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本中“活法”说之我见

2013-08-15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活法诗坛黄庭坚

徐 娥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系,广东 罗定 527200)

吕本中“活法”说之我见

徐 娥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系,广东 罗定 527200)

吕氏“活法”说渊源自苏轼、黄庭坚的诗论,其内涵和表现更加丰富和有针对性。吕本中的“活法”论在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影响深远。从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到江西后学拘泥于此而不知变通,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其是杨万里和陆游的自出机杼,宋诗重新获得生命和活力,中间如果没有吕本中的提倡“活法”,其过程是难以实现的。

吕本中;活法;悟入

一、吕氏“活法”说的渊源

“活法”是在江西诗派美学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臻于成熟的。江西诗派因其主要倡导者和核心人物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而黄庭坚是 “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学无疑受到苏轼的很大影响。苏轼第一个初步提出了“活法”思想。他在《信道智法说》中说:“法而不智,则天下之死法也。道不患不智,患不凝;法不患不立,患不活。”[1]黄庭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心法”,作为包括诗、书、画在内的艺术领域的指导原则。然而,苏轼的“活”是天才诗人那种天马行空、行云流水的思维和创作方式;黄庭坚则更注重“法”的规范、规则,所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首先明确提出诗歌表达艺术要运用活法的是吕本中。除了对山谷诗法加以再发扬之外,吕氏的活法论也对苏轼的诗法有所借鉴,其以苏济黄的意图显而易见。可以说,吕氏“活法”是以黄庭坚的诗法为基础,然后再以苏济黄,形成自己全新的诗学理念。

二、吕氏“活法”的具体内涵

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之后,江西诗派遂成为南北宋之际诗坛的主流。围绕着江西派诗论及其创作主张,赞扬者与批评者之间展开了一次次论争。当时很多诗话作者对江西诗风的批评,对吕本中产生了极大的启发。反思黄庭坚倡导的“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江西派诗论,吕本中意识到,这些诗法虽便于初学,也极易让人受到束缚。写于南宋绍兴初年的《与曾吉甫论诗第二帖》就已经指出:学黄庭坚要得其精神,不能亦步亦趋,“近世江西之学者,虽左规右矩,不遗余力,而往往不知出此,故百尺竿头,不能更进一步,亦失山谷之旨也。”[2]333绍兴三年,吕本中在为其好友、江西诗人夏倪诗集所写的《夏均父集序》中,为纠正江西诗风的弊端,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活法”说: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谢玄晖有言: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近世惟豫章黄公首变前作之弊,而后学者知所趣向。必精尽知,左规右矩,庶几至于变化不测。”[3]

在《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中,他说:

楚辞、杜、黄,固法度所在,然不若遍取精考,悉为吾用,则姿态横生,不窘一律矣。如东坡、太白诗,虽规模广大,学者难依,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2]332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活法”说的基本内涵,即有法而又超越于法,破除规矩、窠臼给诗歌创作带来的束缚,主张写诗要自然奇逸,变化多端。

三、“活法”说的具体表现

一是诗须有为而作,不能背弃兴、观、群、怨的基本要求。自从发生了苏轼因诗得祸的“乌台诗案”以后,北宋文坛一时人人自危,写作也从关注现实转向了对自身和内心的关注。陈师道就对苏轼说过:“士大夫视天下不平之事,不当怀不平之意。平居愤愤,切齿扼腕,诚非为己,一旦当事而发之,如决江河,其可御耶?”(陈师道《上苏公书》)吕本中的祖父吕希哲也有这种心理,《童蒙训》中有一段话:“崇宁间,饶德操节、黎介然确、汪信民革同寓宿州,论文会课,时时作诗,亦有略诋及时事者。荥阳公闻之,深不以为然。时公疾病方愈,为作《麦熟》、《缫丝》等曲诗,歌咏当世,以讽止饶、黎诸公。诸公得诗惭愧,且皆和公诗,如公之意,自此不复有前作矣。”[4]吕希哲为众人安危计,以身作则。可以想见,吕本中早期也受到过这类思想的影响。但是,这种思想毕竟是一种委曲求全,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放弃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对诗歌创作无疑会造成危害。吕本中最终认识到这一点,在《夏均父集序》中,他重提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把这作为掌握活法的基本要求。这与黄庭坚批评苏轼过于激烈,希望能够避祸全身的创作思想是有一定区别的。

二是诗必须做到“待境而生”,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勉强得来。吕本中在《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中说过,诗“不可凿空强作,出于牵强,如小儿就学,俯就课程”[2]332。《童蒙诗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作文不可强为,要须遇事乃作,须是发于既溢之余,流于已足之后,方是极头”,“山谷云:‘诗文唯不造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5]595也就是说,不能为了作诗而强行去挖掘古人的创意或词句,而是自己有感而发,才有所出。

三是诗须“自立新意”,不能只“规模古人”。主张在立意上尤其要自出机杼,不能沿袭或剽窃,这与黄庭坚的“夺胎换骨”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思想在吕本中的很多著作中都有所表述:

老杜诗云:“诗清立意新”,最是作诗力处。盖不可循习陈言,这规模旧作也。鲁直云:“随人作诗终后人”;又云:“文章切忌随人后”,此鲁直见处也。近世人学老杜多矣,左规右矩,不能稍出新意,终成屋下架屋,无所取长。独鲁直下语,未尝似前人而卒与之合,此为善学。如陈无己,力尽规模,已少变化。[5]596

政和初,无逸至京师省试,尝寄予书,极相推重,以为当今之世主海内外文盟者,惟吾弟一人而已,又语外弟赵才仲云:‘以居仁诗似老杜、山谷,非也。杜诗自是杜诗,黄诗自是黄诗,居仁诗自是居仁诗也。’”(《师友杂志》)[6]

四是写诗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句法。在讲句法时,吕本中则强调句法也是为全篇服务的。他在很多地方一再提到的“响”、“警策”就是这个意思。

陆士衡《文赋》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但晋、宋间人,专致力于此,故失于绮靡而无高古气味。老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5]587

五是吕本中所追求的诗歌最终呈现出来的面貌应该是如唐诗般的含蕴、自然。黄庭坚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新瘦硬,江西末流一味规模,自然造成很大的弊病。吕本中“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的提法,使诗歌表现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读《古诗十九首》及曹子建诗,如“明月入我牖,流光正徘徊”之类,诗皆思深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义山《雨诗》“詅詅度瓜园,依依傍水轩”,此不待说雨,自然知雨也。后来鲁直、无己诸人,多用此体,作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

文潜诗,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如“秋明树外天”,“客灯青映壁,城角冷吟霜”,“浅山寒带水,早日白吹风”,“川鸣半夜雨,卧冷五更秋”之类,迥出时流,虽是天资,亦学可及。学者若能常玩味此等语,自然有变化处也。[5]585-593

在以上阐释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吕本中的诗学在审美祈向上已经与江西诗派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不再是对黄庭坚的盲目崇拜和字规句模,而是扬弃,有继承,也有创新;力图把黄庭坚理论上的偏颇和江西后学创作中的流弊带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去。

因此,除了对江西诗派之祖杜甫的推崇以外,他对唐代其他诗人也非常欣赏。

《童蒙诗训》:

[李太白诗]如“晓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一万里,吹度玉门关”,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

徐师川言:人言苏州诗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苏州诗。自李杜以来,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有六朝风致,最为流丽。

浩然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但详看此等语,自然高远。

苏子由晚年多令人学刘禹锡诗,以为用意深远,有曲折处。后因见梦得历阳诗云:“一夕为湖地,千年列郡名。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皆历阳事,语意雄健,后殆难继也。[5]585-588

对于李白的飘逸豪放、韦应物的质朴流丽、孟浩然的自然高远、刘禹锡的豪壮雄健,吕本中都赞赏有加。与其他江西诗人仅仅取径杜、黄相比,吕本中的眼界要开阔得多。这与他对本朝苏轼和张耒的赞赏是内在一致的。到江西后学主盟诗坛的时候,江西诗学越来越束缚了诗人的主观创造性,以学问为诗,以用事为辞,诗歌越来越流于枯涩艰深。从那时候起,诗歌不再是天才、情性的自然流露,而成为一种学力的表现。虽然吕本中自己的创作也没有完全摆脱这种阴翳,但他毕竟认识到了这一点。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一再高标唐诗自然高妙的正宗风味,藉以补救一味或过于重视法度的偏失。

吕本中自身的诗歌创作,也是对黄庭坚诗论的批判性继承,既注重现实性,如他南渡前后的作品,又重视形式和表现的自然,尽量实践自己的理论追求,取得了很好的创作实绩。他也因此在当时诗坛受到推重。

四、“活法”说对南北宋之交诗坛的意义

吕本中倡导的“活法”、“悟入”之论,对于扭转江西诗论所造成的偏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越来越被更多的诗人所认可,在南宋产生了重大影响。

吕本中出身中原世家,在诗坛上也早有盛名。从他所作《江西宗派图》就可看出其交游之广。如著名词人张元干,与吕本中的诗歌唱和之作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南渡后的诗歌,与吕本中的思想、风格极为相近,显然是有所增益的。张元干曾在《亦乐居士文集序》中说:“前辈尝云:诗句当法子美,其他述作无出退之。韩、杜门庭,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俱名活法。金声玉振,如正吾夫子集大成。盖确论也。”[7]可以看出他对“活法”之说非常赞赏。刘子翚早年学黄、陈,后与吕本中交游。《四库提要》评价其“古诗风格高秀,不袭陈因,惟七言、近体派杂江西,盖子翚尝与吕本中游,故格律时复似之也”,指出了其诗歌创作与吕本中的关系。前面提到过的曾几是受吕本中影响最深的南宋诗人,南宋很多大诗人如韩元吉、萧德藻、陆游、张孝祥等都曾经向曾几请教诗歌作法,自然也是渊源自吕氏“活法”。

吕本中去世后,诗坛上孕育着诗风的变革,“活法”和“悟入”之说的影响就更加落到实处了。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可以说都是从一个“活”字出发,走向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的。陆游是整个南宋最重要的诗人。他后来也是一个有资格教别人如何作诗的人,但他却说:“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律令合时方妥帖,工夫深处却平夷。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8]这里的“玄机”应该就是曾几向他传授“活法”和“悟入”的体会。杨万里学诗也是从江西派入手,他也有类似陆游的体会:“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戊戌三朝,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有所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诚斋荆溪集序》)可以说是杨万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吕本中的 “活法”、“悟入”所作的具体化阐释。正因为能从前辈诗人的创作中领悟诗法,又能自出新意,杨万里才能最终以“诚斋体”在诗坛独树一帜。认为杨万里是“欧阳公屋畔人,吕东莱派外诗。海外咸推独步,江西横出一枝”[9]的说法是很有见地的。从以上阐述,我们不难看出吕本中对整个南宋诗坛思想和创作两个方面的巨大影响。

由于吕本中的大力提倡,加上曾几等人的鼓吹和身体力行,谈论“活法”和“悟入”在当时的文坛成为流行一时的风气,甚至为不同流派的诗人们所认同。如韩元吉诗“清婉而俊逸”[10],评论别人的诗却总不离“活法”。张孝祥也论诗也爱用“活句”,他说父亲“先生义概云天薄,千载参渠活句禅”[11]。在《题杨梦锡〈客亭类稿〉后》中,他说:“为文有活法,拘泥者滞之,则能今而不能古。”[12]张鎡的诗“清新独造,于萧散之中时见隽永”(《四库提要》语),他也非常爱以“活法”、“悟入”论诗。如“笔端有口古来稀,妙悟奚烦用力追。南纪山川题欲尽,中朝文物写无遗。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诗见惠,因书卷末》)[13]2165又如:“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之二)[13]2185姜夔是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诗人、词人。他力学晚唐,但其《白石诗说》 多处用到 “布置”、“精思”、“诗病”、“诗法”、“意格”、“句法”等,明显同“活法”、“悟入”之说殊途同归。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强调“参活句,勿参死句”,讲究“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显然与吕本中“活法”、“悟入”说的启发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吕本中以“活法”和“悟入”为核心的诗论对南宋诗风的重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种重大的时代意义具体体现在:一、所谓“活法”和“悟入”,是直接针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等死法而提出的。对于前辈的思想,不是高山仰止,而是批判地继承,这本身是进步和符合历史潮流的;二、不拘泥于一门一派,对历史上的优秀作品和创作思想都能择优吸收,同时指出在诗坛地位神圣的杜甫和黄庭坚在创作思想和实践上的缺陷,更是非常大胆;三、“活法”和“悟入”可以说直接引导了宋末严羽《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与妙悟说。

[1]苏轼.东坡志林:卷三[M]//王松龄.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1:64.

[2]吕本中.与曾吉甫论诗第一帖、第二贴[M]//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四十九.廖德明校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M]//陈洪,张峰屹,卢盛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225.

[4]吕本中.童蒙训.卷下[M]//王云五.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童蒙训.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9.

[5]吕本中.童蒙诗训[M]//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7.

[6]吕本中.东莱吕紫薇师友杂志[M]//丛书集成初编:卷三十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

[7]张元干.芦川归来集:卷九[M].张元悀点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5.

[8]陆游.追怀曾文清呈赵教授近尝示诗[M]//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2.

[9]刘克庄.刘克庄诗选:题诚斋像二首[M].[2012-09-13].http://www.tspoem.cn/menu/zpxx/song/SI/lkz_16.html.

[10]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十四//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78.

[11]张孝祥.和总得居士康乐亭韵[M]//张孝祥诗文集.合肥:黄山书社,2001:71.

[12]张孝祥.题杨梦锡《客亭类稿》后[M]//张孝祥诗文集.合肥:黄山书社,2001:295.

[13]张鎡.南湖集[M]//鲍廷博辑.知不足斋丛书:四.苏州:苏州振新书社,民国 10 年(1921).

Discussion on Lü Benzhong’s“Living Law” Theory

XU 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Luoding Polytechnic,Luoding 527200,Guangdong,China)

s:Lü Benzhong’s‘ living law’ theory in the North and South Song poetry at the turn of the far-reaching impact on.From Huang Tingjian’s ‘turn over a new leaf,the golden touch’ to Jiangxi after the rigidly adhere to this rather inflexible,to the Southern Song‘ZTE’four great poets especially Wanli Yang and Lu You strike out a new path for oneself,song back to life and vigor,intermediate if no Lü Benzhong’s advocating of ‘living law’,the process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Lü Benzhong;‘Living Law’ Theory;taking in

I052

1007-5348(2013)01-0030-04

2012-11-17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2010校级科研立项课题“吕本中的诗论及其运用研究”(KY10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徐娥(1981-),女,湖北保康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吴有定)

猜你喜欢

活法诗坛黄庭坚
换一种活法活吧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荷珠乱滚:诗坛重现唐大郎
把孤独变成一种活法(组诗)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活法好,才活得好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换个想法,换个活法——评《人生是拆不完的礼物》
当代诗坛上的空谷之音——读《空谷幽兰十四行诗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