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旅游产业SWOT分析
2013-08-15陈婷
陈 婷
(信阳农林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 信阳 464000)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八县三区,人口806万(2012年)。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接处,东邻安徽,南接湖北,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和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信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将旅游业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加快培育。本文以SWOT模型为基础,对信阳市的旅游业进行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方面的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优势分析
(一)旅游资源丰富
信阳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生态优美,气候宜人,已第四次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新县、商城等山区县达60%以上。旅游资源单体1256个,其中主类8个,占全国主类的100%;亚类29个,占全国的93.55%;基本类型100个,占全国的64.52%[1]。
信阳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鸡公山风景区,有国家4A级风景区、“豫南明珠”南湾湖风景区,有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鸟类保护区灵山寺风景区,还有国家3A级景区汤泉池和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香山湖,生态胜地华阳大佛山,生态宝库安山森林公园等等,不胜枚举。信阳历史厚重,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司马光砸缸和亡羊补牢故事的发生地,历史人物春申君、孙叔敖、三国蜀相费祎、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明朝文坛领袖何景明等都是信阳名人。信阳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革命时期是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和红军的摇篮,曾培育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曾在这里战斗,邓颖超、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革命前辈在这里诞生,这里是中央确定的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全区。
信阳旅游,以山水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宗教文化和根亲文化七大组合为一章,凸现了红绿相依、古今并存,历史与现实通脉,生态与人文共有的独立个性,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二)旅游产业已形成规模
最近几年,信阳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指标稳步提高,综合实力位居全省上游。2006~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3700万人次,年递增率达到18.8%,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5亿元,年递增率达到39.6%。2013年春节期间,仅2月9~15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3%,旅游总收入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8%,信阳市的旅游业持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
目前,信阳市共有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新县鄂豫皖红色首府、西九华山、金刚台、黄柏山、汤泉池、邓颖超祖居、王大湾会议旧址、净居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金兰山、香山湖、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鞍山森林公园、淮滨东西湖等16处旅游景区,其中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6个,2A级景区2个。全市拥有星级饭店25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21家,二星级2家、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5万人。
二、劣势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低,产业要素不完善
与我国其他的旅游城市相比,信阳旅游业在GDP占比、入境游客数量、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较为明显,重门票收入而轻其他收入、重人数增加而轻消费增长、重建设投资而轻服务质量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全市三星级以上酒店数量少,餐饮、娱乐、购物等要素缺位严重。城市旅游标识系统不够健全,城市旅游形象不够鲜明,覆盖全市范围的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中心依然缺失。
(二)产品结构矛盾突出,品牌塑造不到位
尽管信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产品开发缓慢,主要停留在依靠观光型旅游产品的阶段,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突破性旅游项目和产品。在现有旅游产品中,传统的观光产品占主体,代表现代旅游需求趋势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产品较少;日间旅游产品较多,夜间旅游产品成为短板,尤其是缺少精品演艺项目。观光、茶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是信阳旅游资源的主导,但这些资源没有占领全国该类旅游资源的高位,垄断性不强,缺乏整体品牌形象。
(三)产业素质有待提高
除传统三大旅行社外,大多数旅行社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理想,很难有旅行社可以跻身全国百强;除了锦江、莫泰外,缺少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对高星级旅游饭店进行托管、兼并或控股经营;缺乏专业的会展策划公司,茶叶文化艺术节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缺少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在各类旅游从业人员中,受过专门旅游教育的人员比例很低,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有待提高。
三、机会分析
(一)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营造了宏观环境
从短期看,旅游业是新的消费热点,是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从中长期看,旅游业是我国国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促进就业的重要领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3]。在国家提出“中部崛起”和河南提出“旅游立省”的战略背景下,2009年6月,信阳市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了“旅游立市”战略。这为信阳旅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也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地位提升等方面起到了战略性推动作用。
(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营造了产业发展的中观环境
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立市”总体思路的确定,加之近年来信阳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旅游产业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
(三)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营造了产业发展的微观环境
随着国有景区的成功改制,信阳市景区多体制共存的良好发展局面已经形成。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经营体制活力迸发。5年内,景区将累计投入数百亿元资金进行建设,项目建设将大大拉动旅游经济加速发展。
四、威胁分析
(一)旅游业区域竞争的加剧
随着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的日益显现,各地对旅游业发展空前重视。信阳市旅游业不仅面临南阳、驻马店、洛阳、开封等省内旅游企业的竞争,而且还面临湖北黄冈、安徽六安等毗邻地区的竞争[4]389-390。这些地区起步早,旅游产品成熟,旅游形象较好,而且在资源类型、客源市场的构成等方面都与信阳有较大共性,对信阳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压力。
(二)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
随着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的提高,旅游者更为注重旅游的品质。旅游目的地选择多元化,旅游需求差异化,要求提供的旅游产品也必须多样化、个性化。信阳市的旅游产品目前来说类型比较单一,因此,面对游客的多样化需求,面临着丰富旅游产品的巨大挑战[5]74-77。
五、结语
信阳市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必须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重点建设旅游产品与线路、配套升级旅游产业要素、推进旅游体制创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在具体实施上,要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第一,从点、线建设到板块发展转变。发挥板块集聚功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打造旅游板块,逐步形成规模。重点建设4大旅游板块:鸡公山、南湾湖、灵山、浉河、平桥山水休闲旅游板块;新县、商城、光山大别红绿旅游板块;固始、潢川寻根旅游板块;息县、淮滨淮河历史文化旅游板块。
第二,从观光游为主向休闲度假、体验互动并重转变。加大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规划和投资力度,加速推进以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南湾湖旅游度假区、黄柏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汤泉池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为代表的一批休闲度假项目,不断丰富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中国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第三,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着力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旅游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低端建设向高端拓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由粗放经营向集聚发展转变,形成产品特色的唯一性和垄断性,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四,从区域布局向集聚区发展转变。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积极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服务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集聚,形成功能完善、要素齐全的旅游产业链。重点规划建设鸡公山旅游集聚区、新县红色旅游集聚区、南湾湖旅游集聚区、商城山水生态旅游集聚区、淮河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5个集聚区建设。
第五,从本体产业发展向各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积极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加快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带动观光农业、工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1]信阳市旅游局官网.信阳旅游概况[EB/OL].http://www.xyta.net/gl/s.asp?id=1053,2011-1-13.
[2]信阳市旅游局.信阳市2012年上半年旅游工作总结[EB/OL].http://xxgk.xinyang.gov.cn/xinyang/lvyou/Q0380-0101-2012-00004,2012-7-15.
[3]石培华,唐晓云.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性地位已经确立[N].中国旅游报,2010-2-26(04).
[4]李艳玲,江海东.信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建议[J].科技信息,2010(31).
[5]赵 红.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部论坛,201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