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DP 之痛与幸福指数的提升

2013-08-15吴秀荣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发展

吴秀荣

(淮安市行政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当央视“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的神问还在耳边萦绕时,雾霾阵阵来袭,城市污染加重;环保部日前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又显示,“我国有3 千余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1]雾霾还未散去,山东地下水污染的消息又接踵而至。一些企业为躲避查处,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直接注入地下;而有关部门对118 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生命之源”变成“绝命之源”[2]……雾霾、“癌症村”、地下水污染把国人从幸福的憧憬中拉回到残酷的现实当中。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之路上却一度迷失了方向。其实对于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发展来说,最重要的目的不应当是发展的数字,而是要让民众切实地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快乐,要让民众在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增长变化的过程中切实增加幸福感。

一、爱恨交加的GDP

经济发展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而不仅仅是物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把发展仅仅当作经济的发展,其集中表现就是“GDP 崇拜”,GDP 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万能灵丹妙药,而GDP 这根指挥棒也在我国演绎了一曲曲爱恨交加的GDP 变奏曲。当然,GDP 的功能是不可否认的,诚如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它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

(一)GDP 之功能

GDP 是什么?国家叫“国内生产总值”,地方叫“地区生产总值”。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产品价值之和。GDP 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处于繁荣还是处于衰退过程之中,是处于通货膨胀还是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之中,等等。因此,GDP 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GDP 之局限

任何一项统计指标,如果忽略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片面地强调和夸大它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解读GDP 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直面它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伤痛。

1.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

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中国经济有以牺牲能源环境为代价的恶性膨胀之嫌。众所周知,发展经济必然要消耗自然资源,而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过度消耗和浪费方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尤其是对于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我国尤显重要。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GDP 平均增长率高达9.8%。由于认识上的偏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GDP 的认识并不全面,加之政绩考核办法的缺失,形成对GDP 增长速度的过分追逐,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我国每年GDP 的1.5%被投入到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中。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通道,自2004 年以后,GDP 增速均保持在9%以上,目前已成功坐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交椅。然而,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2008 年全国环境经济核算显示,因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增长,中国生态环境年“折损”近万亿。对比2004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5 年间中国的环境退化成本从5118.2 亿元提高到8947.6亿元,增长了74.8%;虚拟治理成本从2874.4 亿元提高到5043.1 亿元,增长了75.4%,环境退化成本占GDP 的比例为3%左右。”[3]而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成为经济持续增长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之一。重点钢铁企业吨钢能耗、电力行业火电煤耗、万元GDP 耗水量,“我们分别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40%、30%与500%,万元GDP 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0%,我国每创造一美元的能耗是美国的4.3 倍,法国的7.7 倍,日本的11.5 倍。”[4]

据中国环境规划院估计,中国每年有40 多万人因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而死亡。2006 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透露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生活的国土已不再安全:2010 年1-7 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6,009起,是2009 年同期的近10 倍。全国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0 万处,其中类似于舟曲的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 万处。全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按官方公布已达44 个。其中产煤大省山西的地下采空面积高达1 万多平方公里,占该省面积1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已发生塌陷。[5]全国数百个癌症村,受各种职业病危害的人数高达2 亿。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生产过程产生高污染的PX 石化项目2009 年产能跃居世界第一,2010 年中国PX 产量占全球产量近1/4,在石化产业渐成经济支柱的同时,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中反污染抗争已是不争的事实。

2.公平的缺失,贫富差距的加剧。

人均GDP 的增长代表一个国家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因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增长时,这个国家的平均福利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粗放生产的高GDP增长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而垄断的滋生和蔓延所导致的GDP 高增长是以牺牲公平和正义为代价。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公平,少数人得到了绝对多的收入,大多数人的收入并没有增加,或者增加较少,因此他们的福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收入差距的控制机制遭受到市场机制的突破,收入差距自然就被拉大;另一方面,由于改革不到位和制度政策不完善又加剧了收入的差距,而且,这种不合理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如果由于改革不到位和制度政策不完善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再进一步扩大,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是造成城乡社会群体矛盾的加剧。如果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那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化同建”中的城镇化发展将成为空话;二是造成社会群体间矛盾的激化。垄断造成的行业间巨大的差距如果不解决,民众的不满情绪将愈发难掩;三是造成不合理的资本“弱肉强食”机制的嚣张。垄断企业,包括官商勾结的一些特大企业抱团组成的大资本进行掠夺式的扩展,而民间小资本举步维艰。

国家统计局于日前发布《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2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 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 元,前者是后者的3.1 倍。按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最高收入组人均为51456 元,最低收入组人均为10354 元,前者是后者的近5 倍。[6]

“死在编制里”的悲怆传递是贫富差距悬殊的语境下,基于个人生存发展权益之上的自然焦虑。只有搞清楚差距到底有多大,才能让伺机出台的分配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弥合人心。因而这些年来,围绕基尼系数的猜测与传闻,一直甚嚣尘上。2012 年底,西南财经大学发布报告,称2010 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报告结论称“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7]而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和政府管理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2 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则显示,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5 以上,接近警戒线。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 至2012 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10 年间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 以上,而2012 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8]但此官方基尼系数发布后,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质疑。

按照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必然促进就业增长与消费增长,这也是美国欧盟等地多年经济发展史所证明了的。但中国却非常特殊,这么高的经济增速却并未促进就业率及消费率的增长,就业增长率从上世纪90 年代末期至今就一直徘徊在1%-2%之间,消费率(即居民消费占GDP 比率)则逐年走低,至2009 年降至37.3,低于世界平均约40 个百分点。中国这种宏观经济数据之间的严重不匹配,也对发源于西方的宏观经济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公开数据显示,1978 年-2007 年间,我国工资总额占GDP 的比重,从15%下降到了11%;全国劳动者报酬占GDP 的比重,则从62%下降到42%。[9]

3.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沦丧。

曾几何时,记忆中还闪出计划经济时代的限购一词,可近年来,限购却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词汇:车限购、房限购。三鹿的“三聚氰胺”重创的不仅是中国的奶粉业,尤其重创的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质量的信心。随着国内奶粉质量问题的不断曝光,市场陷入诚信危机。目前,香港为了保护自己的进口奶粉不被大陆人群抢购一空而实施的奶粉限购措施已经使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蝴蝶效应不断扩大。

物欲夺走了道德,GDP 退化了人性。21 世纪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腾飞,人类却在不断地残害自身:牛奶里加三聚氰胺、肥肉加瘦肉精变成瘦肉、化工废水变成饮用水……而皮革下脚料或是动物的皮毛、脏器竟然可以加工生成的所谓“皮革水解蛋白”,掺入牛奶或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专业人士提醒说,这类“皮革水解蛋白”原材料本身含有诸如二恶英、多氯联苯、重金属铬等毒害物质,如果被人体吸收、蓄积,可导致关节疏松、肿大,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因此,所谓“皮革水解蛋白”根本不可能作为食品或者药品级的添加剂,卫生部也曾明令禁止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这些前因后果,不法奸商肯定比我们了解得更清楚,但是利欲熏心的他们泯灭了人性,兽行令人发指。

4.法治的滞后、管理的缺位。

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激素鸡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安全。2012 年末曝光的肯德基“速生鸡”事件只是中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在由白羽鸡到鸡肉制品再到肯德基鸡肉产品的过程中,要先后经历养殖场自检、执法部门抽检、屠宰加工厂检验、出厂检验检疫、收货方自检等几道关卡,其中任何一关如果能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到位的话,吃了多种抗生素甚至是激素的白羽鸡就不会流向餐桌。但是“牛栏关猫”,目前监管职能部门存在有利就管、没利就放、碰到难管的则相互推诿、监管协调效率低下等问题。正是这诸多环节监管的集体缺失,导致了整个事件的最终发生。而且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了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规制盲区。更严重的是,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太低,违法收益远远大于违法成本。所谓“明晰规则,严明法治”则成为纸上的老虎。而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则是法治倒退、管理缺位埋下的恶果。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已经制定了30 多部环保法律,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法律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抓环保是搞花架子和面子工程,包庇不法企业、在环评上弄虚作假、在环测上暗箱操作、在信息公布上秘而不宣。

二、幸福指数的提升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幸福的主观形式,即幸福感,是一种超越感官快乐的、深刻而持久的心灵快乐,其客观实质是人生重大需要的满足。从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到十七大报告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到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折射出党和政府“发展观念”的更新,这是中国评价经济社会发展取向的巨变,反映了以GDP 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已不再是中国的主流方式,意味着“以人为本”正在真正成为中国政府的核心执政理念。幸福指数这个概念,正在把原来追求的“GDP 至上论”转向更多元的评价标准。从本质上讲,国民经济发展包括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两个基本方面,GDP、GNP 核算的只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国民幸福除了受经济增长、分配制度的影响外,还与环境、资源、娱乐、休闲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从国民幸福这一最终价值目标的角度来看,GDP 不能反映国民的生活质量,更不能测度国民的幸福水平。

2005 年2 月,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提醒说,中国需要调整以GDP 为中心的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事实上,十六大以后,人们以往所习惯的单纯以GDP 来衡量经济发展就在理论和实践上被不断反思。《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就由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2005 年初提出,该提案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2006 年9 月国家统计局指出,今后中国将适时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资助,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在2010 年8 月中旬,抽取来自全国发展水平不一的24 个城市的4800 名居民进行调查。这份名为《2010 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全面衡量人民基本福祉的现状和发展变化,作为衡量各级政府业绩的参照。调查最后指出,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以人为本的层面,关注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的感受。

目前国内许多省市开始把国民幸福作为施政的目标。北京统计局在2005 年2 月发布了《北京市和谐社会状况调查》,涉及健康状况的满意度、家庭和睦的满意度、工作状况的满意度、幸福感比较、幸福感主因分析七类指标。深圳市《个人幸福量表》分三类指标测量居民的幸福感:A 类指标包括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B 类指标包括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C类指标包括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多年研究幸福指数的邢占军博士的《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量表》提出主观幸福感测量方法,由十个次级指标构成我国民众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叶南客主持的南京居民幸福感指标体系共包括三个层次,由2 大类7 个因素19个指标组成。另外还有“CCTV 经济生活大调查”以及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开展“中国人幸福感大调查”。

“把国民幸福指数引入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把普通民众的幸福感纳入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是社会发展的进步”。[10]“考察幸福指数,并不是追求幸福指数无限增长,而是力求通过幸福指数来考察人民群众主观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而调整政策取向,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转”。[11]因此,研究幸福指数意义重大。(1)通过幸福指数,我们可以了解民众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观生活质量,了解民众对这一时期生活质量的满意度。(2)幸福指数可以弥补GDP 指标只从经济层面评价社会发发展状况的不足,从包括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精神层面反映民众的生活质量,进而全面反映社会的发展进步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3)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经济社会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并且可以监测经济社会的整体运行态势是否是良性。(4)幸福指数可以衡量各项政策的社会效果,并且根据政策实行的效果,决定是否对其进行调整,是社会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5)研究幸福指数有助于我们透过幸福(感)指数的各种指标,在整个社会框架中深入研究幸福(感)指数的成因,找出其中决定性因素,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无疑是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谈不上民众的幸福感。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适合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应该把它与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发展协调起来,以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经历了30 多年的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今天,我们应当将经济发展质量摆在优于经济规模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如果在吃饭喝水呼吸都成问题的情况下,GDP 世界第一又有何意义?”[12]因此,在应对环境不断恶化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环境外交压力下,实行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是解决我国GDP 增长中高资源环境代价问题的必经之路。

而均衡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世界的共识。“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实现三方面的均衡:“经济规模扩张与经济发展质量增效的均衡;社会运行阶层分化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的均衡;环境运行粗放建设与环境发展精细管理的均衡”。[13]为此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应实现四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继续推行关停过剩和落后产能企业的政策,提高资源与能源密集型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资源能源的集约化使用;二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三是从物质型向知识型转变。积极发展服务业和低能源资源投入的高新技术产业;四是从资源型向生态型转变。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探索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服务业发展。

(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子是典型的数量扩张型,特别是在以GDP 为主要标准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情况下,各地在GDP 这根指挥棒下,普遍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增长质量的现象。痛定思痛,政府无疑承担了民众“幸福感”更多的客观上的责任。因此,政府的发展模式要从“唯GDP”转向“唯民生福祉”,建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1)公共政策的制定要体现“幸福”这一终极价值。在公共政策的评价上,要消除狭隘的GDP 崇拜,把更多的、更能切实反映民生幸福的指标纳入评价考核体系。(2)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文化的引领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增进民众的精神幸福。(3)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安排必须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尽可能地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合理差距,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尽可能地惠及到全体人民。尤其是要让困难群体更加有尊严地活着,通过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社会制度,引导和调控社会资源向最有利于增进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的方向配置;同时为公民提供达到自我设定的生活目标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同等机会。(4)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民众能够更加广泛、直接、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和决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注意表达对人民群众的尊重。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舒心顺气。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国强民富“中国梦”

国强民富是中国梦。少数人富而多数人穷,是虚富而非真正的国富,民众不富裕,国之根基就不稳,只有民富才是真正的国富,只有藏富于民,才能真正保证国家的强大。日前“CCTV 经济生活大调查”新鲜出炉,再次引起国人关注。从2006 年起,“CCTV 经济生活大调查”就开始持续追踪百姓生活中最主要的困难。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收入(55.77%)、住房(45.93%)、医疗(43.31%)入选百姓家庭主要困难的前三甲。[14]贫富差距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很多时候超过了贫穷本身。垄断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的一大障碍,而更为关键是由于垄断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利益集团和相互纠葛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且实力雄厚、影响范围深远。

因而,对于当前的收入差距较大的状况,在政策上应着重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税收的二次分配作为调节难以弥合一次分配的巨大不公,必须从一次分配入手,从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入手,逐渐缩小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一次分配的重新调整为什么迟迟难以到位、难以推行,即是遭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特别是当既得利益成为一种惯性,而惯性已经成为一种资本、一种阻碍的力量时更难撼动。

显然,政府当前迫切要做的是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改革改善再分配政策,着力改变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分配政策的认同度,在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经济结构调整趋佳、城市化过程逐步推进的状态下,以分配的改革来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趋势,降低基尼系数,让社会各阶层收入更合理、公平,让民众生活得更幸福,让民心认同和支持政府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15]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下决心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决心。

(四)夯实法治根基,建设美丽中国

企业违规排污、食品非法添加、资源过度消耗、PM2.5 严重超标不仅严重折损民众的幸福感,更严厉地拷问着中国的法治力度。你尽可以指责一些企业利欲熏天,一些无良商家的人性泯灭,但是如果法律的底线都可以轻易失守的话,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挂着GDP 的大旗为虎作伥呢?所以美丽中国所对应的更应当是法治中国,用法治筑牢美丽中国的坚强根基。因而法的运行的每一环节皆不能挂空挡,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的监督。环境被人为破坏、资源被过度耗损、食品被非法添加究其根源主要是立法的空白、执法的不严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

目前我国资源要素的价格机制没有理顺,资源和环境的成本被严重低估,导致在生产和消费中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索取,而违法成本的低廉、法治的无力无异于纵容犯罪。比如,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禁止利用渗井、渗坑等排放、倾倒废水、污水等,第七十六条明确了对此的处罚。公安机关还可对违法者处以行政拘留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之剑高悬,企业还敢向地下直排未经处理的污水,根源在于现实中的法治不力。企业是逐利的主体,向地下排放污水,显然比向地表排污更隐蔽。即便被发现,5万元到50 万元的罚款,也难以对排污者伤筋动骨。现实中,环保部门有意无意的执法不严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违法成本,公众的举报也往往无果而终。立法的先天不足加上执法的软弱无力,让地下水污染最终越来越严重。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早在上世纪60 年代,我国就制定了食品卫生管理条例,1995 年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2009 年又颁布了新的食品安全法。据不完全统计,与食品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有100 多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执法上,即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在于,食品安全法没能被很好地执行,尤其是针对存在问题的食品企业的惩罚措施没有被严格执行。而现在的问题已不在于能不能严格执法,而在于愿不愿意严格执法。相比之下,国际上相关法律的制定则更严厉、更有震慑力。典型案例就是2011 年2 月14 日,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公司(Chevron)被厄瓜多尔法院判决为其石油钻探造成的环境破坏负责,赔付86 亿美元。而同期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被追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紫金矿业仅被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 万元。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拿出200 亿美元建立赔偿基金;造成大连海域溢油38 平方公里后,中石油没有承担法律责任。上述案例对比说明,在对环境污染的执法处罚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包括:国内处罚标准偏低,国外重罚趋势形成;国内污染损失难定,国外评估制度完善;国内企业违法成本偏低,国外政府出面进行索赔。[16]

因此,建议全国人大在环保法修订中增加相应原则,将环境损害赔偿法列入立法调研计划,建立环境损害救济法律制度,强化企业损害赔偿责任。应当通过对污染企业实施司法赔偿,以强化环境法制权威。理顺资源要素的价格机制,使环境污染和资源使用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做到“谁使用,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提高付费的标准,使由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使用造成的社会成本能够得到充分的补偿。同时要制定单行的环境损害赔偿法,明确环境损害责任承担主体、赔偿责任范围、责任承担方式、救济途径等基本制度。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公益损害与公民的私益损害,列入赔偿范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只有当法治成为像钢铁一样坚硬的基石且成为一种常态,而每个相应的主体都在运行良好的法治氛围下各司其职,相信会有一个真正天蓝、水绿的美丽中国,有一个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美好生活。

[1]化学污染致个别地区现“癌症村”[N].法制日报,2013-02-21.

[2]致命威胁:地下水污染[EB/OL].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s2013/waterpollution/.

[3]环保部称中国环境污染代价大,年“折损”近万亿[N].第一财经日报,2010-12-29.

[4]专家称我国GDP 更需要在质量上超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9-02.

[5]告别GDP 崇拜,加强国土整治[EB/OL].http://bbs1.people.com.cn/2013-02-19.

[6]国家统计局:20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 元[EB/OL].2013-02-22,中国经济网.

[7]报告称中国家庭基尼系数达0.61 收入差距之大世所少见[N].京华时报,2012-12-10.

[8]统计局发布2003 至2012 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EB/OL].中国经济网,(2013-01-02)[2013-01-18].http://www.ce.cn/macro/more/201301/18/t20130118_24041171.shtml.

[9]“皮革奶”生产者泯灭了人性[N].南方日报,2011-02-18.

[10]刘正山幸福经济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23.

[11]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76.

[12]钟南山:呼吸都可能患癌GDP 世界第一有何意义[EB/OL].中国网,(2013-02-14)[2013-03-07].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3/07/content_18-958144.htm 2013-03-07.

[13]我国GDP 更需要质量上的超越[EB/OL].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9-02.

[14]经济生活大调查:收入成百姓民生难题之首[EB/OL].新华网,(2013-02-16)[2013-03-0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07/c_124425735.htm.

[15]习近平广东调研: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N].人民日报,2012-12-12.

[16]王彬,原庆丹.国外巨额污染损害赔偿对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4).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