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及借鉴
2013-08-15杨国良
邵 华 杨国良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068;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走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道路成为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职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从范畴上包括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合作机制,从主体上包括学校、学生、行业、企业、政府、家庭、公众和主管机构,从内容上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实施、岗位培训与实验实训、师资培养、产学研合作、技术研发等。合作办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优势的教学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提升高职办学质量,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追求总量规模扩张的“浅水区”向提高办学质量的“深水区”过渡的关键时期,教育部有关文件和教育部领导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上质量、要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从理论视角看,高职教育如何实现与区域经济的联动,仍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实践视角看,多年来众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领域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在合作机制、办学模式、运行与监控、资源共享等方面仍在不断探索之中。校企合作办学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众多成功经验证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体现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紧密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对国外合作办学先进经验进行有效的归纳吸收,结合我国实际,对于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进程,尤其是实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高职校企合作的实践入手,对国外成功的合作办学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其成功经验,结果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策略和提升的设想。
二、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一)双元制
双元制又称为双轨制,是指同时在两个地点,通过企业和学校两个施教主体组织教学,学员一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训练,一面在职业学校里学习专业理论及普通教育课程。双元制合作办学是德国主要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双元制办学模式中,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职业学校只起配合和服务作用,主要教学活动是在企业里进行,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 至4 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 至2 天的理论教育。其中,企业培训实践包括工业教学车间培训、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办公室和服务业系统培训和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学校的理论教育中60%为专业课,40%为普通文化课。
政府在双元制办学中行使着重要的宏观管理职能,并联合学校和企业实施三重负责制。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岗位和技术培训,同时进入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校企相互交叉、有效衔接的办学模式,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标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工人和基层管理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合作培训模式。为构建逐层递进、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德国政府及职业教育主管机构结合本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和企业人才需求,在吸取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度,进一步拉近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距离。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企业岗位培训和学校理论学习,学生2/3 的时间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1/3 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学生与培训企业签订学徒培训协议,企业专派一名能工巧匠指导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生在学徒期间享受一定的工资补贴。
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体的培训内容由合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制定,培训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培训的内容就是企业工作岗位技能需求,明确的针对性保证大部分学徒工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现代学徒制为德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与储备。
(三)单元制
单元制即为采用单元作业方式进行个别训练的培训方式,兴起于日本。该培训模式将复杂的职业技能培训分解为各个单元,每个单元是指对某职业岗位所需技能进行分析、整合、归类而得到的一项综合技能组,综合技能组有特定的训练计划、作业标准和考核方案,具有代表性和通用性,学生通过培训以后就可以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单元制实施柔性化管理,培训进度可以根据学员要求进行自由调整。单元制采用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与辅导的形式,每个单元分为若干个部分,学生先完成各部分的训练内容,自测通过后再将各部分综合起来,完成整体的单元作业考核。
(四)MES
MES 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 Skill 的缩写,译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或模块培训法。MES 是国际劳工组织70 年代初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它综合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工程论,并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模式。MES 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强调实践动手、现场操作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理念。MES 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系统性和灵活性,具体的培训标准是通过具体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技能和作业流程的调研分析得出的,每一项技能由若干个模块组成,而每一个模块又由若干个单元组成,培训手册内容简洁明确,言简意赅,流程清晰,目标具体。MES 既可以用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技能培训,也可以单独用于企业职工岗位培训。
(五)CBE
CBE 是英文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的缩写,即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或“能力本位教育”,形成于北美一些国家。CBE 是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根据职业岗位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明确培训目标,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校内外教师,根据业务流程及逻辑关系,结合按照教学规律,将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培训模块,制定培训大纲,依此开展教学活动。CBE 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顶能力从易到难组织教学。改变以往的学科或学术知识体系教学模式。CBE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
(六)TAFE
TAFE 是英文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写,全称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兴起于澳大利亚,TAFE 是完全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育和办学体系,目前是澳大利亚义务教育后最大的教育与培训组织,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提供者。TAFE 学院前身是技术学院,上世纪70 年代,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专门成立了技术与继续教育委员会,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实行柔性管理。
三、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
纵观发达国家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无一不彰显出政府在办学进程中的主导地位。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产品,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政府及教育主管机构充分起到宏观调控的职能,利用自身的行政权力,合理调控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制定相关的扶植激励政策,引导校企合作办学行为向着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如美国早在1962 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法国政府1984 年颁布的《高教指导法案》也把高等教育广泛地向行业企业开放作为一条重要的办学原则,德国为保证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发展,先后制定了鼓励校企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法》、《高职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规。
(二)机制完善
完善的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企业和学校作为独立的主体,其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和市场定位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通过完善的合作机制,才能将两个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共同责任为切入点,依靠高效可行的动力、激励、约束和监控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最终实现双赢效果。
(三)理念深入
根深蒂固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社会基础。经验表明,只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国外的企业非常乐于与学校合作,提供优势软硬件资源为学生实训服务,学校愿意将教学过程移到车间厂房,学生愿意通过学习专业技能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整个社会公众也不认为合作培养出的高级技工“低人一等”,良好的职教理念为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营造了健康良好的环境。
(四)系统实施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从系统的视角进行科学的实施。在规划设计层面,应从整体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合作模式和内容,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在运行实施层面,应以项目管理的观点,从计划、执行、质量、成本、风险、进度和控制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提高合作的绩效。重点强调将合作办学作实,避免流于形式。
四、提升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的思考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深度耦合,实现高效的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育人,合作行为具体体现为学校与企业,教育布局与区域经济,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教学进程与工作流程,教学评价与行业标准等方面协同联动,同时涉及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实施管理、基地共建、机制建设、师资培养、项目研发、绩效监控等内容。合作的复杂性要求合作者应重点考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从高效共享的视角看待校企合作办学。合作办学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应以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合作绩效,追求如何通过投入的教学和社会资源实现合作绩效的最大化,实现合作办学的高效。合作绩效反映了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融入度、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切合度、培训成果与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以及校企合作的总体耦合度,具体体现为有形绩效和无形绩效。有效的资源共享是提高合作绩效的重要途径,校企双方应从自身出发,通过共享发挥其优势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投入。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师资、教学设备、教学经验、教学与学生管理方面的优势,企业利用其在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经验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校企双方互通有无,将各自优势资源投入到合作办学中,提高合作绩效。同时,校企双方更应注重信息资源共享,避免由于渠道不畅形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瓶颈,进而影响到合作绩效。
从动态的视角看待校企合作办学。从历史的视角看,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回归,早期的学徒制即为职业教育的雏形。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在各领域达成共识,随着我国经济整体的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快,高职合作办学也应随之进行动态的优化升级。同时,由于教育输出的滞后,因此合作办学应具有前瞻性,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再适应变化节奏加快的市场需求。所以,应以动态的视角看待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区域经济和职业岗位调研,科学的对市场需求的总量和规格进行预测,建立合作办学与产业经济柔性联动的合作机制。加大学校之间、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学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把握最新的与合作办学相关信息,在动态的进程中追求合作的稳定深入的运行。
从长远的视角看待校企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应从长远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各类问题,不能有任何“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心理,否则欲速则不达。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合作办学理念需经过长期实践的积累和时间的沉淀,才能不断完善,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合作办学模式和内容也应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遵循个人认知和成长规律,办学绩效的评价也只有通过长期的、连续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客观的结果。
从系统的视角看待校企合作办学。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开展的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由于校企合作涉及参与主体、合作实施、合作模式、合作关系、合作机制方面,内容复杂,应从系统的视角审视合作办学全局,明确如下几个问题:高职校企合作办学不是仅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制定下发相关文件就能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单纯加大合作办学投入就能马上奏效并提升办学质量的;合作办学也并不只是学校和企业内部的事,还包括思想观念、劳动人事制度、文化科技体制、价值观等,涉及的主体包括政府及主管机构、行业协会、职业资格鉴定机构、人才市场、社会公众、公共媒体等;并不是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机制就形成保障了,关键还要看贯彻执行情况。以系统的视角组织合作办学,是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促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合作目标,使校企合作办学真正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区域统筹,走共赢发展之路;坚持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制度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完善体系,走协调发展之路。
[1] 魏银霞.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及启示[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2)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3] 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型模式[J].职教论坛,2003(10)
[4] 张建平.西欧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