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思考
2013-08-15张巍,尚丽
张 巍,尚 丽
(陕西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21)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十一五”期间,榆林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建设低碳城市来说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应对榆林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探索。
一、榆林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意义
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是榆林促进转型升级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根本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低碳城市是榆林环境保护和进行生态修复的迫切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跨越式发展,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长期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必然带来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土地塌陷、水资源短缺与污染等问题,榆林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容忽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煤炭开采使榆林26万亩植被被毁,占全市总面积57%的区域属于荒漠化地区;目前全市因煤矿地下采空引发的地面塌陷面积近20平方公里,由塌陷引起的矿震频繁发生;水源污染和水容量损失现象严重,采煤矿区的河床、沟渠煤泥沉积,地下含水层结构被破坏,造成区域性地表水渗露,地下水位下降;能源化工高碳排放的产业特征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环境;再加上环保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造成榆林市城镇污染问题越演越重。面对资源开发强度大和环境容量小的现实矛盾,迫切要求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促进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大幅削减“三废”排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境治理投入;以“低碳”理念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提高生态质量。
(二)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榆林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在以能源化工产业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榆林市经济发展的资源驱动型特征明显;初级产品加工业产能过剩,资源产品就地转化率低;传统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体系;能源化工下游和配套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企业发展成本增长,市场竞争力逐步趋弱;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以高能耗行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使榆林市的单位GDP能耗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的170%左右,这与榆林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符。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榆林市面临的现实挑战。榆林应及早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节能减碳”为重点,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积极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为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低碳化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从这个角度来看,榆林建设低碳城市具有先行示范、引领发展的积极意义。
(三)建设低碳城市是榆林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动选择
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新兴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都会崛起一个新的经济中心。随着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新材料替代的趋势日渐明显,榆林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城市,更应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榆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富集区腹地、“呼包鄂榆能源经济带”南部边缘和我国北方两大主要通道包(头)西(安)、青(岛)银(川)的交汇点,是陕甘宁革命老区和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核心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资源支撑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榆林作为连接联动中西部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榆林市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在转型发展中进一步奠定优势。另一方面,国内能源资源环境制约进一步趋紧,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改革攻坚涉及深层次矛盾,又使榆林市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榆林只有变挑战为机遇,尽快建立低碳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低碳规划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夯实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随着低碳产业实力增强和竞争优势的提升,榆林经济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拓展。
(四)建设低碳城市是榆林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国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遭遇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关乎民族未来福祉的长远大计。作为两者的结合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城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选择。榆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建成宜居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作为新兴的资源型城市,榆林具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资源深度转化优势,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转轨到“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上来,率先建成低碳城市,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而作为中国转型升级发展的城市典型,榆林建设低碳城市必然会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榆林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形象藉此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这个高度来看,榆林建设低碳城市具有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的重大意义。
三、榆林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势
榆林建设低碳城市具有显著的优势。榆林市属于典型的成长期资源型城市,只有避免走“先发展、后转型”的老路,率先实现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化转型,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一)比较优势
榆林市的比较优势在于榆林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自然资源开发时间较短,资源尚未到枯竭的边缘。榆林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煤、气、油、盐富集一地,是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神木、府谷、榆阳、横山一带有目前全国探明储量最大的煤田,探明储量占陕西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4%;榆林九个县(市)的地下都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有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石油资源储量占全省总量的43.4%,含油面积2300平方公里,是陕甘宁油气田的主储区;榆林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岩盐资源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6%,湖盐探明储量1794万吨;榆林年太阳能总辐射量5000-5200MJ/m3,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风功率密度可达150W/m3,具备开发大型风电场的条件。资源能源富集的自然禀赋是榆林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先天条件。榆林市以能源化工为主导,逐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试点循环经济,这些优势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具备的,也使得榆林低碳化转型效率提高。
(二)后发优势
转型的后发优势是相对于发达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的,属于一种特殊优势。[1]榆林市可以学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行动,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榆林市相对于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又属于落后城市,在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行业风险的把握、市场的占领等方面又可以学习成功的经验,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端的专业人才为榆林市的转型做贡献。
(三)政策优势
榆林市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国家政策支持榆林市发展和转型。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提出,稳步推进神东、陕北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建设坑口电站;合理发展煤化工产业;建设一批大型风电基地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发展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有条件在西部地区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支持在西部布局并优先审批;加快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设施农业;降低工业用地出让金标准和开发区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27条”),提出全力支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放权、让利、搞活”的政策措施,榆林将成为陕西的一个“特区”。同时,作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优惠的政策措施支持榆林市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和治理环境。榆林市政府也制定了循环经济试点市实施方案,为榆林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政策保障,为实现转型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榆林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榆林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路径
(一)制定低碳城市规划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城市,榆林目前已经具备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化转型的条件。《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和塞上生态名市,要着力构建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2]。根据这一发展目标要求,应全面导入“低碳”理念,制定一个政府政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境保护、生活方式全方位一体的低碳发展总体战略。应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组团式为主,合理规划城镇空间体系,遏制大城市的无限膨胀,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实现城镇体系集中紧凑布局,以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大力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保留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群、庙宇和街巷,避免大拆大建。低碳城市规划使城市经济具有蓬勃发展的活力、清洁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二)推进产业低碳化发展
榆林市产业发展和增长方式仍未摆脱大规模开采资源——大量生产消费——大量排放污染的模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规模,提高发展质量,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3]。榆林的产业低碳化发展对策包括:(1)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产业,避免重复投资和低端扩张,实现高碳产业有序退出。坚持淘汰落后产业与扶持优势产业相结合,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的政策体系,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大力培育高新、高端、高智能、低碳、低排、低能耗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节能节电和环保产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为高端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市场。(3)通过技术改造和淘汰高排放设备,推广清洁燃煤技术来大幅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尽快进入能源多元化阶段。(4)实施节能环保示范项目,抓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余压余热余能综合利用发电、工业企业清洁生产集成、建筑墙体和设备节能一体化、工业节水与回用、餐厨垃圾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开展节能环保示范工程建设及推广,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三)实施更严格的低碳生产技术标准
应更加严格地施行国家、陕西省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 《榆林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在石化、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部门以及煤的干净高效应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低碳技术创新。要在《榆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低碳行业准入规定,凡是有悖于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要求的投资项目不予立项。主动向企业提供涉及低碳产业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省、市政策的解读,研究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特别是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高能耗低碳化改造技术的开发运用,颁布并实施能源化工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方案。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尽快形成低碳支柱产业。提供财税优惠,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用于支持低碳工程建设和技术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呼包银榆经济区碳排放交易一体化制度,开放排放权交易许可。此外,应建立完善的能源消费和碳减排统计数据库,完善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组建低碳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将节能减碳效益指标列入政绩考核体系。
(四)打造低碳示范社区
创建低碳示范社区,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展示低碳生活的魅力,同时为低碳技术提供实践平台。从居民用电、洗衣、做饭等各方面践行低碳方式,社区规划建设共用阅览室、健身房、洗衣房等设施,降低社区设施的能耗与废弃物排放;开展节能推广项目,建设智能电网,提高电力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运行状况;在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为主的低碳交通应用示范;应用低碳建筑技术,推广太阳能、地下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绿色城市照明”;建立低碳社区管理模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绿色、高效的现代生活理念;对社区废弃物实行严格的分类处理,监督制止生活废水、消费废弃物和垃圾的违规排放;向广大市民宣传低碳生活理念,鼓励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
(五)倡导消费低碳化
引领市民文明生活方式是消费低碳化的前提条件。倡导适度节制消费,支持循环消费,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采用绿色包装,减少包装材料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倡导适度包装,鼓励包装产品回收和再循环;在消费过程中选用可回收、可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废弃物的处理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培育绿色消费市场,保障绿色产品供给,才能引导低碳消费行为。通过有利于绿色消费发展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促进企业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降低绿色产品的销售价格。实施绿色产品名牌战略,扩大绿色产品影响。借助消费者协会、质量监督等机构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管理,加强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仿绿色”或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低碳转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秉承科学发展、率先转型的宗旨,全面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才能把榆林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区域中心城市。
[1]周晓雯,王喜荣.基于城市竞争力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以榆林市为例[J].西部大开发,2010,(2):212-213.
[2]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2-02-13)[2012-05-08].http://www.yldrc.gov.cn/E_Read-News.asp NewsID=1070.
[3]刘怡君,付允,汪云林.国家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J].建设科技,2009,(1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