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之性价比
2013-08-15周春玲
周春玲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一、大流通是读者服务之新举措
大流通是现代图书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图书馆借阅分离、分室流通,大流通模式是一种将图书馆按照大开间、大开架进行整体布局,同步完成文献的藏、检、借、阅、咨等一体化服务。大流通实现一门进出,而内部各室则完全开放。读者即可自由进入各阅览室,并利用室内文献资源的一种流通管理方式。这种服务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发挥馆藏资源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大流通能使图书馆的物流(各类文献资源)、人流(读者和工作人员)、信息流(物流过程本身)最大限度的流通。所以,大流通不仅仅是图书馆文献资料和场地环境的大开放,还包括读者的大适应和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大改革,它具有“全开架”、“以人为本”、“利用高效”和“科学管理”的较高的性价比。
某些高校图书馆要改变原来的布局,完全实现大流通模式存在很大困难。但为了与时俱进,服务模式创新,馆领导要精心策划,调整布局,对所有图书进行可冲销磁条的替换,以及设置门禁系统和检测仪等的过渡准备工作,才能全面实现大流通。大流通服务模式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其服务效率和效果优势绝对明显,大流通服务是一次图书馆划时代的服务改革创新。
二、大流通服务模式之高性价比
所谓“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性价比虽然是指商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比,笔者认为它也完全适用于衡量图书馆大流通模式的性能值与价格值比,可以反映大流通模式的可取程度的对比效果方式。在与传统封闭式流通性能的比较上,大流通具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极高的性价比,对其合理的运用会让读者得到“一站式”的“价廉物美”的知识信息与服务享受。
(一)最高目标地实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基石。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思路就是“以人为本”,它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核心,也是连接馆员、读者与服务之间的纽带。任何一个图书馆服务都是以为满足读者最大需求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体现图书馆自身价值。第一,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出现,给读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读者入馆手续简化,活动空间加大,给读者使用图书馆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第二,读者可以在同一窗口借阅不同类型的文献,不必在各个书库和阅览室之间来回奔波。第三,实施大流通后,读者可以带包入馆,实现了藏、检、借、阅、咨功能一体化服务,这种人性化服务模式和多功能服务设施给读者带来无限畅享。读者在大开放大空间中查询大量文献信息,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第四,流通窗口的馆员“首问负责制”,直到读者需求得到满足,这种“一站式”服务更加方便了读者的学习和科研,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奉行了“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提升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二)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大流通环境下,允许读者直接进入书库,读者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直接从架上选取图书,读者与文献实现零距离接触,充分发挥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实施大流通,同学科同专业的图书、期刊集中放在一起,给读者阅读行为带来极大的方便与自由,有效增加了读者借阅图书文献的针对性和阅读兴趣,减少了读者借阅的盲目性,使文献能够及时流通,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读者在开架图书前既可以自由选取适合自己需要的图书,还能广泛接触到许多原来不了解或分类不准的图书,特别是一些边缘学科、相关学科及一些新兴学科的文献资料,通过主动浏览馆藏文献资料的全貌,启发读者潜在的阅读兴趣,扩大了知识领域,激发了读者博览群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了现有读者和潜在读者,尤其可以为那些长期闲置的图书寻找到合适的读者对象,有效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学校的经费,促进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读者与学校的双赢。
(三)最大幅度地节约人力成本
实行大流通服务模式,读者办理借还手续无需在各书库进行,不必在各书库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机器端口和监控设置,减少了因人员重复设置及设备重复购买而带来的资源浪费。由于实行全开架、大空间、大格局的环境使读者对工作人员的依赖降低,大大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在实施大流通之前,各个书库独立办理借还手续,所用设备各库室一套,人员轮流值机,借阅部所需馆员多,仍应接不暇。大流通开始后,实行一站式服务,借还手续全部集中在一楼的服务台,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同时节省工作人员,文献流通与读者服务井井有条。最大幅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省的人员一方面缓解了图书馆因退休造成人员紧张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信息咨询部学科馆员的力量,使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
(四)最佳效果地提升服务品质
大流通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色得到转换,服务不再只是书刊借阅、上架、整架,他们将从这些繁重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导读咨询、借阅秩序维护、巡架、读者教育、荐书导读、文献利用率的调查分析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咨询服务和阅读指导,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不再只是借还或罚款等内容,交流的机会与内容增多,有利于及时跟踪读者需求,向文献建设部门反馈读者意见,提高馆藏文献资源质量,深化读者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品牌与质量,进而提升图书馆的地位与形象。
三、大流通模式之缺失与完善
大流通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把文献利用的自主权交给了读者,方便读者充分利用文献资源、阅览设施与阅读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但凡事难能尽善尽美,大流通也不例外,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一)书刊错位乱架率上升
开展大流通服务后,由于打破了楼层和不同书库的限制,读者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造成读者随意翻阅、频繁抽取架上图书,因不熟悉上架原则而不知道或者不能准确地把图书放回原位。有的读者将选好的文献带入其他库室时发现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又懒于返回所属库室归还,就随手放在书架上,同时书库的各个角落也能发现乱放的文献资料。造成图书错位、乱架率大大增加。由于图书不能及时归位,读者在检索机查到图书“在馆”,但按索取号却无法正常取到。也有一些读者为了自己用书方便,私藏图书。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图书的秩序化,给读者快速准确地查找、借阅图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览时经常将已借图书与馆内图书混在一起,有时读者随意放置在书架上或阅览桌上,使工作人员误当成馆内书籍整理上架,读者以为图书馆借的书丢失,进馆注销赔偿,而其他读者在架上拿到这本书后却因已注销赔偿而无法借出,这种“假丢失”现象严重影响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利用。
(二)图书破损丢失率增大
传统的服务模式是读者还书时,工作人员能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图书是否被撕页或污损,读者爱护图书的观念相对强一些,实行大流通后,入库人数增多,流通量增大,这就带来了几种后果。一是学生在阅览室内边看书边做作业,任意在书中勾画、做笔记、折页卷角或将图书中自己需要的某页撕掉据为己有。二是装订质量较差的图书在较多读者使用后出现图书自然破损,如封面脱落、掉页等。三是有的读者将食品、饮料等带进书库,边看书边吃喝,不小心将食品屑或饮料掉到书上严重污损图书。四是个别读者出于自私心理,欲将好书据为己有,就利用大流通服务模式下的便利非法窃取,有的破坏书刊中的复合磁条,有的将书扔出窗外,还有的硬性闯出检测通道,等等。这些现象既破坏了公共资源,又违反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同时也侵犯了其他读者合法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权益和图书馆的合法权益。
(三)书库管理任务量加重
大流通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学习阅读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馆借阅自习,读者的流动性大了,也更自由了。由于座位有限,部分读者为了长期占用舒适的位置,用馆内图书或书包等物占座,影响了其他读者对书和座位的正常使用,尤其在考试之前,经常出现排队、拥挤现象。还有一些读者因没有座位就将书架上的图书取下厚厚的一摞放在地上当作凳子坐,严重影响了书刊的利用率,同时有些学生,坐完书却不给放回原处,满地是书需要馆员去收拾,管理任务加重。甚至有一些读者把饮料和食物带进馆内吃喝,垃圾随意丢在阅览桌、书架或沙发上,使阅览环境受到影响。此种现象需要约法三章强化管理,违者照章处罚,净化阅览环境。
(四)读者素养急需加强
图书馆的管理大多时候都要依靠读者的自觉文明和行为习惯。图书馆实行大流通,是广大读者的福祉,但有些读者面对创新感觉不适应,认为我行我素的机会来临。个别读者缺乏信息素养,在图书馆的活动行为中缺乏自律,偷书、毁书、藏书、占座,无所不为。图书馆必须重申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更有必要对读者进行培训,做好读者的导航导读工作。培养学生人人做文明有素养的读者,在环境布置、卫生、宣传等方面创建文明整洁的阅览环境,让绝大多数的读者具有严肃、自律的心理。对极个别犯错误的读者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进行惩戒完全有必要。对热爱图书馆的读者给予评选优秀读者的表扬和奖励,奖励与惩罚并用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大流通模式时代,并将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必然趋势。在这良好的改革机制下,我们既要取其精华,也要去其糟粕,既要趋利,也要避害,让图书馆的新举措日益完善,进而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阶段高点,呈现大流通更高的“性价比”,这是图书馆人应该做的,也是图书馆人必须做的。
[1]章静平、汪咏梅.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的新问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4).
[2]李铁梅.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下的和谐阅览环境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
[3]林兰香.大流通的概念与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的实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