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员应急心理素质的培育
2013-08-15李景山
李景山
(1.哈尔滨工程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科技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当前,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被高度重视,对实验室突发事件防控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国家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1]实验员应急心理素质是实验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是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重要保证。
1 实验员应具备的应急心理素质
实验员的应急心理素质是指实验员在实验过程中处理突发意外事件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潜能、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诱发突发意外事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因素:(1)安全意识淡薄;(2)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有缺陷;(3)基础条件落后,安全设施未达标;(4)安全责任追究未落实,措施不到位,处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5)应急能力差,处置不当[2]。尽管实验过程可以控制,但是因个别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时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特别是带有危险性、对人身有伤害性的实验器材或材料的使用,更增加了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实验员在突发事件中要保持应有的良好应急心理素质,才能够对突发事件处置得当,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的损失。
1.1 良好的认知心理素质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麻痹的心理。在实验中,学生因心理压力大,就会产生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很容易导致操作不当,引发意外事件。如果实验员在各种复杂、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举重若轻、临危不乱,学生就会信心倍增,也容易化解意外事件;反之,如果实验员惊慌失措,势必影响学生的信心。这时候实验员则要具有比其他人更好的认知心理素质和应急处置的基本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出现的意外特殊情况。
1.2 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人的活动被理解为心理的外部表现,人的活动方式被理解为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人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人的心理素质的差异,使人们在相同的环境下心理活动不同;而客观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引起人的心理活动的变化。”[3]只有沉着、冷静,才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近年来,很多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发生过安全事故,给高校与科研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比如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明火、烟雾、化学气味等一些意外情况,容易导致实验人员慌乱,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处理,反而会酿成安全事故,导致更大的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所以说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对实验员处理应急事件有直接的影响和良好的帮助,能够使他们拥有冷静的头脑,采取准确的操作动作,妥善处理突发意外事件。
1.3 坚定、果断的心理素质
坚定、果断的心理素质源自于行动的勇气。勇气能调动人身心的巨大潜能,而这种勇气应该是经过细致思考的意志行为,并受智力的理性控制。果断的处置是在正确判断、下定决心之后。处置工作要及时、高效、坚决,胆大和心细也要同时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有卓越智力作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这种胆量的表现,不是敢于违反事物的性质和粗暴地违背既然性的规律,而是在决策时对天才(即准确的判断)迅速而不假思索地做出的较高的决定予以有力的支持。”[4]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必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来保护实验相关人员及实验室设施,这就要求实验员心理素质过硬,即使有预案也不能因循守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有变通性和创造性,能在短时间内建立立体思维,及时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置,而犹豫只会贻误处置的时机。
1.4 良好的意志品质,强烈的责任感
实验员不仅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还要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解决步骤和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严格要求,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发生意外情况要防微杜渐,时时提醒做实验的学生必须按规程操作,即使实验过程既复杂又麻烦,也应该严格按操作规程做,不贪图省事,否则会使学生陷入危险环境中。拿破仑说:“一个统帅最主要的条件是冷静的头脑,要能接受各种事物的印象,决不为好消息或坏消息所迷惑。”[5]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帮助实验员敏锐、全面、准确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强烈的责任感能够提高决策风险的承受能力,促使实验员在应急情况下做好组织、协调。
2 应急心理素质培养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室数量剧增,实验室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凸显了实验员在突发事件中良好的应急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当前实验员培训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完善,实验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2.1 认知心理素质弱,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各高校及科研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有投入、无产出的现象。由于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像生产企业那么直观和突出,所以一些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往往被人们忽视。”[6]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心理素质弱,安全意识没有建立起来。
2.2 原则性不强,存在松懈心理
由于实验员要进行步骤冗繁且枯燥乏味的前期实验准备工作,在长时间没有出现大事故的情况下,容易使他们放松对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相关的安全告知。2010年东北某大学28名师生在实验室感染了布鲁氏杆菌传染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实验员的原则性不强,在实验的时候没有戴手套就开始了实验,实验完毕后洗手时又没有经过消毒液消毒。这些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往往导致大的安全问题发生,最终酿成重大事故。
2.3 防范意识不强
实验室的安全防范工作也是关系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实验室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需要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例如2005年吉林市一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由于相关人员缺少环保防范意识,又缺少相应的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和经验,导致松花江水被污染。在实验室中实验员更应该有强烈的安全和环保防范意识,特别是化学类实验室内存放着很多危险化学试剂,必须做到把防范工作放在第一位。此外,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安全事件也非常重要。
2.4 应急能力差
“在灾难来临时,是冷静分析、沉着应对还是过度防范,与人的遗传素质、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教养程度等相关。每个人应激强度、情绪反应方式、行为模式不同,每个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水平、心理调适能力各不相同。”[7]其一,处于突发意外事件中的人,当看到平常所依赖并熟悉的环境变得面目全非时,便失去了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了大难临头的感觉,因慌乱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其二,由于突发事件容易使人无所适从,一些有毒气体会使实验人员中毒或神经系统受到麻痹,使他们大脑供氧不足,思维活动受到限制,致使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所以,实验员心理素质必须不断锻炼、提高,才能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2.5 自卑的负面心理效应
由于主观思想意识的作用和客观上有的学校对实验室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实验员在科教系统中的地位低、待遇差,造成一些实验员存在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以至于工作中缩手缩脚、工作效率低,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才智和创造力受到压抑。自卑心理会削弱实验员的意志,慢慢地淡化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消磨他们的信念。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放松安全防范要求,为意外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3 应急心理素质的培育路径
实验员除了动手能力要强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要反应灵敏、判断准确、行为果断、动作迅速。这些心理素质的强弱尽管有先天性的因素,但大多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训练获得。因此,“对实验员的应急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救助实验人员及处理灾难性事故与事件,给受害人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必然的应对策略。”[8]
3.1 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教育
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加大对事件危害性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这是培育实验员应急心理素质重要措施之一。“人们通过认知活动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然后应用这种知识结构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而每个人的认知结构又都是个人生活经历的产物,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一些对周围世界的信念和假设,这些信念和假设会影响他对事物的评价、情绪和行为,并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9]。在对实验员进行应急反应教育中,要提高实验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促进实验员能够运用最有效、伤害性最小的方法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同时使实验员能够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做到时时注意安全、事事保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安全救助能力。
3.2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心理素质
实验操作上具有一定风险的实验室,必须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体现保护实验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编制应急预案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应急处置目标。应急处置目标包括:发出警报、进行疏散、组织抢险、救助伤员、维持治安以及评估事态进展以确认是否请求救援等,使安全事故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
预案编制应体现科学性、实用性。科学性就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统一、完整的应急处置方案;实用性就是应急处置方案应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便于操作,起到准确、迅速控制意外事件的作用。
3.3 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坚强的意志
实验员虽然不是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角色,但是却对教学、科研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重点培养他们的危机意识及协调、沟通的能力,只有具备危机意识和协调、沟通的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10]实验员要真正承担起职责,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坚强的意志。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和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是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坚强的意志的前提。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自身修养的关注,有意识地培养沉着冷静、严谨细致的习惯,并通过适应性锻炼,培养果断、坚强的意志品质,以胜任实验工作岗位。
3.4 加强危机教育,提高应对能力
危机作为一种不常见的冲突状态,人们对它的特点、严重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感到陌生,在危机中往往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无以应对。因此,“必须对人们进行处理危机知识的教育,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认识水平,使人们了解危机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并应用适当的危机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应对危机、提高自身处理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危机,克服或减少危机给人们带来的损害。”[11]面对同样一件事情,因个人的心理、经验等的差异,有些人积极关注,有些人情绪焦虑,有些人消极逃避。但是通过危机教育,可以使实验员提高防范意识,在面对突发意外情况时做到心中有数、遇乱不惊。
(References)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贺湖.中小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8):33-35.
[3]金天城.浅议火灾中人员的心理行为对安全疏散的影响[EB/OL].(2009-12-7)[2012-05-20].http://119.china.com.cn/txt/2009-12/07/content_3282275.htm.
[4]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64.
[5]于戈.拿破仑论统帅的品质[J].领导科学,1986(5):35.
[6]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165.
[7]昌延力.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调节[J].科学大观园,2004(1):39.
[8]邢娟娟.浅谈应急心理干预对事故影响的作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6):73-77.
[9]徐鹰.针对薄弱环节 重建认知结构 优化心理素质[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72-75.
[10]时胜利,崔洁.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增刊4):175.
[11]包晓.应急心理干预机制建设探析[J].经济师,2009(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