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斯卡尼《乡村骑士》看西方歌剧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2013-08-15李琦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图里浪漫主义歌剧

李琦

在19世纪最后二十年中,歌剧舞台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瓦格纳派,但在意大利,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影响,萨尔杜和布律诺的真实主义开始兴起,并迅速壮大。真实主义歌剧是19世纪末,以马斯卡尼、普契尼为代表创立的以真实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歌剧艺术,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揭露和反抗意义。

真实主义歌剧产生的历史背景

1870年意大利统一以后,民族解放运动也随之结束。但是,代表大工商资产阶级、大农业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使人民大失所望。在人们思想中,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失掉了现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意大利资产阶级的上升加剧了广大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的贫困。这一时期的维尔加等文学家,受到以龚古尔兄弟和左拉等作家为代表的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他们及时关注到了当时意大利尖锐的社会矛盾,他们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意味,力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下层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描写人性冲突,并大胆地描写人的原始冲动。因此,在文学艺术中,便产生了反浪漫主义的“真实主义思潮”。同源,真实主义歌剧流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真实主义歌剧产生出一种企图垄断话剧的强烈愿望,在舞台上表现许多生动的当代人的生活体裁。自19世纪中叶出现的真实主义思潮,至19世纪70年代到了成熟期。真实主义歌剧与文学上的自然主义和真实主义相比,具有许多相同点,例如它们都将视角转向了社会的底层,都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笔法。有时也有对于生活细节和原始感情冲动的描写,也试图以一些不协和的音响效果来描绘人物的欲求心理,然而,真实主义的歌剧滤去了几分自然主义文学或真实主义文学中的粗俗之气,多了几分浪漫主义气息,这可以说是音乐的功能在有意无意间使作品的艺术品位得到了提升。他们的作品满怀同情,其旋律优美,和声清新,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但艺术上又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和夸张的情绪。这也使真实主义歌剧往往带有传奇的性质。真实主义虽历时不长,在威尔第时代已有萌芽,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产物。其中这一体裁带有代表性的作品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就是以真实主义观点创作的一部具有影响力的歌剧。

马斯卡尼与他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

综上所述,这股文学思潮也涌到了当时意大利的歌剧舞台,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于1890年将维尔加的小说《乡村骑士》谱曲为同名歌剧,开创了“真实主义歌剧”的先河。

马斯卡尼(pietromascagni,1863年-1945年)1863年生于意大利的莱格恩,起初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后又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90年创作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从此名声大噪,1895年至1902年,他受聘担任贝撒罗德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此后又担任罗马国立音乐学院院长。1945年在罗马去世。马斯卡尼一生共写有17部歌剧,但至今仍具有舞台生命力的只有他的成名作《乡村骑士》。这部歌剧被认为是真实主义歌剧的第一部杰作。其脚本由达乔尼-托泽尼和梅纳希根据维尔加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部真实主义歌剧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瓦格纳主导动机的手法,但此剧得到成功的最大原因无疑是马斯卡尼笔下的大量生动的民俗旋律。他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引起强烈反响。作曲家以19世纪后期意大利西西里的一个乡村中两对男女的情感瓜葛,男主人公图里杜决斗身亡的故事,反映普通青年农民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歌剧音乐富于西西里岛民间风格,幕启之前的图里杜的歌声为全局音乐提供了基本格调。马斯卡尼强调旋律的叙事性,以求更贴近生活。在极具真实主义表现力的歌剧《乡村骑士》中,马斯卡尼的笔下事件、人物及场景氛围,与浪漫主义时期歌剧截然不同,它处处体现着朴素、真实,乃至粗俗和残酷。虽然也是描写爱情故事,可它反映的是出于社会下层的乡村农民的悲惨爱情,体现了作曲家在人物、场景等方面真实主义思维的流露。

真实主义歌剧对现实生活的“记录”

真实主义可以是自然的、明显的,像在荷马史诗或在民间故事中那样。因此,真实主义改变了浪漫主义的人生哲学,将现实生活作为它的表现内核,它的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在那里,无论叙事者或听故事的人都看不出高下有别的秩序等级,看不出哪些细节是应该突出的,哪些是应该省略的,他们对生活的一切现象的表现都同样感兴趣。在这部歌剧中富于浓郁的西西里岛民间音乐因素,形象地塑造了歌剧中朴素的乡村农民的形象。如前奏曲优美并带有哀婉宗教情调的旋律奏出后,在优美的竖琴伴奏中,长笛和圆号奏出了田园风格的、稍带哀愁的旋律,紧接着,图里亚图演唱的朴素的西西里舞曲风格的情歌“啊,罗拉,你如同春日之花”,成为全剧音乐的基本格调,这段曲调在后来发展成图里亚图与桑图扎的二重唱。歌剧中那首倍受人们喜爱的交响间奏曲,至今仍广为流传:小提琴在稍慢的行板中奏出宽阔安静的旋律,接着,教堂的风琴和竖琴以厚实的配器奏出隐藏着戏剧力量的新旋律,使优美的旋律中充满了宗教般的赞美气氛。其次,悲剧性的音乐旋律,在特定的、高潮性的场景描绘中,对强烈情感的描绘、情景特征的塑造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桑图扎那首著名的咏叹调“就像妈妈知道的那样”,是桑图扎内心深处隐痛的倾诉,在如泣如诉的歌声中,悲愤激动地叙述道:“就像妈妈知道的那样,图里亚图在军队服役以前,曾经和洛拉定有婚约。但当他从部队退伍回来时罗拉已成为别人的妻子。他承受不住忧伤才爱上我,也是为了熄灭与罗拉的爱情之火。罗拉嫉妒此事竟忘掉了自己的丈夫,并从我手中夺走他,使我脸上无光。罗拉和图里亚图是相爱的一对,留给我的只有哭泣。”桑图扎唱完时已泣不成声。通过这首凄婉动人的歌,揭开了悲剧的面纱,形成剧情紧张性的开端。终曲时,图里亚图演唱的“再见吧妈妈”更是充满激情,从这里开始,一步步把音乐推向紧张的高潮,直至乐队以缓慢宏大的气势演奏出悲剧气氛的旋律,使全剧在一片惊恐中落下帷幕,烘托出此剧悲剧的终结。因此可以看出,真实主义歌剧的音乐往往感情强烈,直抒胸臆。音乐中像浪漫主义时期那样的修饰成分减少了;另外一个特点是,真实主义歌剧的咏叹调往往采用长线条的旋律,这就要求演唱者有充沛的气息支持,声音要有很强的张力。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意大利的真实主义歌剧力求“客观地记录生活”,以同情、惋惜的笔调来描写乡村农民和下层社会群体的苦难命运,表现尖锐的社会矛盾,作品注重对现实的批判。马斯卡尼在作品中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正义感和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将描写的对象从神话史诗和王公贵族转向了城市贫民和乡村农民,唱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结语

西方歌剧艺术中,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这一发展进程,通过“真实主义歌剧”成功得以实现。从中不难观察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例如:浪漫主义歌剧的主要创作特征是理想性强,感情表现炽热,表现力夸张;追求标新立异,渴求如痴如醉的狂喜;力求从个人主观的角度洞察世界。而真实主义歌剧则更多是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的美好和痛苦,它不同于浪漫主义把生活、情感美化和提升;不像浪漫主义音乐家崇尚大自然,需求像镜子一样的生活写照,而是要更多地表现生活中的反面现象,表现人性真实裸露的一面,去掉种种理想化的装饰,尤其是人性原始的、野性的一面。然而,虽然两者的差别显而易见,但真实主义并不是浪漫主义的对立面,而是它的继续,或说是它的进一步扩展。正如浪漫主义是古典主义的继续一样,真实主义是浪漫主义的成就,它从打破的理想主义、从觉醒的浪漫主义中、从符合社会的低沉心理状态中进一步崛起。也由此,可以说歌剧艺术在意大利的发展,从文艺复兴思潮的兴起,到真实主义文学,到真实主义歌剧,再到新现实主义电影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我们可以从中拎出一条主线,那就是人性的滥觞,这一点也通过真实主义歌剧进一步凸显。

[1]保罗·亨利·朗格著.顾连理,张宏岛,杨燕迪,汤亚汀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3.

[2]保罗·亨利·朗格著.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3]张宏岛.欧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0.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5]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

[6]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7]孙琳,宋艳.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6).

猜你喜欢

图里浪漫主义歌剧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走进歌剧厅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