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研究

2013-08-15何艳玲宗成峰齐爱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井冈山革命群众

何艳玲,宗成峰,齐爱兰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100083)

井冈山时期(特指从1927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开辟到1930年2月根据地丧失的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段[1]),在开展革命斗争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动员、宣传、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壮大红军力量,扩大党的影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研究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工作思想,不仅可为新时期改进党的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提供重要指导,也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一、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和现实需要

(一)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的群众工作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群众观是指对待群众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具体包括对群众的内涵和外延、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待群众的态度的基本观点和看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经反复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和灵魂。它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观点,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由此凸显。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列宁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一步明确:“群众这个概念就是大多数,并且不单单是公认的大多数,而且是所有被剥削的大多数”[3],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群众的界定,即群众是广泛的大多数,他们身上凝聚了强大的革命性,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在对待群众的态度方面,列宁的告诫语重深长:“不相信群众,怕他们发挥创造性,怕他们发挥主观性,在他们的革命毅力面前发抖,而不能全心全意地从各方面去支持他们,这就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领袖们最严重的罪过”[4]。由于群众拥有不竭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这些特质在社会变革中将发挥决定作用。

无论是井冈山时期还是随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都坚信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和创造性,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形成的现实需要

毛泽东出身农家,熟知百姓的疾苦和中国国情,这是他投身革命后始终强调群众对于革命斗争的重要性以及在革命时期做出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中国的革命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等英明论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最直接而言是出于对党和红军的生存与革命发展的现实考虑。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后婉拒瞿秋白的邀请,提出“上山思想”。毛泽东明确表示:“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5],而在汉口的党内会议上他又率先提到“在山的靠山,在湖的靠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6]。随后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基于现实斗争的迫切需要,毛泽东毅然率领部队离开城市,踏入农村,上山革命,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第一篇章。毛泽东的群众工作思想便是在此艰难环境下,为解决一系列迫在眉睫的问题产生的。

1.上山的问题。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的农民军遭受重创,被迫向井冈山转移。当时的情形,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加上疲劳、困苦、饥饿惊慌的情绪充满了部队,战士们染上了各种疾病,士气低落。条件如此艰苦,保存革命队伍的有生力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部队如何生存下来,成了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首要考虑的事情。上山是毛泽东在综合江西省委的指示与地方党员同志对井冈山地形与革命形势的介绍之后,做出的决定:当时袁文才和王佐在井冈山建立起了农民自卫军,加上井冈山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部队若得以上井冈山休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然而,袁文才与王佐怎肯轻易让共产党上山?最终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做通了袁文才、王佐的工作,这是我们党在井冈山开展群众工作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2.在井冈山立足的问题。做好袁文才与王佐等人的工作,部队在井冈山休养自然无大碍。但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能否在老百姓中树立威信和良好的形象这是一个关系到部队能否尽快在井冈山立足,能否争取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大问题。在上井冈的一路上,红军由于补给差,不时会侵犯老百姓利益。上了井冈以后,经常有官兵不遵守纪律,让群众寒心,例如:借东西还错或者不还,常和老百姓发生肢体或语言冲突等。毛泽东深知军队纪律不严,没有群众基础,会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良,群众对工农红军的认同感低,对党的各项工作也会不支持、不配合,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群众反革命的状况。因此,毛泽东在做群众工作时十分注意方法,注重团结和依靠群众。

二、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工作思想概括起来3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严肃军纪,创建一支受民众拥护的新型人民军队

毛泽东认为,团结和依靠群众先从军队自身建设开始。他深知,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军队是根本无法打胜仗的,甚至连生存都难。怎样建设一支老百姓拥护的军队?毛泽东认为,必须加强教育,严肃军纪。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从井冈山发展而来的我军最早的纪律规定。

初到井冈山时,毛泽东多次听到群众反映有的战士借门板还错、借稻草睡觉之后不捆,还私自拿群众的东西等。对此他专门在李家坪召开全体指挥员大会,对同志们提出了要求,其中包括还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等六项内容。而为了引起战士们的高度注意,几个月后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即: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延续了前面提到的: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六项内容[7]。为了落实好这些纪律,党组织定期派检查组检查,从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对当时党内同志的行为形成了约束力,改善了党群关系,使工农红军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也让广大的党员同志和战士们逐步认识到铁的纪律对部队来说就是一种最好的宣传群众的武器。

(二)艰苦奋斗、与民众共进退,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领导全体党员同志、战士与民众同进退、共甘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服。党员自下而上无特殊待遇,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在生活中主动作表率,简单朴素,吃穿与普通老百姓无异。井冈山的生活十分艰苦,随着革命队伍的扩大,物资跟不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菜钱,花费均靠打土豪供给,尽管这样还是难以为继。《井冈山斗争》里,毛泽东感叹:“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8]65。此外,毛泽东还经常亲自深入到老百姓中去了解群众的疾苦,与群众的生活同位,这种良好的作风在群众中的宣传作用和影响非常大。

另外,随着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广泛开展,党领导红军积极地动员和宣传群众,越来越多农民群众自愿加入工农红军和党组织,党的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出身的党员占据了大多数。据1928年党的六大时统计,党员为农民成分的人数占总数的76%[9]。农民阶级加入党组织,壮大和丰富了党员队伍,使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确保了党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做出的决策也更贴近群众。

(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农民阶级,是中国人数最多的一部分,农民不起来拥护革命,革命就谈不上成功。毛泽东对农民问题早有深刻认识,并做出科学判断:“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0]37。井冈山时期,革命队伍身处农村,一方面要在物资上依靠农民,另一方面需要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壮大革命力量,农民是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土地农民依恋的生产资料。毛泽东认为:“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士兵能否永久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因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10]4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举措是开展土地革命,采取“打土豪分田地”的形式,组织发动贫农将地主的土地、山林回收之后,再按人口统一进行分配。土地和山林的具体分配方式在1928年十二月的《土地法》里有明确的说明。虽然这个初步的土地纲领不够成熟,但这标志着我们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由于党的政策的正确实施,井冈山革命割据地区一天天扩大,毛泽东欣喜地表示,“边界党的政策是正确的:坚决和敌人作斗争,发对逃跑主义;深入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帮助地方武装发展”[8]57。

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使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面貌发生了变化,被压迫的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农村的主人,广大没有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之后,生产的热情倍增,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革命军的物资也有了保障。当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农民们都真实地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是在为广大的群众谋利益,投身革命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三、毛泽东群众工作方法的特点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开展群众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充分结合了国情、党情、军情、乡情,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特色的群众工作方法,为成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一)打铁先从自身炼,军纪党风两手抓

前路坎坷,后有穷敌,共产党和红军以何来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毛泽东给出答案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先从共产党和红军自己做起。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全国各地百姓经济和政治上深受压迫,苦不堪言。在群众中树立与国民党和其领导的军队完全不一样的良好形象,不扰民、不欺民,还主动去关心群众,为群众谋利益,这是共产党和红军赢得群众好口碑的有效方式。

到达井冈之前,毛泽东就教导战士们切勿私拿群众的东西;到达井冈山之后,他多次严整军纪,不侵占群众利益,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另外,他要求保持党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积极发展农民党员……这一系列做法使共产党逐步成为一个受群众拥护的党,也使党与广大群众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二)注意倾听群众声音,切实关心群众生活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主动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思想状况、经济状况,了解他们关注的问题。只有深化对群众的认识,全方位了解群众,党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主动权,红军在进行革命斗争时才不会孤军奋战。

上门板、捆铺草、借东西要还……事无巨细毛泽东都会放在心上,除了定期委派人去检查和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他甚至不惜亲自深入群众去了解情况,听群众反映问题,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党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的典范,有着良好的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这一切得益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群众工作视为工作的重点,团结群众、依靠群众。

(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但不放松其他工作

在群众工作上,毛泽东视野开阔。他明晰了工作的主次,确定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主要工作做什么,辅助性的工作要做什么,真正做到统筹兼顾。

在认识到能否妥善解决土地问题关系到革命的成败之后,毛泽东将土地革命作为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动贫农“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地如火如荼。围绕着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个中心问题,其他方面的工作他也没有放下,如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等。毛泽东尤其十分重视宣传群众这项工作,他认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第一个重大工作,包括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宣传的方式都要得当,忽视了这些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

四、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现实启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出现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正在经历众多的考验。许多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偏离党的群众路线和科学的领导方法,不关心群众生活,不解群众所想,不知群众所需,甚至贪污腐败,与群众的意愿背道而驰。这些错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不仅偏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偏离了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还严重损害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迫在眉睫,而毛泽东井冈山时期创立的群众工作思想和方法仍然不过时,具有重要启示。

(一)积极关注网络舆情,重视实地考察,注意倾听群众声音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就是鸦雀无声”[11]。了解群众,就是要知道群众的诉求,知道他们的呼声。由于群众的数量庞大,他们的要求和想法难免形态各异,他们的声音也会千奇百怪,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胸襟必须宽广,不能只听合乎自己口味的,那些难听的话也要听。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我们党面临更复杂的工作形势: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群众有了更便利的渠道表达声音和利益诉求。同时,互联网还成为某些国家传达破坏性思想的便捷渠道,这是我们党不可忽视的环节。据最新调查,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5亿多,占据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数量惊人。及时、积极地与网民互动,认真听取网民意见,鼓励群众真实地反映情况,使之成为我们党一种灵活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和深入了解群众的重要渠道,从而可有效改善党群关系。除积极关注网民呼声之外,还需通过实地调研来增进对群众的了解,和群众面对面交流,真正关心、爱护群众,而非劳民伤财,做形象工程。只有将网络和实地两个方面的信息相结合,我们党对群众的了解才更加全面,做出的决策才更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

解民生之多艰,是我们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的工作,把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团结群众的法宝。当下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经济建设理应成为党的工作重心。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向前推进,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为:贫富差距过大、养老难、看病难、就业难、教育不公平等,件件都关乎民生。民生问题,顾名思义是直接关系百姓生活的问题,而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是四个为基本的民生问题,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对人民群众来说无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党必将获得人民群众更多的拥护和爱戴,社会矛盾也会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犹如拉动我国均衡发展的五辆马车,其中任何一辆跟不上,都会使整体的发展受影响,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党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

(三)改善党的作风,坚决惩治腐败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狠抓党的作风,使党树立起正气、严明、亲民的良好形象。党的作风是否良好,决定了党能否赢得民心,关系到党的长远发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贪污腐败,是党破解眼前严峻形势,重塑党的威信的良方。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党员干部队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党员干部在“糖衣炮弹”的诱惑下失了党性,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居安尚且要思危,腐败问题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如不及时遏制局面,严厉惩治腐败分子,群众对党的信心将会渐渐丧失,党的执政也会丧失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

“腐败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12]长期以来,群众对腐败现象的关注度很高,近几年随着党反腐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群众自愿加入反腐的队伍中来,匿名举报,甚至实名举报越来越多,互联网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反腐平台。然而,通过网络曝光和群众举报来反腐均有一定的滞后性,真正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改善党的作风,法律的完善和反腐体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党只有将反腐败常抓不懈,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才能重新树立起群众对党的信心。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我们党赢得最广泛和牢固的革命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群众工作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我们党能否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关系到能否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当前的工作,我们党应继续秉承公仆精神和实干精神,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1]汤红兵.井冈山时期人物群体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3]列宁.列宁全集(第 3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63.

[4]列宁.列宁全集(第 2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61.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0.

[6]余伯流、夏道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46.

[7]李自仁.红军在沙田[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C].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274.

[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289.

[10]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7.

[1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145.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13]李君如.论党的群众工作——兼论党的群众工作传统和新世纪群众工作的特点[J].毛泽东邓小平研究,2011(6),5-10.

猜你喜欢

井冈山革命群众
井冈山诗五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井冈山抒怀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