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课堂”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导学实践
2013-08-15杜洪彧
■文/杜洪彧
注:此文是南通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让学课堂”中教师引导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科学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创造性和探究性的学科要求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这恰好契合了“让学课堂”的本质。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形成了一些认识。现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呈现出来,与同行分享切磋。
一、让学课堂契合了科学学科的本质需求
让学及让学课堂就是教师把课堂上的时间尽量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成长。“让”是这一理念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看,让学的本质秉承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同时又更加明确地以“让学”“让学课堂”两个概念来作为教学的引领。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多选自自然科学,从科学发现的角度更适合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根据我们对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事例的研究,我们发现相当多的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合作的基础上,以自身的努力来取得发现的过程。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实行让学策略,因为只有“让学”才会有“让学课堂”,只有在让学课堂上,学生才有可能自主学习从而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但让学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因为我们的小学生还难以做到真正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这个时候教师的导学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让学课堂背景下的教师导学实践分析
如果注意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让学”与“导学”有着十分奇妙的关系,一方面“让”与“导”存在着一定的相反关系,“让”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削弱,而“导”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加强;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又看到让与导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因为教师让学之后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导学又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充分理解这一点,我们选择了小学科学的一则教学案例。
人在呼吸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没有道理?学生首次遇到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异口同声地说:“有道理”。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教师此时必须第一次发挥导学作用,提出问题:“空气中只有氧气吗?”学生的认知平衡一旦打破,猜想就发生了。这个时候教师必须主动让学,而让学之后学生也确实能够有所发现,比如说有学生提出空气里肯定还有二氧化碳,因为人呼出了那么多的二氧化碳;有的学生说人吸进去的氧气有可能不会全部用掉,所以呼出来的里面肯定也有氧气……但这个时候学生还是无法寻找到最后的结果,教师需要进行第二次导学。笔者做了一个实验:同时点燃两根火柴然后吹灭,一根留在空气中,一根放到装有氧气的瓶子中(事先告诉学生里面是氧气)。让学生观察现象:留在空气中的自然熄灭,而放在氧气中的则复燃了。学生在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会自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两者会有不同。而教师则给予解释:一个纯氧气的环境可以让余星的火柴复燃。随后继续进行让学策略,事实上学生此时也确实能够顺利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的情境,他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反观这一教学过程,我们看到的是让学与导学的有益互动、互相补充。
三、让学与导学的有效互动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让学应当是教师的一种理念选择,而导学则应该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智慧体现。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时刻要有让学的意识,只有教师让学,学生才会有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因为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还没有可能突破教师的要求,主动地去寻找自主探究的机会与勇气。或者说,只有教师让学,学生才可能有自主的机会。而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必须能够及时判断出来,否则就会无法把握准导学的机会。譬如上面所举例子中,如果问题提得过早,则学生还没有产生问题意识,这个问题的价值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提得过晚,则容易错过学生的探究热情。再如上面所做的实验,其实也可以通过语言提醒,但那样就失去了让学生深入探究的好机会,因此我们认为这是导学策略的一种良好体现。
总的来说,让学理念下的让学课堂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必然选择,而导学则需要教师的经验与智慧作为支撑。如果这些工作做到位,那让学与导学就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