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特征
2013-08-15王静
王 静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 276826)
刘少奇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在其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少奇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全面地探讨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思想。
一、鲜明的时代性,着力回答各个历史阶段全党最关注的问题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特征,首先表现在他总是侧重于回答和解决各个历史阶段党和人民最为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仔细阅读刘少奇1937 年到1965 年30 余年间的著作,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著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党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不同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适应党领导伟大民族战争的需要,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立足于中国实际,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刘少奇在这一时期的党建理论,正是抓住这一时期的主题展开论述的。首先,要处理好党群关系。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当时的情况是敌强我弱,面对武器装备如此强劲的敌人,只有动员全体民众,积极争取和组织千百万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投入民族革命战场,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此,必须处理好党和群众的关系。刘少奇强调:“我们以群众中一员的资格,在群众中出现,提出主张和办法,使群众自愿接受,自动地跟着我们行动,而不是以共产党员或自名为领袖的资格出命令和指挥群众。”同时也要谨慎的发展党员,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大党内民主,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基础。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一切工作中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刘少奇除了赞同和宣传毛泽东同志的观点外,把群众路线提到更重要的地位,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要求每一个党员在思想中牢固树立以下观点:第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二,就是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三,就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四,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政党。党的地位、任务和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刘少奇审时度势地提出要提高党员素质,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不断加强对党员的马列主义教育,才能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和事业不断发展;第二,提高党员的文化理论素质。中国革命胜利了,总的来说,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但一些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亟待提高;第三,提高党员的技术业务素质。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同时,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许多共产党员要更多地从事银行、铁路、工厂的实际工作。“如果埋头于这些实际工作,不加强政治学习,不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那就有危险性,就脱离政治,脱离基本理论,使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发展起来”。因此,他又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更加提高了,更加需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
二、可操作性,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原理具体化
刘少奇对党建理论不做纯理论的阐发,侧重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党建理论更好地为党的建设实践服务。具体体现为:
第一,将抽象的党建理论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党建理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要想用它来指导实践,必须使之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在党建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刘少奇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在其著作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党建理论。关于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按照党章的规定,只要承认党章、党纲、交纳党费,并且在党的一个组织中担负一定的工作的人,就可以成为党员。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成为共产党员。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仅满足作一个够格的党员,而应按党章的规定力求进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提高自身的觉悟和素质。为此,刘少奇提出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其次,要注重理论学习与思想意识修养的统一。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学习与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并以此来反省自己,随时随地地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并积极地同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
第二,将党的建设理论通俗化,采用党和人民易于接受的形式来表达,便于人们把握其精神实质。一方面,他将建党学说的主要观点内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使这些观点通过中国文化提供的语言形式和思维形式得以通俗化的表达,加强了其文化亲和力和认同感,更容易浸入党员和群众的心中。另一方面,他援引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语句,使其党建理论更加具有经典性、权威性。在论及党的群众路线时,引用斯大林的“同群众联系,巩固这种联系,下决心倾听群众的心声——这就是布尔什维克领导力量强大及不可战胜的重要原因。”在强调马列主义修养的重要性时引用列宁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时,引用毛泽东“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第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根据中国的实践和需要加以发挥和补充,使之更全面和符合我党的实践。刘少奇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并指导这种实践”。例如,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集中制是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行的根本原则。从延安整风以来,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思想,使民主集中制成为我党政治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准则。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刘少奇指出,民主集中制“反映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反映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反映党员个人和党的整体的关系,反映党的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在谈到党内斗争时,在反对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的问题上,刘少奇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没有重点。他的《论党内斗争》及其先后发表的《肃清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清算党内的孟什维克主义思想》等文,主要锋芒是批判机械的、过火的党内斗争。
三、通俗性,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诠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强的党性原则和恳切的态度相结合,将中国传统美德与党性修养有机结合,让人们在其说理中受到启示,明确前进的方向。
刘少奇是共产党内系统论述党性修养的第一人,他本人也是党性修身力行的典范。他真正做到了坚持真理,严于律己,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他的一生是革命的、高尚的一生。在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论述中,刘少奇批判地引述中国古代圣贤关于修养的理论,使党性修养理论更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如在党员修养的长期性上,引用《论语》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优秀、成熟的共产党员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修养方法上,引用《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提倡自我反省,在反省中找到不足并改正。在论述党员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面,引用《孟子·告子下》中的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借此阐述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努力锻炼,认真修养,尽可能地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质”。孔子在谈及德治功效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刘少奇也一再强调“一切党员应提倡正气,提倡正派,反对邪气,反对一切不正派的言论与行为”。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是光明磊落的,对待同志应该以德报怨,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反对一切无原则的斗争。“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我们要发扬和提高这种无产阶级的正气,克服一切邪气”。
刘少奇在阐述理论时,注意联系历史,从历史中寻求智慧,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刘少奇说:“现在把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来,不是翻译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变成中国字,而且与中国历史、中国革命、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不仅要了解中国历史,也要了解外国历史。只有熟悉外国历史,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历程,才能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为中国所用。
刘少奇的党建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的社会实际、中国文化相结合,展现出他的党建思想别具一格的理论特征。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党建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梅传声.刘少奇关于提高执政时期党员综合素质的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5 卷.
[3]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斯大林.斯大林文选: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5] 列宁.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