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梦统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2013-08-15庞桂甲
庞桂甲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而揭示了中国梦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我们要通过阐明习近平中国梦的内涵、性质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实质上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追梦史,认识到它经历了梦碎、梦醒、铸梦和圆梦几个阶段,最终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帮助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侵袭,坚定中国梦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什么是中国梦
首先要阐明中国梦的丰富内涵。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习近平的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体现,具体体现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个方面。
其次要阐明中国梦的根本性质和历史意义。习近平的讲话揭示了“中国梦”的根本性质,“中国梦”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发展,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个人,都具有价值引导意义。中国梦的实现与否,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败。
二、中国近现代史实质上是中国人的追梦史
中国近现代史实质上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追梦的历史,它经历了梦碎、梦醒、铸梦和圆梦几个阶段,最终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
(一)梦碎——鸦片战争及之后一连串的打击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
1792年,因为马戛尔尼不肯下跪,盛怒下的乾隆帝将其赶出了中国,并给英王复文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3]中国式的傲慢源于数千年积累起来的极度自信,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绝大多数人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夷夏之别”“唯我独尊”的观念深入人心。“海禁”和“闭关”政策,更严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这时的中国仍然是那个传统的中国,但此时的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西方发展一日千里的时候,中国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自身面临的巨大危机浑然不觉。正如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4]
(二)梦醒——民族意识的觉醒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更不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无动于衷。在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入侵下随之而兴的,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唤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提出。
林则徐、魏源等一批经世派学者和官员首先惊醒。林则徐为了寻求御敌之策,开始“采访夷情”,主动了解西方、认识西方。魏源编制了巨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开辟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新方向。但是由于“思想—制度上的惰性”,他们的先进理念并没有为中国社会所接受,“最后结果是,中国在为现代化防务的奋斗中,基本上‘丧失’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二十年时间。”[5]
随后张之洞、李鸿章等兴办洋务,选择的是王朝旧制与资本主义舰炮工商嫁接之路;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戊戌变法,选择的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之路;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旗帜,选择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之路。为了救亡图存,近代以后的中国人先后尝试300多个政党与“主义”,但这些选择,都先后失败了,中国依旧是四分五裂、战乱频发,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铸梦——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历程
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自她诞生之日起,就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到万里长征的胜利,从八年抗日战争的艰难曲折到三年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一直到最后取得全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梦”演完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悲壮的第一乐章,掀开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新篇章。中国人民饱受屈辱、任人摆布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开始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时代。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而今迈步从头越”,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但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古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并非易事,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这一时期,“左倾”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干扰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四)圆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实现梦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6]正因为实践中尖锐提出了这个问题,才有了邓小平对这些重大问题开创性的科学回答,才有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回答了这个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建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推向21世纪。
进入新世纪,面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安全环境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和谐幸福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3%左右的速度。我国GDP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8.3万亿美元,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从1978年的180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6094美元,从世界倒数第2位提升到第84位;世界贸易总额和工业产值都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等等。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些成就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制度依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要帮助学生抵制西方新自由主义,坚定中国梦信念
近年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甚嚣尘上,企图以新自由主义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他们许诺的“美好”前景取代中国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必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和危害,以便让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内容庞杂的理论体系,关于它的概念就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张才国从理论、实践和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来解读新自由主义,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新自由主义。他认为:理论层次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后处在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对立面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它包括伦敦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供给学派等,主张回复古典自由放任主义。认为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竞争市场制度,是唯一能使资本主义在自由与效率方面达到完美结合的经济制度。实践层面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发端于英美、继而向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渐扩展的一场社会经济转型运动,里根—撒切尔主义、休克疗法、拉美“华盛顿共识”的推行等皆属于此。意识形态层次的新自由主义,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为消解各国民众的抵抗意识,确保20世纪80年代后的这场全球性改革运动的顺利推行而宣扬的一种社会思想理念和文化价值体系,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华盛顿共识”的形成[7]50-51。
可见,新自由主义已经从原来对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反抗,变成了打着全人类利益的招牌、拼命兜售西方主流价值观、谋取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利益的意识形态工具。新自由主义虽然因东欧休克疗法的挫折、拉美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失败等而广受质疑,但凭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文化霸权和话语权,依然在全球肆意蔓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为了实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美梦,新自由主义对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进行了狂轰滥炸,企图扭转中国的发展势头。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其意义已经不局限于国内,开始走向世界。2004年美国高盛公司自身顾问雷默在《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念,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适合于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他认为,北京共识的核心是:创新、创造有利于持续与公平发展的环境[7]176。雷默的“北京共识”论,很快引起了广泛争论。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目前发展的不足和挑战,不要妄自尊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奇迹”即使在世界上也是有目共睹。我们不会向其他国家强行推行我们的发展模式。正如习近平提出的著名“鞋子理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2]我们也反对别国强行输出自己的模式和价值观;但对于别的国家寻求我们发展的经验,我们也会毫不吝啬予以帮助。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2]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出真知。新自由主义在东欧、俄罗斯、拉美等国家的经历,证明了其存在着深刻的理论缺陷;而“中国道路”在中国的巨大成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魅力。所谓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我们要抵御新自由主义的侵袭,引导学生坚定中国梦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习近平.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29.
[2]习近平.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3]赵 彦.晚清那些年——1840—1900一个民族的创伤记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2.
[5][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54.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张才国.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