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统整
2013-08-15刘惠
刘 惠
(韶关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韶关 512005)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统整
刘 惠
(韶关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韶关 51200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的社会实践教学与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针对性、侧重点与要求有所区别,但两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目标、内容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高等学校通过统一的组织和安排,可以将两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整合、优化,避免重复与冲突,既可以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又能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可通约性
建国以来,我国一贯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全面发展的各组成部分中,历来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但由于德育教育的知识化、理论化趋向较为严重,导致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降低。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小学教育阶段,也存在于高等学校之中。为此,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中,既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要加强社会实践教学,也强调高校团委、学生处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这是非常明智的。但是,思政课实施的社会实践教学与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属教学、课外活动两个不同的领域,在操作上由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分别实施,导致重复与冲突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两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有效整合,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可通约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其核心都是强调实践,在一般人眼中的确很容易混淆。这里有必要对两个概念做出基本的界定。按照高等学校现行的管理模式和实际工作区分,思政课实践教学通常是指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组织、引导大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则是指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有目的教育活动,是高校根据培养目标,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使大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活动[1]。两者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可通约性。两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可通约性表现为: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依据的同一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都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践论为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人的思想信念、社会情感、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个体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产生的。马克思非常重视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2],并强调人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正确思想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3]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深化着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断补充和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匡正自己认识和行为的有效途径。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根本目的具有一致性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颁布,《意见》要求“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困难,了解党和政府为深化改革所作的努力,以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在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2004]16号)中也有非常明确的论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基层,深入工厂、农村,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由上可知,高等学校在帮助大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社会情感 、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与要义是相吻合的。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特性的共同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都强调实践性。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当代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趋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顺应时代发展与自我反思中,已出现了由空洞的说教转向现实的社会实践,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丰富的社会活动转向的趋势。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便是这一转向的结果。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弊端提出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强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参与现实生活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针对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学生知行分离的整个教育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要求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强调大学生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咨询、文化服务、社区援助、挂职锻炼、志愿者行动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显著变化,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国情。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都强调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现实问题为题材,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内容、形式上的兼容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与形式上有兼容性。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都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生产劳动第一线,参与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地区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知识宣传或知识竞赛,从事涉及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救助等社会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
(五)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践载体的共享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虽然都有各自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载体。但两种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类型,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共享。如以历史、革命纪念馆为依托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厂矿企业、新农村为依托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教育基地;以博物馆为依托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城市、农村社区为依托的公民教育、“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等。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的统整
尽管思政课实施的社会实践教学与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分属教学、课外活动两个不同的领域,具体实施机构也不相同,在操作上乃是各自为政。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两种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复与冲突,影响了活动的实效性。如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内容、形式上兼容性,以及实践载体类型的共享性,决定了两者在具体实施过程的路径选择上的趋同,从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合提供了可行性。如何进行统整?我们认为可以在学校层面来考虑,由学校统一组织和领导,在师资、时间、场地、资金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由相关部门分别实施。这样既可以避免两种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复与冲突,又可以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有效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根据目前高等学校的实际,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整合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队伍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都各行其道,各自为政,使两种社会实践活动常常出现重复与冲突,也浪费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在组织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实践教学单靠任课教师组织安排,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由团委或学生处组织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没有联系,容易出现随心所欲、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现象,社会实践活动难以取得实效。应当说,两支队伍各有所长。思政课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理论水平较高,可以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提升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度。团干、辅导员长期从事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组织管理及活动能力较强,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同学生联系、沟通的便利。将两支队伍整合起来,分工协作,共同实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克服教师数量不足,共青团“一家唱戏”的弊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具体操作上,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社会实践的主题,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后的成绩评定,团委和辅导员主要负责组织活动和监控学生的实践过程。
(二)整合资源
为了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实践育人的教育目的,各高校都在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客观问题是实践基地的有限与经费的短缺。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虽然都有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但有限的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常常因为缺乏专门、正式挂牌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而无法有效地开展。校团委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也只能满足部分学生参与,致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少数学生干部参与的“精英式”模式,大部分学生则是分散进行的“放羊式”模式。与此同时,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普遍存在经费短缺问题。两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来源不同,各自使用,要保证大学生全员参与,确实捉襟见肘。为保障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根据既考虑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同时兼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任务的原则,整合两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与资金,进行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局面,以确保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参与实践,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三)整合时间与考评
现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不统一。有的安排在周末、节假日,主要的是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学生实践综合成绩的考评要等到新学期开学后,教师才评出,这与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存在冲突。部分不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学校,直接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冲抵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时与学分通常由学生所在学院各专业培养计划单独规定,学时与学分的评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此外,两种实践活动大多时候会在假期同时进行,出现重复的情况。这既浪费资源,又由于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无法有效、科学分配,降低了实践活动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把两种社会实践活动统合起来,纳入到学生教学管理的工作计划,制定系统的评估标准和量化要求,由校团委、思政部协同各学院统筹安排及实施,统一组织、统一考核评估。由思政课教师在学期结束前,根据下学期思政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热点问题,以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设计活动主题,并与团委共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返校后,由教师评定学生实践综合成绩,作为本学期所开课程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评定的学生实践综合成绩报各院系,各院系核实并给出建议学分,报校团委审定,无异议后,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大学生社会实践将思政课教学相关内容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具有思政课课程特点的选题,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演讲等,可以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内涵,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度,克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比较松散,形式主义,理论层次低的弊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的重要补充乃至组成部分,可以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生动、多样的教育平台,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因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丰富的感性体验,深刻与持久的影响,能够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疑难问题的认识,转变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总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统整,目的在于借鉴对方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强大的实践育人的合力。
:
[1]王健.高校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系探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50-5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Integ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and College Students’Social Practice
LIU Hu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theory course(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youth corps committee organ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although the pertinence,emphasis and different requirements,but the two forms of social practice in the education target,contents,etc have a lot in common.Higher school through the unified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can be two kinds of social practice effective integration,optimization,avoids repetition and conflict,and can effectively use inside resource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social practice.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practice teaching;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 practice commensurability;integration
G642.0
1007-5348(2013)01-0170-04
2012-10-09
刘惠(1966-),女,四川荣县人,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吴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