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天府之都
2013-08-15董忠堂
董忠堂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在祖国的大西南,有一片神奇的国土,可谓群山连绵,密林宗宗,方圆十几万平方公里,这就是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就在这群山环抱之中,围起了一个山间大平原,肥水充沛,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富藏金银铜铁,盛产鱼米花果,胜过江南鱼米之乡。就在这千里沃野之中,躲藏着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就是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市。
我是第二次来成都了。第一次是2008年5月,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奔赴抗震一线考察,为的是完成我的一部记载抗震救灾的长诗《生命的真谛》,路过成都,对成都来说,属于匆匆过客,并未做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这次来成都是陪同省厅领导入川调研,是一件事关完善山东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大事。在一个地方连住一周,对我来讲实属不易。六天的工作非常重要,但占用时间并不多,所以就挤出了些闲暇时间,对神秘的千年古都成都进行了些许的品味和解读。
成都的神秘主要体现在他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风貌上。四川东临江西,西接西藏,北连青海和陕西,南与云贵连山接壤。从大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属于西南地区。但由于属于高原与平原分界缓冲地带,海拔较高,加上山林密布,形成了他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所以从自然生态环境上属于南北交界处。成都又是在山间大平原的北段,岷江的上游,南北自然文化的交融就更为明显。时值冬日三九季节,北方的落叶树木,在此也落叶,南方的四季常青植物,在此也会依然葱茏。北方的干燥寒冷和南方的湿润温暖在这里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我走在成都有名的古街道——锦里街上和宽窄巷子里,穿着一身济南初冬的衣服,身上的感觉分明是冬天,但看到满目的青翠和满街路边饮茶用餐的桌椅人群,又感到时在秋日。看人们的穿着打扮,分明是现代,可看到满目的木质结构和明清风格的亭台楼阁,又觉得是在古时。一个人走在这古朴的街巷里,没人认识我,看着一切都那么陌生,像一个天外来客,像另一个世界的人偷窥这个神秘的世界。有时又觉得一切又那么熟悉,像前世曾经久居的地方。这种穿越季节,跨越时空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加之那天成都又是常年少有的大晴天,暖阳抚面,温暖如初春,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疏朗和平静,思绪自然随着这或平坦或凸凹有致的石板路缓缓流淌。
成都的神秘更多地体现在入川的路途遥远,道路曲折传奇上。唐朝诗仙李白曾有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当年的李白是从成都出发,穿越大巴山,经汉中,翻越秦岭来到关中平原上的长安今西安市,这是古时最难走的出入川之路,但几乎是必经之路。如今入川,虽然路途依然遥远,但路径却四通八达,西安到成都高速公路早已通车,铁路则更早。
我们这次是乘济南去成都的航班入川的。记得是2013年的1月中旬,那天大雾像牢笼一样锁住了天空,上百次航班都已延迟。济南飞成都的班机还停在成都机场。这个季节是多雾天气,这些年越发严重,十几个省市遭受雾霾已经多日,据说那天有十七个省市雾霾严重,航班延迟已成连锁反应。我们一行十几人心急如焚,如果当天到不了成都,就有可能对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有人建议乘高铁去上海,再从上海登机去成都,可是,电话询问的结果,上海也是大雾弥漫。怎么办呢?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突然来了好消息。考虑我们工作急需,经山中医大一位领导联系,得到机场场长特准,允许我们一行改乘济南飞成都的直达航班。这是当日从济南机场飞出的唯一的一个班次。入川的成功,为我们一行带来了好运,增强了工作必胜的信心。
让成都最为神秘的还是它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成都乃西周建都之地,并因西周建都过程而得名,两千六百年未曾更名,属国内唯一。历经两千年,未遭大的战火损洗,也没经大的自然灾害,举世少有。所以,成都的文化灿烂、经济繁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名人荟萃,有其历史渊源。
一座都江堰把滚滚东流的岷江巧妙地分出了一条龙脉,途径百里川流成都市,不仅养育了川中上千里沃野,而且也让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有了千年不衰的灵气和经久不息的生机。白天我站在都江堰边,看着滚滚而去的壶口激流,我想到了百里之外的成都市。夜晚我又在成都选一处小馆临江而酌,又想到了千年都江堰。当年李冰父子是何等的智慧啊,设计并组织建设了这座举世罕见的水利工程,两千五百年川流不息。试想若没有都江堰,会有这天府之国四川的富饶繁荣吗?会有这大成都两千年古今文明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英明论断,谁能说不是来自于这千年的灵感!
如果说李冰父子利用地理优势成功治水,成为历史壮举的话,那么诸葛亮则是一位利用地理优势成功治国的盖世典范。一次隆中对,拉开了刘备匡复汉事的战略大戏,让刘备这股弱小的政治力量打造成功了西蜀之国,使群雄逐鹿的中华大地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历史大格局,遗憾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未得成功,壮志未酬身先去,而他那超人的智慧和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却得到了万世敬仰!如今坐落在成都市的武侯祠,就是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而建的。位于成都市南门的武侯祠大街,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祠内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文化气息浓厚,浸润了盖世武功。我一一欣赏着刘备、诸葛亮的文臣武将的雕塑,吟唱着武侯祠的诗文对联,让我不禁想起了诸葛先生的军事指挥才能,打仗也能打出艺术来,人乎?神乎!
出得武侯祠,就是锦鲤街,锦鲤的小吃可冠成都,成都小吃可冠全国。不仅品种繁多,有几十种之多,而且样样正宗地道。店铺虽多,门面并不大,大多三五张餐桌。店门面多以木制,桌椅亦然木制,古朴自然。临桌小酌小吃,吃得满嘴流油,吃得汗流浃背,却吃进了满腹的天府文化。吃得心满意足之后,突然来了诗兴,于是打车前往杜甫草堂,前去拜谒诗圣杜甫老先生。
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为这座和平稳定、富庶祥和、青春永驻的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许多光辉。公元759年,唐代大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举家从甘肃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在此期间,他生活比较安定,诗歌创作甚为丰富,留下诗作247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这些诗约占他全部诗篇的六分之一。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满园春色。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在,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以及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以上这些还不足以说明成都的神奇。三纵三横的街道大格局是这座不是王者的城市,倒有了几分王者气派;一个个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也为这座城市增加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商店里各式各样的商品,无论价位还是品味,都可与京沪接轨。
逛累了、睏了、倦了,坐下来再审视一下成都人,就会更加让你折服,那种从容、淡定、内敛、包容的气质,还有具有北方特色的南方口音,让这座城市就更加充满了辣辣的麻麻的神秘。这种神秘被返程的航班带到了山东省会济南,令人回味无穷,回味良久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