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基金会筹募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3-08-15飞,李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筹款校友大学

司 飞,李 晶

(1.中山大学 人事处;2.中山大学 财务与国资管理处,广东 广州 510275)

我国大学基金会筹募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司 飞1,李 晶2

(1.中山大学 人事处;2.中山大学 财务与国资管理处,广东 广州 510275)

基金会是一种募集社会捐赠资金,用于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独立的法人组织.作为一种介于政府与公民个体间的社会慈善组织,它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活动,对调节社会贫富悬殊,聚集财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起了巨大的作用.而大学基金会作为通过基金的保值增值来服务于大学教学科研和设施建设为目的的非公募基金会,则更具有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使命.从大学基金会发展存在的外部、内部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大学基金会筹募工作的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其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大学基金会发展的一些建议.

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筹募

基金会是一种募集社会捐赠资金,用于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独立的法人组织,是一种介于政府与公民个体间的社会慈善组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形式,其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基金信托性的基本属性[1].

传统中国的民间,一直有着乐善好施的美德及慈善传统,然而基金会这种新型公益性组织形式作为一种外来事物被引进我国,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1年7月,新中国第一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成立揭开了现代意义上基金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随后,宋庆龄基金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以基金会之名的组织层出不穷,涉猎众多领域,1988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基金会法规——《基金会管理办法》.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财富总量呈现巨幅增长,与此并存的是一个基金会迅速发展的喜人景象.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2005年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这些相关制度的陆续出台,亦为基金会的发展构筑成了一个较为健康完善的法律政策环境,并激发了社会各界通过兴办基金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

1 大学基金会的衍生背景

卡内基在谈到最佳的捐赠领域时首选的是“巨富之人建立的大学”[2],如果要将自己的财富用于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那么,大学是一个永远都可以大有所为的领域,无论是创办大学,或是为已有的大学锦上添花和拓展新的项目,都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

在美国无论商界富豪、政坛名流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向大学进行捐赠的意识,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将各式各样的私人财产捐赠给大学,这些行为客观上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为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对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高校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对这些资产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运作,在这种社会需求下,大学基金会应运而生.它承载着美国悠久的慈善文化和传统,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为之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作为一种非官方的民间力量,它承载着美国“小政府、大民众”的深层文化观念,根据历史的变化活跃在高等教育大舞台的中心或边缘.美国大学面向社会筹措捐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70年前著名的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的成立及筹款事迹[3].

而在我国,大学接受社会捐赠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在中山大学康乐园中矗立栋栋的红楼,斑驳雅致的砖墙,古典的楼檐布局,就是前岭南大学时期的历史与当代社会有识之士慷慨解囊的完美结合.

2 我国大学基金会筹募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在高等教育成本中比例和作用的逐渐减弱,高等教育成本来源已经朝着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向发展,作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主体之一的社会捐赠,也呈现出逐年递增之势.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海内外一些团体和友好人士对高等院校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4].为了进一步拓宽筹资办学渠道,解决经费短缺的难题,我国不少高校也开始重视社会捐赠在高校成本分担中的作用,相继成立了基金会、董事会等,采用更为专业化的管理来更好地筹募资金.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大学基金会有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以及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等.但是相比美国等西方大学基金会的发展和运作现状而言,我国大学基金会的资金筹募工作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保障、组织机构状况、捐赠数量及捐赠来源、投资运作方式等方面还有不少的差距,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

2.1 外部环境问题

(1)对高等教育的捐赠意识的有待培养.中国人向来是有着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捐赠传统,比如在过往的冰灾、地震灾害面前的表现出来的大爱无疆、慷慨捐助等诸多善举,然而对于高等教育的捐赠意识却仍有待培养。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认为高等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家财政经费投入教育事业的滞后,人均教育经费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这对我国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是远远不够的.

(2)面对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变化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形势的走向,我国政府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投资市场的法律和条例,使得整个投资环境已有改善,但还不尽理想,对于大学基金会而言,还存在投资方向、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等的不明确及风险较大等问题.

(3)金融危机和潜在的经济大衰退的威胁,使得大学基金会面临着潜在捐款人缩减慈善预算的问题.

2.2 大学基金会内部问题

由于我国大学基金会起步较晚,筹款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存在着内部监管、工作理念和工作程序上等不足.

(1)缺乏对捐赠来源合法性审核的法律监督机制,以及一个有效的、透明的体系来管理和监控资金的使用,同时对基金保值增值投资运作缺乏有效管理.

(2)在工作理念方面,主动出击的意识不足,筹募理念还不够先进,长期以来形成“募捐=乞讨”的观念,同时,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专业素养不高,学校领导层面对筹款工作的投入和重视度还不够.

(3)在工作程序方面,捐赠渠道不尽通畅,缺乏与院系的统筹协调机制,使得大学内部各部门间的筹款信息交流不畅.

(4)自身组织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例如理事、监事等治理结构不合理和责权不清,机构配置的不合理等.(5)高校之间对于捐赠资源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由于高校捐赠的重点大都放在大额捐赠,造成相对的资源稀缺.

3 我国大学基金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3.1 政府及政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

(1)教育、慈善事业和基金会管理层面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对于教育、慈善事业和基金会管理层面,我国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已日趋改善,这将为高校筹款事业奠定政策层面的良好氛围:例如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订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这是高教经费来源中第一次确立了社会捐赠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政府全面承担转变为政府、社会和家庭三者共同分担的局面.再如,从1988年国务院颁布第一部《基金会管理办法》,到2004年新《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出台,再到2005年举行中华慈善大会,公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大学基金会的筹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政策导向.

(2)对社会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逐渐增多

我国政府在对社会捐赠免税和其它优惠政策方面已逐渐增多,2007年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其中提到我国企业捐赠税收优惠由3%增长到12%,相对比美国约5%的比例要高,这对于鼓励和营造社会捐赠亦有较好的推动.

3.2 校友捐赠及群体影响力的扩大

校友是大学的最大财富,校友资源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校友捐赠是目前高校社会捐赠的主体,是高校社会捐赠中特殊的群体——校友对母校提供的物质、智力、精神等方面的捐赠[3].

近年来,越来越多私有财产和中产阶级涌现,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毕业的中青年校友,这个群体通常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慈善观念也在其意识里日益被树立及加强.例如浙江大学著名的旅美校友段永平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他曾说过“投资是我的爱好,慈善才是我的工作”,但实际上他的投资与慈善密不可分.2005年,段永平和妻子刘昕成立了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 Foundation.把他拥有的一些股票捐到这个基金里,基金的主要慈善方向是教育领域.2006年,段永平和“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以个人名义联手向浙江大学捐赠4 000万美元,支持教育事业.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校友愿意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母校筹款,这类的志愿者服务是筹款活动成功的关键.例如:中山大学中文系校友骆驰先生,长期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也正是通过他的引荐,香港道德会自2007年起在中山大学捐资设立了“中山大学香港道德会助学金”,正是由于校友们慷慨资助,不仅使多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也延续着其与母校间的情感.因此,如果能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年度捐赠或制定目标群体相关的校友捐赠筹款方案,为关注母校发展的广大校友搭建回报母校的平台,则必将会为在校园里培养捐赠习惯、营造捐赠氛围、拓展捐赠渠道打下扎实的基础.

3.3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认为,企业家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有三层境界:“第一阶段是关心我捐了钱、行了善有没有人知道,对我有没有意义,第二阶段是关心我捐的钱有没有真正去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有没有被慈善组织滥用,第三阶段是关心我所做的事情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最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而我接下来还有哪些可以做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进入到第三层境界,对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会更大.”在过往的雪灾、地震灾害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责任话题被关注,一些大企业开始注重社会形象,考虑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将公益与自身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例如3M中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就贯穿在日常研发、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以教育、交通安全、公益、环保为平台,3M中国持续开展着各类企业社会责任项目,“3M创意奖学金”、“3M高校学生创新论坛暨研发探秘活动”等项目都在不断完善着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网络.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大学筹款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平台,大学基金会亦可抓住这个机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向企业开展资金筹措的方案.

3.4 投资运作市场的日益规范

虽然我国的整个投资运作环境还不尽完善,但投资市场不断完善和不断涌现的新投资手段、金融衍生工具和专业投资机构,以及金融海啸中的一系列救市措施,还是为大学留本基金的健康发展逐步创造了一定有利的外部条件[4].随着我国大学基金会所面临的外部机遇的层出不穷,在抓住机遇的同时,高校自身的筹款重视度的亦在同步提升,纷纷建立起其在筹款方面的长远目标、价值观和战略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和管理细则,这对促进社会捐赠对高校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完善大学基金会筹募工作的若干对策

针对我国大学基金会在筹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就大学基金会组织架构的完善和专业人员队伍的配备、筹款理念的转变、校友资源的拓展以及加强基金的规范运作和保值增值的有效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大学基金会筹募工作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4.1 组织架构的完善和专业人员队伍的配备

完善大学基金会校院二级筹资管理体制,可以使大学基金会在宏观层面和学院具体层面都可以对捐赠项目进行调控,有利于统筹管理同时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并让更多的专(兼)职人员充实到基金会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注重加强对基金会现从业人员的培训,改进服务意识,提升募捐理念,打造一支筹资理财的专业队伍.

4.2 筹款理念的转变

美国著名筹款咨询专家Ken Burnett说:“筹款不等于要钱,我们要做的是使人们信服,他的捐赠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筹款实际上是一个激发热情的过程[5].

大学基金会要转变筹款理念,合理定位,培养大学基金会独特而又有公信力的公众形象.首先是对大学筹款性质要有清晰地认识,大学捐赠表征着社会与大学的伙伴关系:捐赠者出钱,学者出力,使大学与社会为着共同使命做出更卓越的贡献.对大学捐赠实际上是一个“扶强”过程,“扶强”意味着你做的越好人家给予你的就越多,因此无论筹款宣传、筹款定位,还是筹款人选的选择,都要首先考虑这一原则.其次要建立与捐赠者的长久友谊关系,从业人员要经常站在捐赠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其视为可信赖的朋友,和他们一起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再次,要树立双赢的理念,大学基金会不是丐帮而是合作伙伴,捐赠行为是一种双赢的行为.有了这种理念,基金会筹募人员则会更加从容,在接受捐赠时也能表现得不卑不亢.最后,要树立可持续的理念.大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基金会的工作也要保持连续性,要能源源不断地为学校的发展筹募需要的资金.

4.3 校友资源的拓展

大学基金会在筹募工作中要特别注重校友资源的拓展: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的校友数据库,为获得校友筹款提供扎实的基础数据;二是建立捐赠校友的联系回访制度;三是要发挥基层校友组织的力量,四是要加强对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建立独特捐赠文化,积极培养校友的捐赠意识.

4.4 加强基金的规范运作和保值增值的有效管理

根据大学基金会的特点,大学基金会的基金管理应重在制度建设,为规范大学基金会的基金管理,应该加强基金会内部运作的监督,把基金增值效率作为检验基金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来加强基金运作管理和提高基金使用效益,确保基金会保值增值运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管理:加强基本预算的管理,严格预算控制;加强基本建设资金和专项经费的管理;加强基金运作的风险管理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的日益规范和完善,公民意识和行善意识的逐步兴起,基金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必将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在未来的二十至三十年间,大学基金会必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借助大学的人文环境和影响力,在制度建设和人员配备完善上下功夫,以期能动员社会广泛的积极力量做好筹款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1]Li Yao,John Whalley,Zhang Shunming,et al.The Higher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and Its Global Implications[J].The World Economy,2011,34(4):516-545.

[2]安德鲁·卡内基.财富的福音[M].杨会军,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3]乔海曙,许国新.校友捐赠和高校发展-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教育科学,2006(5):50-52.

[3]王名,徐宇珊.基金会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孟东军,陈礼珍,张美凤.中美大学教育捐赠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54-56.

[5]黄建华,游睿山,宗菁.高校基金会筹款营销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58-61.

On the current Chinese universities foundations’fund-raising status-quo and its outlook

SI Fei1,LI Jing2
(1.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Sun Yat-sen University;2.Office of Finance and University Assetst,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Guangdong,China)

A foundation is a non-governmental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an independent legal entity,which raises fund donation from community to subsidize social welfare.As a social charity organiz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itizens,a foundation is involved in social wealth redistribution activities,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adjusting the social disparity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gathering the wealth on developing social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A University Foundation,as a non-public foundation,has a special mission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college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acility construction by means of preserving and increasing the collected fund's valu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briefly analyze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obstacles encountered by domestic University Foundations.Moreover,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of University Foundations’furth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re provided.

university foundation;social donation;fund raising

G648

1007-5348(2013)08-0072-05

2013-06-12

司飞(1981-),女,广东韶关人,中山大学人事处人事科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人力资源及教育发展基金的研究.

(E D.:X, J)

猜你喜欢

筹款校友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校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