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3-08-15张惠玲
张惠玲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农技中心,陕西 铜川 727000)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或“黑疸”,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疾病,在发病后期形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发大量黑粉,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当受害的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玉米丝黑穗病是世界各地玉米重要的病害之一,危害性非常严重,一般减产20%~40%,严重时高达60%以上,甚至导致玉米绝收。为了有效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收入,大种植户应高度重视玉米丝黑穗病,掌握其发病规律和原因,提前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对于减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1 病原菌
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病原菌大部分在可在土壤中越冬,并且冬孢子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冬孢子黄褐或赤褐色,呈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4μm,在自然条件下,病菌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甚至长达7年以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萌发,萌发适温27~32℃,最适宜的温度冬孢子表面有细刺,若缺氧则不易萌发。冬孢子在110℃的干热下处理30min,或在65℃热水处理30min即可死亡。pH4.5~10时冬孢子萌发率较高。
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通常在苗期侵入,开花期间出现发病症状,到了穗期才表现典型症状,同株的雄、雌穗或各个果穗均易受害,表现为系统侵染的特征,但有些自交系在苗期表显出病苗矮化,在4~5叶上生1~4条黄白条纹。另一种植株茎秆下粗上细,节间缩短,叶色浓绿,叶片变硬,顶叶扭曲等症状。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成株期病穗分两种类型:黑穗型和畸形变态型。①黑穗型:受害果穗较短,一般不吐花丝,基部粗顶端尖,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苞叶完整,果穗内部充满黑色粉状,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其内部黑粉不外露,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故得名为丝黑穗。②畸形变态型:一是雄穗上单个小穗变为菌瘿,不形成雄蕊,颖片呈多叶状,雄花基部膨大,整个果穗畸形。二是整个雄穗变成一个大菌瘿,外面包被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黑粉外露。黑粉多粘结成块,不易飞散。
3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因分析
3.1 菌源的不断积累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其病菌以土壤为主要越冬场所,土壤中的菌源主要是由于不断积累所致,一是病穗成熟后散落在田间,二是农民将带菌病秸秆砍倒又堆放在田间,或将病秸秆直接饲料家畜,病菌最后又在胃肠内存活,经粪便又施入田间,并且病菌抗逆性较强,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从而不断增加了土壤中病菌量。另外,近年来,玉米使用大多数是在东北地区或西北地区繁育,制种田都是一年一季,多年连作,这样在收割时后,田间少量的病穗即直接侵染到其他玉米种子上,然后向其他地方推广种子,就将病菌也带入。
3.2 品种抗病性较差,为害较重
在田间病源菌积量较大的条件下,如果选用抗病较强的品种,一般是不会大暴发,但是如果多年种植病害发生较较轻,丝黑穗病的危害性就容易被忽视,甚至引进一些感病品种进行种植,这也为病害的发生埋下隐患。不同品种的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3.3 播种后的低温气候或苗期干旱少雨增强了病菌侵染概率
丝黑穗病是苗期侵染的病害,病菌多集中在5叶期前侵染,张庆文等报道称,由于我国各地气温差异较大,有些地方为防春旱,采取早播,将播种期提高到4月初,结果由于气温的聚变,有些地方出现倒春寒,使土壤温度迅速下降,或播后过于干旱,这样胚芽长时间在土壤中缓慢生长,就会受到病菌的侵染,最终导致病害的发生。
3.4 种衣剂的使用不当,防治效果差
目前,玉米种衣剂的种类较多,部分农民对种衣剂缺乏科学的认识,加之部分经销商了为销售产品而误导农民,在选用种衣剂或杀菌剂拌种时,将些防治丝黑穗病效果很低或无效的种衣剂推销给农民,这样用来防治丝黑穗病自然效果不理想。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耕作管理
加大耕作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品种特性、抗病性及前茬病情等,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播期,播前选种晒种,提高秋种质量,促早出苗。在秋季必须深翻土地并将病菌深埋在土壤耕作层底下,从而减少侵染机会。另外,严禁将带病的秸杆放放在田间或直接饲喂家畜,或是使用未腐熟肥放入地中,这也是防治丝黑穗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4.2 选择抗病品种
加强玉米抗病种质资源的鉴选,要选育出优质、抗病性能好的种子。同时,应在无病地区无病田间进行制种,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从而避免使用带病的品种。
4.3 及时清除带病株,减少菌源
在清除病株方面,应根据不同阶段进行清除,苗期淘汰易除弱苗和可疑苗,到了中期即喇叭口期,此时症状较为明显,即使病菌没尚未成熟,没有侵染能力,但也必须及时砍掉,到了后期,当穗变黑时,在病菌成熟而孢子尚未散落前,将病穗轻轻摘掉装入准备好的袋子中,要尽量避免黑粉散落在田间,然后带出田间外烧毁或深埋处理,禁止将病、残株散落田间或随意丢弃。
4.4 积极推广药剂拌料和选用具有防病功效的种衣剂
积极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使用种衣剂能够有效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由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种衣剂较多,功效存在一差别,因此,在生产中根据丝黑穗病的流行情况选用具有防病功效的种衣剂或杀菌剂控制丝黑穗病。经过多年的试验表明,玉米播前按药:种=1:40进行根保种衣剂包衣或使用10%烯唑醇乳油20g湿拌玉米种100g,堆闷1d。也可使用含有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拌种,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1]王朝阳,赵荣艳,孙岩,等.玉米丝黑穗病突发成灾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0,(8):23-25.
[2]齐思泉.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