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绳孙伤今怀古词探析
2013-08-15章黎
章 黎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严绳孙伤今怀古词探析
章 黎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严绳孙是清初诗人、词人、文学家、画家,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为“江南三布衣”,与秦松龄、顾岱等都为梁溪词人,是梁溪词人群的代表人物。严绳孙由明入清后应诏出仕,漂泊中写下许多感叹人生、怀念故国的词篇。词篇中既有词人对过去的追念,也饱含着作者尝尽人生甜苦后的感怀,其词作大体可分为感叹人生、追思过去、怀念故国三类。
严绳孙;感叹人生;追思过去;怀念故国
严绳孙,字荪友,一字冬荪,号藕渔,自称勾吴严四,生于明天启三年,无锡县胶山(今属东北塘乡)严埭人,以诗词书画闻名。作为一个由明入清后又仕清的名士,其不拘的性格、清新的诗词无不是特定时期某类人群的个性体现。
出门在外的文人墨客,常常会因为某处景物、某个场景引发内心的共鸣而写下华章,或是为想念家乡,或是悲今叹昔,或是为自己的人生发出慨叹。唐代张继便是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而引起内心的迸发,写下《枫桥夜泊》诗,寒山寺也由此闻名;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写景也契合了当时的心情,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严绳孙词中也多有此种抒发,沿途记下景与情的互诉。
一、感叹人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人生本就一场梦,韶华易逝,岁月匆匆,尽情纵乐之时能有几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留不住的又岂止容颜。“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打湿了芳草,映出点点光芒,别样的春光引人无限遐想,而各种感情随着时间沉淀,也愈来愈深。
严绳孙《浣溪沙》词曰:
腻粉无端退蝶翎。赤僧偷眼是蜻蜓。春光先过短长亭。
安得手持修月斧,愿将身作护花铃。不堪风雨腳丹青。
首句就点出这是一篇惜春之词,化用温庭筠“蝶翎朝粉尽”(《春日野行》)句,写蝴蝶渐渐褪去蝶粉。上片写蝴蝶、蜻蜓,都是春的告知者,与短长亭形成一幅远近交汇图。下片抒怀,甘心做春的保卫者,手持修月斧守卫美景,化身为悬玲保护百花。然而,即便是丹青也难免褪色,何况是易逝的春光,又如何禁受得住风雨的摧残?作者由春色感叹人生,世间万物终难逃繁华与落寞的轮回,凡是美的事物终将凋零,花开必有花落时;而人生亦如是,成功伴随着失败,得意伴随着失意,命运往往如此。
唐以来很多词人借用《浣溪沙》的曲调来感叹春色易换、时间难留,最著名的当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花落、燕归,又一番轮回,似曾相识的场景,难以掌控的变化。李清照也有一首:“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仍是惜春词,末句显出对春的眷恋以及难留的无奈,比之晏殊词则感情上更深至。苏轼作为豪放派的代表,其所作《浣溪沙》亦有不一样的豪情:“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门前流水尚能往西奔流,人又怎能轻易悲叹白发暮年呢!
严绳孙此类感叹人生的词还有很多,如 《念奴娇》中:
浮生梦里,更能得、几度人间今夕。西子湖头秋已半,清景似曾相识。银渚云开,珠胎月满,一片伤心碧。姮娥知否,照人如此清切。
试望苏小西陵,如今松柏尽,难寻油壁。星火楼台永夜舟,不是旧游踪迹。病忆愁吟,有荷花笑,我百端交集。数声何处,夜分犹自吹笛。
“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伤感主题,具有哀伤的美感特征,这首词也不例外。秋已过半,词人夜游西子湖畔,举头望银汉迢迢、月明星稀,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联想月宫清冷寂寞,人间亦如是,人生如梦,短短几个秋,如今“松柏尽,难寻油壁”、“不是旧游踪迹”,之前的景象无法复制。秋本身没有伤意,然而草木凋零、万物萧条的秋景,总惹人与世事相联,那经由春夏的生机转入衰败的恍然,与人从生到死的过程迸发出了悲剧般的崇高之美,使得词人百感交集。
这一惜春一悲秋,都是对人生匆匆难复返的惋惜,还有《满江红》中:“生老樊川,水嬉不尽当年兴。问十里湖光何处,画桡相并。金管风多听又失,珠帘雨细看难定。算陈思、著眼不曾多,惊鸿影。凭舷意,应谁省。抛醉缬,朱榴④。尽繁华都付,藕丝风领。一簇愁红空极浦,半湖柔绿浮归艇。正高楼、人在柳阴中,烟光暝。”这首词中有两类关键词,第一种与时间有关:“生老”、“当年”、“陈思”、“不曾”、“惊鸿”、“尽”、“付”; 第二类与水有关:“樊川”、“水嬉”、“湖光”、“桡”、“雨”、“舷”、“藕”、“浦”、“湖”、“艇”。显然,作者意取时间与水之流逝,表达“逝者如斯”之情,在时光流影中反观人生。《水龙吟·端州五日》:“淹冉年华,禁他揉弄,这般狼籍……清尊空满,朱颜难驻,浮名何益。”年华褪却后,所谓功臣浮名又有多少价值呢?这该是作者年老时对过去人生的回顾与感慨。
归燕、流水、花落花开、春去秋来这些景象都容易引起文人的情思,一般人可能无意身边之景,文人却会因此动心触笔写情,所谓“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陶渊明《为学》),时间飞跃,昨日对酒当歌,明日还剩几何,若人生真只如初见,倒也省去不少烦恼。
二、追思怀古
借古喻今,与古人对话,这在词中并不鲜见,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古、今有太多可比的东西,通过古今对照,能够领悟很多东西。这类诗词一般以历史人物、陈迹为题材,借叹史实、咏故人来感慨当今盛衰,托古讽今,寄托哀思。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登临建康赏心亭时便写下传诵千古的 《水龙吟》,刘过为悼念岳飞唱出一曲《六州歌头》,都是借古叹今,表达对南宋政权的不满。
严绳孙的《桂枝香·胥江怀古》:
吴城东畔。早一抹秋容,骤雨初歇。试问忠魂何处,依稀未远。六千君子凌波起,便江头、水犀朝偃。伤心此际,惊涛溅血,臣言真践。
欢千古、兴亡满眼。更白马从游,此恨谁见。赢得神鸦社鼓,丽谯荒甸。西风谁把英雄泪,洒东流、一时吹转。始应消得,箫声吴市,那些幽怨。胥江乃春秋时吴国名将伍子胥率众开挖而成,因以为名。想当年,勾践部下六千贵族,浩浩汤汤,气盖当时;伍子胥文韬武略,功绩垂青,最终却受诬致死。《史记》载曰:“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吴城霸业,最终应了伍子胥临终之言,气数尽销,不久而亡。词人漫步吴城东畔,不禁产生诸多遐想,“欢千古,兴亡满眼”便是回顾历史兴亡后的感叹。“西风谁把英雄泪,洒东流、一时吹转”,“忠魂”、“英雄”往往比常人肩负更多辛酸与责任,然所有的功过得失、恩怨对错,终究付诸历史长河而东流不复,只是留给后来人嗟伤。
严词中感叹历史交替的还有《临江仙》:
试问吴公人去后,绮罗多少星霜。一声渔笛散横塘。虎邱今夜月,犹为照真娘。
记得霓裳花底见,春风几度思量。生公石上旧年芳。夜寒莲漏永,清影在回廊。
作者本是无锡人,因此对江南的描写颇多,吴地虎邱也是作者常常吊唁之地,如《青玉案》中“虎邱山下伤心路。直不放、游人去”也是。《临江仙》写作者到吴地虎邱,想到吴王早已不在,不知又辗转了多少年头。真娘墓头,衰草蔓延,倩影而今已不知何处。作者运用了诸多表示时间之词,如 “去后”、“星霜”、“今夜”、“几度”、“旧年”等,感叹时间的流转,末尾写“莲漏”计时,更表达出时光一去不复返之意,流露对时间的无法挽留之叹。“吴公”、“真娘”、“生公”所在的虎邱,本是极辉煌之地,现已然冷落千秋、繁华不再。作者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完成了今昔两个时间维度上的连接。
通过时间比照完成古今对话,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不单是文学层面的情感寄托,更是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意义的反思,最著名的当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诗人在报国受挫后登上幽州台的慷慨悲歌,表达了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感叹宇宙的无垠和人生的短暂,引起后世许多共鸣,堪称一部吊古伤今的生命之作。
三、悼念故国
严绳孙作为遗民,由明入清后又仕清的经历给了他太多的压力和无奈。面对清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思想、言语的强力镇压,很多文人均由反抗走向妥协,对故国的思念也只能埋藏心底,时而借笔端婉转诉出,较少有“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的直呼。
严绳孙词中有很多描写了对故国的怀念,但较为隐晦,如《醉公子》:
郊外青骢马。躞蹀垂杨下。怅望碧云重。夕阳莲叶东。
最是销魂处。禾黍离披去。远客易惊秋。风多莫上楼。
全词淡笔著调,上片写词人骑马跑至郊外,徘徊在垂落的杨柳枝里,看着远方的天空,莫名惆怅,不觉夕阳已悄然落下,是场景呈现。下片描绘心情,眼见原本繁华之地,现被禾黍覆盖,茫茫然而欢腾不再,旧事如梦,不堪回首。词人冷秋时候远行到此地,今昔对比,越发觉得秋之悲凉。甚至不敢攀上高楼,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心底的悲情就会越发浓烈,恐承不住这风的吹彻,更觉寒冷。“禾黍”取自《诗经》,《黍离》篇《序》中说西周之后,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远客”则是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浪淘沙》),均是感慨亡国之词,平淡笔调的背后隐藏的是深深的哀悼。
又如《南乡子》:
日永枕空支。漫折榴花缀五丝。渡口寂寥歌鼓断,寻思。病也何曾似旧时。
懒自醉芳卮。剪取清光写楚词。此会明年何处所,差池。似客心情燕子知。
上片看似写一个夏日午后,词人一副闲散模样,只在结尾点出对旧时的回首。下片借醉酒口吻道出怀念故国之意,“剪取清光写楚词”借用屈原怀念故国的方式,表明虽是清朝天下,但也妨碍不了对旧朝的念想,“似客心情燕子知”更是道出身不由己的无奈。
德国汉学家顾彬在《中国文人的自然观》里总结了唐代怀古诗固定标记的六点:1.登高;2.望远并追想过去;3.江山依旧而人生易老;4.历史人物及过去时代的遗迹;5.眼前的真实自然;6.涕泪。严词中的感伤念古大多也是缘于这些因素,周边环境因时间转换,徒留下物是人非的沧桑。
Analysis of the Yan Shengsun’s Compassion and Reminiscence over the Past and Today
ZHANG L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Jiangsu,China)
Yan Shengsun was a Qing Dynasty poet,writer and painter,and Zhu Yizun,Jiang Chenying and known as‘Jiangnan Three Citizens’,and Qin Songling,Gu Dai were famous poets,were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Liangxi.By the Ming Qing Dynasty strictly Shengsun after drifting call of the government,drew many paintings of real life,nostalgia for the old poems.Words of both poets of past memories,but also full author tasted the bitter sweet life after about,need careful interpretation.
Yan Shengsun;feelings of life;reminisce;nostalgia for the old
I207.23
1007-5348(2013)01-0034-03
2012-11-30
章黎(1988-),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吴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