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翁同龢致费念慈书札考释
2013-08-15李红英
李红英
(国家图书馆 古籍馆,北京 100081)
翁同龢历任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并授为军机大臣,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等重任要职,其举手投足,事关全局,是晚清政坛的关键人物,是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历史人物。然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关于翁同龢及其家族藏书的文献整理与研究还很不够。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由陈义杰先生整理的《翁同龢日记》,2012年中西书局又出版了翁万戈主编的新版《翁同龢日记》,修正了旧版《日记》的一些错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史和翁同龢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好评。2005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文献丛刊”中谢俊美先生整理的《翁同龢集》,其中收入翁同龢书札,二十多万字。翁氏书札涉及内容颇多,上至朝政、地方军务,下至兄弟情深、日常琐事,涉及各个方面,是研究翁同龢生平活动和晚清社会的重要资料,亦是全面研究翁氏家族的第一手资料。但其书札系年错讹颇多。有鉴于此,对翁氏书札作进一步的修订和正误工作很有必要。
本文选取国家图书馆藏翁同龢致其门生费念慈书札,重新释读、考证,纠正了《翁同龢集》释文的个别失误,对每通家书的系年及相关史事的考证,附在该家书之下。考证所凭借的资料主要来自《翁同龢日记》。
1.致费念慈函[1]
光绪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1899年11月1日)西蠡先生足下:
好诗装册,读之开襟,欧集适足旧藏之缺,而旧藏因移居又失两册,然易于抄补矣。多谢,多谢。归櫂怱怱,乃赴朋友之急,古谊可感。江君上有老亲,家无长物,后事如何,下走因病数日,病起近游,即日还山,山中寂寂,并松声、水声俱无,粗足适耳。兴居万福不次。兄名顿首。卄八日灯下。
【按】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十九日,“昨晚屺怀寄《登剑门诗》,长篇奇丽,又明本《欧集》残本,适与余残本可配足,而余处新失二册,尚须钞补耳”[2]。故疑此纸写于光绪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1899年11月1日)。
《翁集》误作为“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1899 年 11 月 30 日)”[3]。
2.致费念慈函[1]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七日(1900年7月3日)西蠡先生阁下:
录示妙方,感切,感切。客来言者三事:曰柳生于肘,此急证也;又曰:□欲决去外毒,此极危之候也,何两者皆寂寂;又曰:杂钩吻参甘并煮之,别为部署,此方何无传刻耶!治病以元气为主,小小进退不系忧喜,走欲得兄者禁方耳。先生闻见博,果得之,不恪搜示也。愦愦积旬,怔忡大发,惟鉴之。名顿首。六月七日。
【按】怔忡,中医病名,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四日,翁同龢“终日惝恍,似发怔忡旧疾”;六月初七日,“致西蠡、郋亭函,明遣孙憙赍还,了此笔墨事”[2];疑此函写于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七日(1900年7月3日)。
又,光绪二十八年五、六月间,翁同龢未曾发怔忡[2],《翁集》作“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七日(1902年7 月 11 日)”[3],疑误。
3.致费念慈函[1]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十三日(1901年5月1日)
碑五种六册收到。恒斋在此,申酉间迟过谈。名顿首。十三日。
【按】恒斋,即丁叔衡,号立钧,又号恒斋。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十二日,费念慈(屺怀)、丁叔衡同来。费屺怀携诸书请翁同龢题跋。三月十三日,丁叔衡来,午后去;申正费念慈来,并“以所藏碑版见示”[2],有《麓山寺》、《云麾碑》、大字《麻姑坛》、苏书《赵清献碑》、《多宝塔》五种。故疑此纸写于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十三日(1901年5月1日)。
《翁集》作“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1899年6 月 20 日)”[3],疑误。
4.致费念慈函[4]
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1902年1月24日)
《周礼政要》一本,二卷;新增一本,原签在内;奏稿一纸;缪说帖一件;丁章程一件;外蓬心画谱册十叶一件,均乞带交。
【按】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看西蠡《周官政要》……”;十二月十五日,“摘录《周官政要》毕,而费店掌柜韩雯孙适至,因留面,并《蓬心画册》及《周礼政要》两本等面交带还”[2],疑此纸写于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1902年1月24日),或稍后几日。
《翁集》作“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九日(1902年3 月 18 日)”[3],疑误。
5.致俞钟銮函[4]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九日(1902年10月10日)西蠡吾友左右:
久未通问,悬情,今得手书始悉近况,乃与鄙人相类。仆五月末病暑,投药不当,屡已屡作,七月乃起,离山居入城与子姓情话。不意四舍侄久虚之体微感而竟长暝。老怀于此尽矣。尊患癣痏行即平复,去冬不寒,今复暑湿,故多缠绵。
承寄临万年少画卷,直是瑰宝,因复叹息。不知抱布者复有此人否?唐市有亭林书院,行且转摹付藏也。三月中委跋各件久置山庐,今悬隔数十日,亟当检齐奉缴。诸惟珍卫,不尽区区。胡君新著一本收到,并谢。友生龢顿首。九日。
【按】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十一日,翁曾荣(四舍侄)“申初三刻数分长逝”[2];九月初九日,翁同龢得费念慈信,“为临万年少赠顾亭林先生《渡江图》,即答书”[2],故此函写于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九日(1902年10月10日)。
《翁集》误作“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初九日(1902年 9 月 10 日)”[3]。
6.致费念慈函[4]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1903年5月20日)西蠡吾友足下:
题名未见梓怡,为之怊怅。得任世兄,又欣然也。《鹤逸松禅图》竟是名迹,珍重拜惠,晤时道谢。许君来,适卧疾未见。鼻鼽腹胀,近始获瘳。程、李两册先寄缴,馀件稍迟奉上。榕全健胜可喜。病中草草不次,即候近安。友人龢顿首。卄四。
蝯字岂拙书可易,容再捡呈。
内画册两本,外信烦少华先生转寄:费大人收启。报本翁讬。四月廿四日。
领——谢——愚兄翁同龢顿首
【按】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得费屺怀书,并顾鹤庐为我画一轴”,顾鹤庐,即顾麟士,顾子山之孙,号鹤逸,其画颇有气势。四月二十四日,“发费信,以程、季二画册交乾丰恒钱店王少华……”[2],此纸写于光绪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1903年5月20日)。“内画册两本……愚兄翁同龢顿首”一纸《翁集》未录。
《翁集》作“光绪二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903年 4 月 21 日)”[3],疑误。
7.致费念慈函[4]
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十四日(1903年12月2日)西蠡吾友足下:
一谈快慰,归帆想安,告借《石田集》乞封题交航人付来,非久即还。如晤申甫观察,切致不敢与当路通书之意,谅深鉴也。生病后气弱,乍寒不能出户,鼻渊服洋参少愈矣。草草不次,即候起居增胜。生龢顿首。十四日。
丁观察在吴门并希道达歉怀。
【按】光绪二十九年八、九月间,翁同龢患鼻渊[2]。十月,翁同龢看《南史》,“掩卷辄忘,大约鼻渊后脑益空耳”,知其鼻渊渐愈。光绪二十九年十月三十日,翁同龢看《沈石田集》,其中一种是从费念慈(西蠡)处借来的刻本[2];因疑此函写于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十四日(1903年12月2日)。
《翁集》作“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1899年3 月 25 日)”[3],疑误。
8.致费念慈函[4]
光绪三十年四月十二日(1904年5月26日)屺怀太史吾友阁下:
别后尝至釜山观潮,又漂泊芦庄间,归而大顿,偃卧不能起。手教叠至,怱怱置之,但记以僧服照相见贻,及分惠首乌丹一裹。首乌前此未服,今每日二钱甚效。西蠡小像当与陶苏俛仰一室耳!
贱体舌强已愈,得尊方之力,前后十馀剂,今乃新感,解后一意静养,山居亦不能出门也。忽忆此时春闱放榜,尊处泥金先至,老夫亦一解颜。草此奉报不一一。生同龢顿首。四月十二早。
【按】光绪三十年四月初四日,翁同龢得费念慈二函,“以所购首乌延寿丹一斤寄我,……并石影照僧衣像”[2],故此函写于光绪三十年四月十二日(1904年5月26日)早晨。
《翁集》作“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二日(1900年5 月 10 日)”[3],疑误。
9.致费念慈函[4]
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二日(1904年6月25日)西蠡贤友太史足下:
服所开方药,贱疾良已,旋作近游。归后复病,乃新感也。头晕加甚,鼻渊如注,吴门之游,以之中止。承示扁舟访友,计日当还。哲嗣孝廉已旋里否。扇三叶,勉强涂,奉正。首乌丸日服二钱,极得力。专复即候。近安。不一一。友生龢顿首。十二日。《竹叶庵诗集》四本收到,迟再缴上。
并外信送桃花坞。费大人台收。
【按】光绪三十年四月初四日,翁同龢得费念慈二函,“以所购首乌延寿丹一斤寄我,……并石影照僧衣像”[4];五月初七日(6 月 20 日),“得西蠡函,以扇属书”;五月十一日,“题西蠡《归牧龛图》画扇,又写扇数叶”;五月十二日,“发热,遍身疼,胸痞常卧,晚益甚,得汗不解,呻吟彻晓”[2],疑此纸写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二日(1904年6月25日)。
《翁集》作“光绪三十年四月十二日(1904年5月 26 日)”[2],疑误。
后记
2010年10月,笔者主持申报的国家图书馆科研项目《国家图书馆藏常熟翁氏家书的整理与研究》批准立项。该课题的重点是对馆藏翁氏家书的释读,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难点是对翁氏家书涉及内容的笺注与考释。在《翁同龢集》的基础上,每通书信之后系之以《翁同龢日记》的相关文字,便于学界研究之参考。在考证馆藏《常熟翁氏家书》中翁同龢家书系年的同时,笔者也对《翁同龢集·函稿》中所收翁同龢家书以外的书札进行考证,纠正《翁同龢集·函稿》中的系年错误四百馀处,总计十八万字。
国家图书馆藏《瓶隐庐遗札》,为翁同龢门生费念慈旧藏翁同龢手札册子。1942年夏,陈夔龙应费念慈哲嗣之请,为之题识于卷首。《翁同龢集·函稿》亦收录《瓶隐庐遗札》。然因其所据非原件,难免割裱之讹。本文以馆藏《瓶隐庐遗札》原件为底本,重新释读、考证,将翁同龢致费念慈书札勘误整理刊布于此,请方家教正。
[1]瓶隐庐遗札:卷一[O].国家图书馆藏本.
[2][清]翁同龢.翁同龢日记:卷七[M].上海:上海中西书局,2011.
[3][清]翁同龢.翁同龢集·函稿[M].上海:中华书局,2005.
[4]瓶隐庐遗札:卷二[O].国家图书馆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