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综述——基于期刊网范畴

2013-08-15张承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园本幼儿教师幼儿园

张承宇

(内江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国家课程为主,现在强调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弥补长久以来课程单的不足。就幼儿园而言,要想能够体现自身特色,能够融入本土文化,需要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加以实现。那么,目前,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如何?又有哪些相关研究?本文试图对已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关于“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大致可归为三类:“1.课程作为学科;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2]园本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课程类型,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适宜的课程内容和孩子感兴趣的实施方法则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另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重要作用等。

通过知网搜索,以“园本课程”为名的文章有78篇;通过维普网搜索有330篇;通过万方数据搜索,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有9 000多篇,园本课程的有300篇。虽然通过不同的搜索方式文章会有少量重复,但也足以说明相关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

“园本课程”研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有关于园本课程理论的探讨,也有具体的根据当地实际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也有的根据不同的领域进行园本课程的研究等等。此外,在“园本课程”前提下,有的侧重于幼儿教师作用的发挥,有的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有的着重探讨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有的关注家园合作等等。

一、关于园本课程的理论研究

关于园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相关概念的解释,比如,李云淑的《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1期)、夏子的《对园本课程的理论认识》(《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年第7期);其次是园本课程的历史发展,比如袁圆的《解析“园本课程”》(《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8期);再次是有关理论对园本课程的启示或价值,如王声平的《论扎根理论与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整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朱虹的《“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1期)等;最后是园本课程构建的理念、原则等,如林勤的《园本课程构建的理念与实践》(《引进与咨询》2006年第3期)等。

到底什么是园本课程?是不是从校本课程而来的?是不是针对国家课程提出的?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因为幼儿园的教材一直以来都没有国家的统一标准,如果按照国家课程的概念来比对,其并不属于国家课程,那么幼儿园一直都是在实施园本课程吗?也不是。按照李云淑的观点,她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学前儿童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课程的系统。而园本课程是特定幼儿园通过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形成的适合该园特点的个性化课程体系。[3]关于园本课程的研究基本上都建立在这个概念之上。

总地来看,关于园本课程的理论研究不是很全面,对上面提及的几个方面所做的研究也很有限,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下一个问题上。

二、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一)新理念引导下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新的教育理念包括自主性或主体教育、情境教育、全纳教育、田野研究、个性化教育等[4]。针对旧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弊端,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力求将这些理念贯穿到教育的任一环节。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如果能够融入新的理念,那么课程改革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很多幼儿园都试图做这样的尝试,也有些幼儿园做得很成功,如,秦红的《走进田野——我园园本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张晴的《“情境互动”式园本课程教育策略探讨》(《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32期)、卢谓玲和张琼的《“自主性活动”园本课程研究的探索》(《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年第3期)等。

在提出新的教育理念之后,很多幼儿园都试图把它们应用于教学,并且进行了尝试。他们不仅摸索出了适合自己幼儿园的一套课程体系,并加以实施,而且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幼儿更好地发展。比如,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的田野课程就是很好的一个实例[5]。

(二)结合本土文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园本课程就是要照顾特殊性,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本土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传承,而采用课程的方式,通过教育来实现是非常不错的途径。

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少,有徐赛赛的《“亲亲瑞安”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S1期)、姚玲英的《芦墟山歌与园本课程组合开发初探》(《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12期)、葛晓英和连平的《闽南民间艺术教育与园本课程建设》(《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等。

本土文化,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随着汉化进程的加快,有些传统的东西在逐渐遗失,而它们又是祖辈的巨大财富,不能付诸东流,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渗透地域性课程内容,不仅易于学生接受,有效传承文化,还有利于萌发幼儿良好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根据不同课程领域的具体内容进行开发与实施研究

我国幼儿园课程分为五大领域,每个领域中又包含了不同的学科内容,有的课程开发时,是以学科内容为维度进行的。比如,倪晓寅和吴兴莉的《幼儿园健康教育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2期)、姚玲英的《基于环境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教育科研论坛》2007年第8期)、刘艳春和李绮青的《以体育为“龙头”构建特色园本课程》(《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年第4期)等。

尽管幼儿园应该提倡综合课程、课程融合等,但在我国一直以来实行分科教学的大背景下,依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课程领域进行开发,比较有针对性,内容更具体,更有操作性。

(四)课程开发中资源利用问题研究

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生活实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只有挖掘出本土特色资源,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园本课程建设,但在具体的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理论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朱琴的《园本课程建设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33期)、张海红《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12期)、周兰英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教育资源的运用》(《发展》2009年第9期)、欧阳可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等。

说到资源利用,大部分人想到的首先是幼儿园资源、社区资源、自然资源,所以在相关研究中,自然资源提得较多,而探讨家长资源的要少一些。其实,园本课程不只是幼儿教师的事情,家长和幼儿也是主体,都应该参与其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所有资源,课程开发的质量也会有更有保障。

(五)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素质问题研究

园本课程开发,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很高的素养,因此,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幼儿教师面临的一大任务。涉及这个问题的研究有:邵小佩的《幼儿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第1期)、吴振东的《园本课程背景下的幼儿教师学习问题探析》(《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第4期)、杨文的硕士学位论文《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以武汉常青阳光幼儿园为个案》(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杨文和张传燧的《园本课程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等。

经有关研究证实,我国幼儿园师资水平普遍较低,在有些地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人数占到将近一半,不是说学历低教学水平就一定不高,但他们最起码没有接受专业训练,没有人给他们系统地讲解或传播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素养,尤其是他们的专业素养亟需提高,刻不容缓。

三、园本课程的管理问题研究

随着园本课程理念的深入,幼儿园进行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开发越来越多,但也带来了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因此,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对园本课程进行科学而规范的开发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有,邱云芳的《潜能园本课程构建中的幼儿园管理》(《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2期)、栾若秋的《以问题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管理》(《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孟瑾的《促进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高灿芳的硕士学位论文《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管理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第三幼儿园为例》(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马楠的硕士学位论文《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等。

在管理的研究中,谈及策略的较多,而且也较宏观,如课程目标的制订、教师角色的定位等,但也有相对较具体的,比如在马楠的学位论文中,提到两个管理策略:一是园本培训策略,园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幼儿园教师个人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由幼儿园设计、组织和实施,主要由幼儿园教师参与的,并在幼儿园内进行的一种以幼儿园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二是课程文本化管理策略。[6]马楠策略的思路是:开发设计园本课程建设的各种相关文本(如表格、资料等)—下发文本—相关人员按要求根据实施情况填写使用文本—上交文本—检查与反馈—对相关文本收集整理与规范归档,但可操作性相对不足。

四、园本课程建设的价值探讨

(一)园本课程建设促进幼儿的发展

园本课程的实施,能够使幼儿将所学知识与经验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进行同化与顺应,从而促进幼儿发展。相关研究有:丁丽娟的《园本课程与幼儿良好人格的塑造》(《成才之路》2008年第11期)、朱静怡的《“发展幼儿能力课程”简介》(《早期教育》2002年第8期)、张燕芳的《小议幼儿兴趣在园本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文教资料》2012年第1期)等。

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幼儿,已不是幼儿园教学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使幼儿有愉悦的情绪体验。不同的课程实施,对幼儿发展的侧重不同,所以,在进行园本课程建设时,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以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园本课程建设促进了幼儿教师发展

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而参与课程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教师自身的成长。相关研究有:张超的《在开发少数民族园本课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张莹的硕士学位论文《园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不同教龄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实现》(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杨晓萍和殷洁的《园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7/8期)、许卓娅的《园本课程建设与反思型教师自我成长研究》(《早期教育》2002年第8期)、张晓艳和李亚娟的《浅析园本课程开发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钱琴的硕士学位论文《提升教师园本课程实施能力的行动研究——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民间艺术园本课程实施为例》(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等。

通过课程开发,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也使他们对幼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园本课程建设促进了家长的发展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课程开发是教育者的任务,与家长无关,但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家长参与园本课程建设的观点,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不过,相对来说,研究数量有限。如,吴慧源的《关注家长真实的需要——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的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杨素琴的《浅议家长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科教文汇》2008年第3期)等。

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听取家长的意见,利用家长的课程资源,一是能够使课程更加完善,二是能提升课程质量。对家长而言,通过参与,能够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内容、目标等有更多的了解,有助于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园本课程建设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学质量

园本课程建设一方面使很多幼儿园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特色、办园理念、管理策略等,另一方面也通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主要有:李奕和周芳芳的《县域学前教育发展刍议——以强化自身建设为视角》(《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期)、彭兵的《开展园本教研,推动幼儿园文化建设——武汉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推进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等。

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幼儿园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自己独特的园文化,有了更强的师资队伍,有了更新的课程理念,这些都促使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大幅提高。

在以上园本课程建设的价值探讨中,探讨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显然较多,虽然课程开发需要以教师素养为前提,但课程实施的过程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比如提高了幼儿教师教育资源的组织和开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合作意识等[7]。但其他三个方面的研究不足。

当然,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相关研究也不局限于以上几方面,其他还有如:园本课程评价的问题,只不过研究较少,目前,只找到一篇,钮艺琳《生活教育园本课程评价的研究》(《新课程研究》2011年第2期),还有具体的课程方案介绍等方面的文章,这里只是就理论研究较多的部分作一梳理。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7.

[3]李云淑.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80-82.

[4]张澜.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

[5]秦红.走进田野——我园园本课程的理念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02(3):61-63.

[6]马楠.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26-31.

[7]张超.在开发少数民族园本课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8(7):68-69.

猜你喜欢

园本幼儿教师幼儿园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