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3-08-15代显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校教学

代显华

(成都学院实验技术中心,四川成都 610106)

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高等学校重新审视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途径。近年来,成都学院深入开展“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产业调整和发展为依据,打破校内学院、学科、专业的限制,按二级学科相近相邻原则,组建跨学院、多学科、多专业的人才培养平台,深度开展“政产学研”的交流合作,构建学校与社会、政府、企业“四位一体”的高效互动机制,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整合校内资源、争取政府资源、吸引社会资源[1]。整合校内资源,即:整合相关专业共同具有的产业类课程,集中在平台上实施教学;整合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实验室条件,并不断推进平台建设所需的教学资源建设;整合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争取政府资源,即充分利用“学校是成都市办的唯一本科院校”属性,重视政府因素,仔细研究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并准确把握政府关于社会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源,即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针对部分学科、专业设置脱离产业需求和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的问题,吸引产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参与平台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针对部分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上手慢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产业优秀人才进入平台担任“双师型”教师;针对学校资金不足和企业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产业资金进入学校共建实验室、实训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第一,产业发展和需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打破过去只是将学业最后阶段的实习、实训放到企业的方式,而是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第二,多重角色演绎教学,“大专业平台”上有4类人具有双重身份:教师既是平台的专业教师,也是平台上创业园区和科研园区的骨干;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或者专家既是官,也是平台的教师;企业领导或优秀技术人才既是产业的行家,也是平台的教师(或投资者、合作者);学生既是平台上的学习者,也是平台产业参与者(或技术员)。这种多重角色在“大专业平台”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融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得到落实。第三,构建“政产学研”有机链,对接社会产业发展。通过行政与企事业人才双重身份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产业合作化,教师的科研项目研发、学生的学习和实习等一系列行为,形成“政产学研”合作机制,达到了学校对接社会产业发展的目标,积极促进学校的发展。

“大专业平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条件、师资、管理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2]。

2 “大专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1 设计主线与设计原则

学校科学界定“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专业平台”实践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所以,学校以“行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设计主线,按照“符合行业要求,校内实践与行业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2.2 “大专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通过学校与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途径,利用校内外教育环境和资源,以行业意识、行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构建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行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和国际合作教育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3],满足“大专业平台”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是行业综合实践的基础,行业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环节,创新创业实践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和创业能力养成的关键,国际合作教育实践环节,是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必要途径。

(1)基础实践平台。以校内公共基础实践场所为主搭建,主要承担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基础课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行业意识和和行业素质。

(2)专业实践平台。以校内“大专业平台”实验室和与行业共建的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为主搭建,主要完成专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通过专业实践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行业实践能力。

(3)行业综合实践平台。依托校外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主搭建,主要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行业项目课程实践、毕业设计、行业项目研究等综合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训练,进一步培养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社交处事、经济分析等行业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行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4]。

(4)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平台和校院两级创新开放实验室为主搭建,主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实践活动等,通过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创业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5]。

(5)国际合作教育实践平台。依托国际合作教育搭建,主要开展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项目、海外培训与交流计划,国外企业实习等,着重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3 “大专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实现“大专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

3.1 完善校政企合作机制

积极谋求成都市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借力政府对企事业单位的职能影响,组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重点单位和学校三方相结合的平台建设委员会,做好合作方案。组建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单位和学校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与行业单位合作共同制定实践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行业课程实践项目和行业研发项目;行业综合实践阶段,采用员工式的“顶岗实习”或“项目设计与研发”的实战方式,严格学生综合实践环节管理,评价实践效果[6]。联合企业单位,以新技术合作和人才需求为切入点,明确运作方式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1)企业在生产场地、水电、税收等方面可获得政府政策优惠和学校大力支持;

(2)企业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系统而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所有实践项目都按生产环节来安排;

(3)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新技术研发,研发成果可由企业直接转化为生产产品;

(4)学校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支持企业所需教师在企业兼职;

(5)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协议,实施“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企业优先选用优秀人才,学校承担企业员工培训等[7],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机制实现深度融通。

3.2 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整合

积极整合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使校内实践和行业综合实践相辅相成。减少认识性、验证性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加行业课程实践项目和研发项目,并将其纳入实践教学大纲,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在行业综合实践中设置行业课程模块,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与研发、应用项目之间的比例。

3.3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整合校内资源,建立校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推行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服务量大面宽的学生,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8]。合理调配资源,增加实验室投入,建立“大专业平台”实验室,师资、设备均可共享,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9]。通过吸引社会资源、校政企合用、政企人才双重身份参与,共建校内实践教学中心16个、校外实践基地190个,形成可满足全校学生实践需要的教学基地网络。利用成都市大学生创业园区、四川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平台,以及学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大学生SIYB创业培训基地、创新工作室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创新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先后与国内20余所院校、相关公司建立开展长期合作协议,还建立国外实习基地。比如在美国建立孔子学院,在新西兰建设国际校区,与泰王国合作设立诗琳通泰国语言文化课堂等,为师生拓展国际化视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4 构建ECOC学生创新创业机制

学校着力构建ECOC(教育+竞赛+实践+资金扶持)学生创新创业机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1门必修课、2门选修课的创新、就业课程,开展知名企业进校园、校友讲堂、创业讲堂等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科创杯”、“挑战杯”等科技竞赛和各级创业计划大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化、基地化、专业化、长效化”,帮助学生注册公司,进驻成都市大学生创业园区[10]。

3.5 深入实施教师发展工程

引进或录用专业教师时,优先引进和录用,“双师型”或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并在资金、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内培力度,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与交流计划、国内重点高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计划等。建立校政企共建“双师型”师资培训与交流计划工作机制,一方面,把行业专家请进来作为兼职教师,培训教师、指导学生;另一方面让学校教师走出去,到行业单位顶岗工作,积累专业实践经验,提升教学水平[11]。

3.6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着力推动“面向行业、基于问题、基于案例、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加强与行业实际的联系,采取项目带动,做与学结合,以现场教学、互动式教学、建构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12]。在考核方式上,重在考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改变传统单一笔试考核和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采取笔试、实践总结、项目作业、综合作业、现场答辩、作品(产品)创作、表演汇报、个体考核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等考核方式。

3.7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特别是加强行业实践阶段的管理、建立行业实践管理保障机制,是“大专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成功的关键。学生进入行业实践,须签订学校、行业、学生三方协议,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行业单位按本单位员工的要求,对学生实施教育与管理,学生必须尊重行业文化,严格遵守行业安全管理规定和各项工作制度。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教学、讨论和答疑等,行业导师由行业高级技术人员或专家担任,主要负责实习、专题设计、行业项目实践与研究,以及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的指导。加强教学过程评价,实施动态和全过程的监控[13],注重学生在行业的学习及表现,并及时分析评价信息,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行业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4 改革实践的初步成效

“大专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大大提高。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中完成的比例达到74.7%。在校学生8项创业项目入驻成都市大学生创业园区,如美术学院学生创办的成都豆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IDO 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创建的盛颐视觉品牌设计有限公司等。

学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成效明显,也进一步吸引了政府、企业、社会对于学校的关注与投资,形成了良性互动。如成都市重新调整了东部新城文化创意园区规划,把我校文化创意平台纳入该规划区中。成都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动漫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软件名城(成都)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落户我校。原成都铁路中心医院(三级甲)整建划转,并挂牌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某著名汽车公司与我校共建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分院),还有成都市成量刃具量具集团公司成为我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都市拟出资在我校建设新西兰国际校区等。

5 结束语

“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特色鲜明,实践成效明显,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和完善,以期把“大专业平台”打造成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品牌。

[1]周激流,赵钢,唐毅谦.关于构建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16-17,13.

[2]唐毅谦,曾玉玲,陈琳.建构大专业平台创新课程体系:以成都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52-155.

[3]周激流,赵钢,唐毅谦.以大专业平台整合资源建立三方互动育人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48-49.

[4]郭亚利,冯辉宗,穆仁龙.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24-326,333.

[5]陆源,厉旭云,叶治国.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1-16.

[6]朱睿,陈琳,唐毅谦.打造“政产学研”特色的大专业平台培养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98-100.

[7]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8]刘军山,黄启来,苏学军.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58-160.

[9]叶卫红.面向产业发展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大专业平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17-19.

[10]柯玲,刘吕高.高校德育创新与发展成果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1]王爱侠,张燕,刘钰.基于“卓越计划”下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31-34.

[12]夏定元,徐华中,李琦.构建基于问题研究的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8-10.

[13]郭瑾莉.完善地方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策略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61-163,167.

猜你喜欢

专业学校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校推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