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3-08-15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摄影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形式艺术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和显而易见的独特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功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和掌握艺术理论及创作实践,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是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概括来讲,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活技能素质等。
一、摄影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摄影艺术教育,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摄影艺术课已被国家教育部列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把摄影艺术教育纳入人才素质培养的轨道,旨在拓展和重视摄影在传统的以音乐、美术为主导的艺术教育中的功能及独特作用。因为摄影艺术是要运用一个人所学的综合知识和情感来把握的一门艺术。
摄影艺术既是一种美育,又是一种科技活动。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摄影艺术教育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它能培养学生独立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去辩别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尊卑、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等等。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其他艺术相比,摄影艺术具有容易进入、易学、易会、易见效的显著特点。借助摄影艺术去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智能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其他艺术媒介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中,摄影艺术越来越显现出它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二、开展摄影艺术教育的良好基础条件
从摄影技术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7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对于摄影这一媒介从恐惧、陌生到逐渐熟悉再到熟练掌握,乃至到开始普遍与中国文化的叙事语境相结合,摄影在改变中国人观看经验和观看习惯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中国经历了一场广泛的变革。如今,作为摄影艺术,它的受众及参与者几乎超过了其他所有艺术门类,在国人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物资的丰富,以及数码影像的飞速发展,照相机在人民生活中不再是阳春白雪般的高档消费品了,其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在城市,照相机几乎和彩电、冰箱一样成了家庭的必备消费品,而在大学生中有近80%的人拥有一台数码照相机。而拍照手机的出现,更是做到了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拍照,这为在大学开展摄影艺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三、摄影艺术教育涉及的知识领域
摄影艺术是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及自然现象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接在一起的文化艺术。从摄影艺术内涵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加紧了科学与艺术的联合步伐,不仅让艺术科学化,而且使科学艺术化。
从技术的层面来看,多媒体影像和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图像所记录的物质世界通过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可能性范围大大地扩展了。这种按着理想超越现实功能的技术也是近代摄影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征。人们在这种具有极大创作自由的天地里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摄影技术在赋予了人类更大创作自由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类一个崭新的美育领域。图片、电视、电脑、网络结合在一起,使摄影成为一大科学,充分体现了横向整体化趋势。
摄影艺术理论的学习和创作实践所涉及到的知识结构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在摄影器材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中会应用到光、电、机械、物理、化学、美学等相关知识;在创作实践中更能广泛涉及到社会学、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市场学、商品学,以及历史、天文、地理、生物、植物、气象学等知识的应用;而在作品的后期制作中,不仅要了解化学、物理学,又要学会运用电脑、多媒体、数字影像技术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摄影艺术知识的教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开展摄影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科学知识的价值霸权和现实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几乎都放到了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为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灌输式教学的模式,把知识硬塞进学生的头脑,在他们的心灵中,“自我思考”、“自我想象”、“自我判断”的领域越来越小,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刻板迟钝、思想僵化。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时期,却不能给人一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诗意盎然,才华横溢的精神风貌。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这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背景的深刻影响,也有学校自身专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问题,同时,也强烈地折射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严重缺失。而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内容的摄影艺术教育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启发和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美,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与判断能力,瞬间的领悟和捕捉能力,丰富的表现力和无限的创造能力。摄影艺术是个“我影照我心”的艺术形式,只要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镜头释放,就一定会感到无限的快乐。从而,使大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摄影艺术的创作实践就是让大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他们亲自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能力。
摄影艺术教学不同于高校一般理论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因为摄影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集合体,学习摄影艺术不仅要了解基础理论,还要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就是要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脑、用心、动手的实际能力,并通过实践采风,专题创作,参加摄影比赛,参观摄影展览等实践环节,进一步开阔摄影艺术教育的视野,充分利用美育资源,把摄影艺术教育延伸到校外,扩大到整个社会,把美的欣赏、美的体验和美的创作结合起来,使摄影艺术教育活动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于摄影艺术的记录形式包括彩色胶片、黑白胶片、反转片及数字影像这样几大不同的载体。创作和表现形式又涵概了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商业摄影三大类。并能从中分解出专题摄影、纪实摄影、民俗摄影、风光摄影、人物摄影、静物摄影、广告摄影、体育摄影、观念摄影等十余种类。这就给学习摄影艺术的同学有了更多接触、认识、了解、反映社会各个层面及自然界各个领域的机会。
在风光摄影创作实践中,同学们会通过画面倾诉自己陶醉于自然的诗情,赞颂山河的美丽,咏叹天、地、人的和谐,并要做到用光影抒情,用色彩表意,捕捉大自然的光线美、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影调美、节奏美、流动美,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像世界。同时,由于风光摄影创作实践,经常需要负重远行徒步攀登到“险峰”去探寻那“无限风光”;还会经常与日月同行,摄取那精妙的瞬间,这样就会在陶冶同学们心灵的同时,又炼出健康的体魄。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专题摄影等摄影创作实践中,聚焦社会热点,反映重大题材,关心弱势群体,真实地反映生活,杜绝任何虚假等观点和信念都会始终贯穿其中。作品中会浸透同学们对待事物的立场、观点、情感;也会真实地反映出自身的学识、观念、品位,还有人性、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它会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在广告摄影的创作实践中,培养想象力则是广告创意的重要基础,直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是广告摄影的实践者要具备的两种思维方式。它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它不仅要求同学们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理论素养,还必须掌握娴熟的摄影技术,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要有商业意识,了解市场,熟悉所宣传的商品。了解消费者心理,作为实用艺术的广告摄影实践在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技能素质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而所有形式与内容的摄影艺术创作实践对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并能积极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已有两百余所大学开设了摄影专业。这就为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开展摄影艺术教育,储备了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同时,开设摄影专业教育的院校,都相应地配备了大量的专业教学设施和设备。仅中国人民大学摄影专业就拥有两亿多元的专业教学设备,8万平米的实验室,为摄影艺术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五、结论
回顾中外历史上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当代科学巨擘,很多人都酷爱艺术,并且兼具科学和艺术的两种素质,例如:我国古代发明地动仪的东汉科学家张衡曾受鸿都门学艺术教育的影响,是位兼职画家;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又是一位大科学家,早在西方产业革命前,他就设计出天体飞行工具和海底潜水运行器,在近代,美国业余画家富尔顿设计了用蒸汽机车推进的新型轮船;美国画家莫尔斯是电报机的发明者……。2001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80寿辰,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为其祝寿的演讲是《数学与美》,与之相呼应杨振宁在陈省身先生90岁生日前做《物理与美》的报告,他们对存在自然科学中的“美”进行了发幽探微。
以上诸位科学家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发明创造,这与他们所受的良好艺术教育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因此,现代心理学家、教育家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全面开拓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而当代艺术教育中的摄影艺术教育,又有别于其他艺术教育以其独有的自身特点而存在并发展着。
综上所述,摄影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它是调动大学生全部文化知识和人生体验来接受的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在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中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和非同一般的作用。
[1]林路.和谐与冲撞[M].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
[2](英)伊安·杰夫里.摄影简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林路.摄影思想史[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4]李晶晶.严怿波:摄影能安慰我自己[N].中国摄影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