学生却对国内民众态度淡漠,存在爱国容易爱人难的尴尬处境。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多数已满18岁,此时家庭教育已成功地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已塑造出孩子某种性格和思想倾向。面对多元文化激荡大学生存在诸多思想上的问题,兹从家庭教育上寻找原因,在学校教育上寻找对策和方法。以期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失误及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思考和对策
(一)改变告知式教育,代之以参与式教育
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国人不自觉地一直忠诚的贯彻着告知式教育,即在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总是告之这个事能做、那个事不能做、这个该这样做、那个该那样做,孩子被剥夺了先思考,然后做决定的权力,家长的意志取代了孩子的意志和思考。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买衣服,家长看上了一件格子上衣,就大加渲染格子上衣的众多好处,诱使孩子去买,实际上孩子看中的是带蝴蝶结的纯粉色连衣裙,最后家长使用不给孩子买玩具等方法进行威胁,迫使孩子接受了家长相中的格子上衣。有时我们带孩子去买玩具,我们认为孩子应该买一个比较复杂的益智玩具。我们的理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这种玩具,并且锻炼了手、眼协调,有益智力发展,这钱花的值当。而孩子看上的恰恰是一辆没有益智含量的铝合金车模,并且家里已经有一个车模了,当然孩子相中的这个车模和家里的那个还是不一样的,这样双方就发生了分歧,家长坚决不买车模,只买家长认可的益智玩具。诸如此类反复的斗争过程中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意识和权力逐渐被侵蚀掉了。
孩子们被从小告知见到叔叔、阿姨要问好,而孩子对我们的这种告知式教育并不买账,他们用逆反的方式进行反抗,你让我问好我偏不问。这种不合作的逆反方式妨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孩子在游乐场打滑梯,有时候他想直接从滑梯下面冲到滑梯上面,为了增加自己向上冲的惯性,孩子会进行助跑。我亲眼目睹了两位妈妈在孩子助跑中起的不同作用。
一孩子跑离滑梯大概100多米处,然后向滑梯冲去,他努力地冲进滑梯,手紧紧抓住滑梯两侧试图攀登到滑梯顶部,在快要接近顶部的时候终于又被地球的引力拉回到滑梯的底部。旁边的妈妈忍不住发言:“你离滑梯太远了,离滑梯近点你就能上去了。”这位妈妈觉得孩子助跑距离太长了。
另一位妈妈在面对同样的场景,她也认为助跑的距离确实有点长,孩子的一些体力会耗在短跑上。妈妈说:“刚才你在那儿朝滑梯跑,现在站在这儿,朝滑梯冲,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孩子在距离滑梯四、五步的地方朝滑梯冲了过去,最终上去了。妈妈引导孩子从不同的地点上滑梯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孩子通过实践自己就得出结论:距离滑梯太远冲不到滑梯顶部,离滑梯四、五步远会比较容易上去。
如果第二位孩子能比较持久地从父母那里获得启发式教育,那么这位孩子长大后就会独立思想、分析问题。我想这种教育可以被称之为参与式教育。
既然有为数众多的孩子在接受告知式教育,进入大学以后在课堂上包括课下大学生们生活的众多方面,老师们都要积极、有意识地去实施参与式教育,就像我上面举得第二个妈妈的例子一样。
(二)培养大学生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独立性培养。比如有的父母带孩子去海边玩耍,却不准孩子坐在沙滩上,理由是沙滩潮湿会侵害身体。如果父母在限制孩子的时候,给孩子提供一个解决的办法,事情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给孩子带一块防潮的朔料用品,告他说:“沙滩潮湿,宝贝坐在这上面就不会被潮气伤害到身体了。”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供孩子学习的各种兴趣班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往往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极少就此来询问孩子的想法。剥夺了孩子思考、选择的机会。
在大学生活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在限制他们某个有害行为时,可以提供多个解决的办法供学生选择,其中应该包括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诱导学生在这些方法里分析、选择,最后做出决定。较为长久地进行下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发散和批判性思维习惯。
(三)培养和重塑大学生理性的心态,纠正其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
据问卷调查,一些大学生存在脾气暴躁,不考虑别人感受只顾自己的利己思想,也存在因恋爱失败就动手打人甚至动刀的情况。寻其诱因应该从家庭教育中入手。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和榜样,大学生暴躁的脾气大都来源于他(她)性格暴躁的父母。改变大学生业已形成的暴躁脾气,首先要求其父母以身作则,即遇事不急不躁。同时在学校要尽量使学生承担因其暴躁脾气所带来的自然后果。
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也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孩子的玩具父母随便借给或送给别的小朋友,从来不去询问自己的孩子是否可以那样去做。如果孩子在场并反对,父母会说:别那么小气,不就是个玩具吗。否认、忽略孩子的感受,并且孩子得以建立自我的物权秩序被破坏掉。分不清楚哪些东西自己应该占用,哪些东西不属于自己,进而懂得自己无权占用和处置。不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把玩具或者孩子的其他东西借给抑或送给别的小朋友的做法,就等于在告诉孩子他也可以在别人不同意的情况下拿走别人的东西。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极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
学龄前的孩子们在一起会因为吃得、玩的东西而引起纠纷,当孩子没有能力要回自己所属的物品时,在旁边陪伴的家长很多时候为了大人之间的面子和情分,反过头来劝说自己的孩子不要斤斤计较,甚至为此呵斥孩子,导致孩子在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上产生混乱。同时不去鼓励孩子维护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受,不能在自己是正当的情况下说“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长期发展留下反面情绪。应鼓励孩子勇敢地说“不”。
在孩提时期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注的孩子,在恋爱方面就会处理的相对理性。大学生恋爱失败动刀砍人并不鲜见。因为他(她)在成长期缺乏必要的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注,以后到了谈婚论嫁时因为害怕失去爱,害怕孤独,会失去理智动刀杀人。这也和孩提时期物品占用属性混乱有关。
这样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多的需要周围人的关怀和情感理解。帮助这样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和他们真诚的心与心的沟通和关爱,周围环境温情脉脉了,他(她)精神情感得意满足,就会相对容易变得理性些。
(四)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在和平年代爱国不仅体现在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更应体现在爱这个国家的每一个民众、爱这个国家内的每一项公共设施和建筑。
马路边的阴井盖子不翼而飞,也就是说被偷,傍晚和儿子散步,看到一路人险些掉进去,随惊出一身冷汗。夜深之际,奔跑的汽车、夜归的骑车人、偶尔晚归徒步的行人,掉进去会是怎样的一种险境。遂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则报道:都市陷阱。一个手拿五颜六色气球的小女孩在路边玩耍,不经意间,路人看到一串气球从阴井中飘出,路边已看不到小女孩的身影。还有几年前,我的一个同门师姐做家教晚归,因一电缆井盖被偷,师姐骑着自行车一头栽了过去,头、脸、胳膊、腿都有深度磕伤。路边的阴井盖子,甚至供游人登高的小塔铁质扶手也被连根拔起不见踪迹,更有甚者就连小区内供居民锻炼身体用的体育器材也缺胳膊少腿。
如此在乎小利者,在重利诱惑之前岂能洁身如玉?!有谁敢保证在重利与爱国之间,他不会选择重利而出卖国家的利益。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不可忽视,只有在如此的基础上爱国方可成为可能和现实。
除了国家努力发展经济满足国人的生活需求外,大学校园里也可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大学生到经济落后的偏远农村进行实际帮扶,诱导大学生关怀民生。
努力对大学生进行参与式教育,培养大学生发散和批判思想,以及理性思维习惯,最后培养大学生人文关怀的高尚情操,如此进行爱国主义思想会浸透到大学生的血液里,成为大学生自觉行为的一部分。同时要想大学生爱国情操得到实际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真实结合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