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3-08-15张国民郝志杰
张国民,郝志杰,李 扬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凸显了高等教育的鲜明特征,更明确了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
一、立德树人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其一,立德树人反映了高等教育建设的内在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意蕴更为深远悠长。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立德树人简言之,就是讲高等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地培养与造就优秀人才。立德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与鲜明标志,即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党所信任的高等教育,无愧于时代的高等教育。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与神圣使命,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是高等教育树人的前提与基础,高等教育要完成树人目标,就必须先要立德,以德立校,确立树人教育理念,明确树人教育目标,构建树人教育机制,建设树人教育队伍,形成树人教育氛围。树人是高等教育立德的追求与目的,高等教育要实现立德的追求,就必须始终秉持树人的价值追求,始终围绕与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宗旨。只有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才能够使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建立无愧于时代要求、无负于党和人民期望的宏伟德业。
其二,立德树人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其本质而言,立德树人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终价值取向。为此,立德树人也必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和根本方向。毋庸置疑,立德树人的提出也是对高等教育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误区的正本清源。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总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增加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生命成长,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目标的含糊与偏离。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给人们的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学校出现忽视与轻视德育的现象,学生成了考试做题的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不是有着健全人格的人,甚至出现各种无视、轻视、忽视生命的现象。为此,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效破解高等教育面临的困惑与难题,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总任务、总目标、总方针,建设好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要把德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程”,着力抓好,建设好[1]。
其三,立德树人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其“立德”蕴意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建立宏伟的树人德业,即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与宏伟德业,开拓进取,努力奋斗,不断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功绩与贡献。二是以德立校,即要求高校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先、德育为本的育人目标和标准,以德育为统帅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一步讲,立德树人就是以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树人先树德。要想学生做好事,就先育学生做好人;只有先育学生做好人,最终才能使学生做好事。可见,高等教育坚持以德立校的育人方向、育人宗旨和育人标准是高等教育发展以及高校树人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青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德立校,德育为先,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之,高等教育要立德树人,就要凸显以德立校、德育为先的育人目标,努力把德育渗透于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立德树人凸显了高等教育的鲜明特征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既具有立德的鲜明标志,又具有树人的明确宗旨。凸显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鲜明特征。
一是立德树人的政治性。教育有政治属性,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然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为此立德树人就是旗帜鲜明地凸显了高校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更加突出地明确了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标准。否则,失去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就抹杀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就会把高等教育引入歧途,甚至会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毁灭者与掘墓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具有血的教训的。显然立德树人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具有特定的内涵与标准。所以说,立德树人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个政治信念;既是一种崇高使命,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特征与突出标志。
二是立德树人的时代性。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的发展。立德树人是党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与任务,也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与呼唤,是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标志。当今的高等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它的作用与地位,所培养的人才比任何时候更加凸显它的特质与品格。这个时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进的时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个时代是需要与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时代。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受到的冲击与挑战会增加,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也会增多,高等教育必然要经历时代风雨的洗礼。一句话,经历新的时代,高等教育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面对新的时代,高等教育遭遇了严峻的挑战;迎接新的时代,高等教育任重道远、使命光荣[2]。
三是立德树人的目标性。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立德树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清晰而具体的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一方面是对高等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明确任务与职责,就是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也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标准与要求,即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修养良好的品德,以立足社会,垂范世人;必须学习精深的知识,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总之,他们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为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既是高等教育理应担负与完成的根本任务,也是检验与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高校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它既是高校办学的宗旨与方向,也是高校办学的要求与标准。
三、立德树人确立了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
首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与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党与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也是高等教育现实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在当今时代推进与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方面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使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更重大;另一方面教育的现实对人才培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空前挑战,使高等教育完成的任务更艰难、更迫切,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成为应对考试的机器,同时还严重存在着忽视与轻视德育的问题。为此,从教育的现实上来看,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既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为破解教育现实难题,推进高教改革指明了方向,即要从立校的根本宗旨、任务、目标上着手,认真解决“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特别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把培养学生的目标、规格、要求等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3]。
其次,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高教战线广大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就是说,立德树人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肩负的神圣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高教战线的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树人,师德为范。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培育者。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否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直接关系到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与达成。这就是说,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一方面,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秉德育人,不辱使命,不负重任;崇德育人,言传身教,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构建立德树人的教育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使教育内容上达到以德树人,德育为先;在教育方式上达到化德树人,科学实施,使德育入心入脑。
再次,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教战线开展的一场伟大的教育实践。立德树人不只是一个教育思想与理念,也不只是一个教育任务与目标,更不是一句空话、大话、套话,而是一场伟大的教育实践。立德树人是伟大的使命,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完成;立德树人是崇高的目标,只有通过不懈拼搏才能达成。实践实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唯一途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校,实干兴教,空谈误生,实干兴业。立德树人就是号召高教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埋头实干,积极探索树人育人的规律,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脚踏实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智、体、美的有机融合;拼搏进取,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尉天骄,王恒亮.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J].求实,2011(8):77-80.
[2]陈肖沫.21世纪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8):84-85.
[3]陈晓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