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及其启示

2013-08-15安永庆

社科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普鲁士德意志军队

安永庆 郑 伟 王 堃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1)

普鲁士作为德意志联盟中的两大邦国之一,在与另一邦国奥地利展开斗争的同时,积极准备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但它长期处于欧洲大国的包围之中,地缘环境极其恶劣,在夹缝里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为了实现国家民族统一的宏伟事业,普鲁士以巨大的勇气,顽强的精神,励精图治,不断前进,最终在极为不利的战略环境下,于19世纪初开始通过明确而彻底的军事改革,迅速壮大了自身的军事实力。在此后的七十年间,普鲁士在经历了东征西讨的铁血洗礼后,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铸就了普鲁士军队的辉煌。

一、普鲁士概况

(一)普鲁士的历史渊源

中世纪早期,普鲁士地区是指位于易北河、奥德河以北的蛮荒之地,古代居民为古普鲁士人。从法理上说,历史上普鲁士这块土地并不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条顿骑士团时期,条顿骑士团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大骑士团之一。1226年,条顿骑士团以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为由,开始了对普鲁士地区长达200余年的东征运动。他们在普鲁士地区修建要塞、城市,同化了古普鲁士人,使教皇对普鲁士地区享有名誉上的宗主权。1466年条顿骑士团在与波兰、立陶宛的战争中失利,被迫割地赔款、臣服波兰。1618年,由于普鲁士公爵死后无子,所以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普鲁士,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1701年,腓特烈三世创建新的国王称号并加冕成为“普鲁士之国王”,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正式存在,并从此开展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二)普鲁士的地缘政治特点

要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首先要了解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德意志位于欧洲大陆中部,东御俄罗斯,西阻法兰西;南跨阿尔卑斯,北接波罗的海。德意志这种地理位置在地缘政治学中被称为“心脏地带”。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在空间上的任何一点都没有提供一种地理上的优势,来确保完整的政治统一,并形成政治中心,从而加大了德意志统一的难度。

(三)结论

从普鲁士的历史来看,这个国家与生俱来地带有强烈的扩张性,从条顿骑士团开始,到建立普鲁士王国为止,它一刻没有停止扩张,形成了强大的军国主义传统。曾经有人说过正常的国家都是一个国家拥有一支军队,而普鲁士却是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特质。与此同时,普鲁士在德意志邦联中的处境,就犹如处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方诸侯,其王国四周强敌林立,如果不将发展军事力量作为国家发展的第一要务,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国家的灭亡。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普鲁士强大的军事力量,先进的军事体制,以及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普鲁士军事改革的主要原因

(一)在拿破仑战争中丧权辱国

发生于18世纪中期的七年战争给普鲁士带来的是遍地废墟瓦砾和大量人口伤亡,但辉煌的军事胜利蒙蔽了腓特烈大帝的眼睛,使他看不到军队建设和作战方法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正如德国学者海茵茨·尼克奇在研究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背景时指出的:“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创造的军事辉煌,给予其后继者们不到半个世纪的荣誉和自豪感。这种荣誉与自豪感使普鲁士军人相信自己是战争舞台上最杰出的角色。然而,高卢人的入侵证明,普军的这种信念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拿破仑的军队给予了普鲁士人沉重的军事打击,对法战争的失败让普鲁士尝到了丧权辱国的滋味。

(二)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普鲁士,城市工业革命进展缓慢,还处于准备阶段,真正的重工业革命并没有出现。但是,来自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却又让德意志无法回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根本改变了国际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对于被法国所吞并的莱茵河左岸地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代表资产阶级势力的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封建势力被扫荡殆尽,极大促进了普鲁士周边各邦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统治阶级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

(三)国王与改革派的决心

在封建社会中,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想要取得成功。除了要有坚强的改革派,还必须获得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改革多半难以为继,甚至半途夭折。也许,在这次军事改革中国王的决心是出于对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但改革派中则清一色的是为普鲁士而战的爱国志士,他们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乎的是国家的统一与强大,在乎的是普鲁士军队的崇高荣誉。正是以沙恩霍斯特为首的仁人志士为普鲁士军事改革事业鞠躬尽瘁,使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能够始终保有强大的动力。有了国王与改革派的决心,普鲁士的军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一举奠定了此后百年普鲁士国家兴盛的基础。

三、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内容

1807年7月25日,普军中改革派军官成立军事改革委员会。委员会以普王亲自制定的“军事改革纲领”为指针,以法国军队为榜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实施统帅机构改革

改革前普军的作战指挥体系十分混乱,统帅机构相互重叠,使军队的管理和指挥极为分散,严重影响了军队建设和作战效能。拿破仑战争中的惨败,使普鲁士当权者对指挥决策体制的混乱状况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国家生死存亡的威胁,促进了总参谋部的诞生。在沙恩霍斯特积极提倡和推动下建立的总参谋部,成为当时普鲁士改革的“亮点”。改革后的总参谋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减轻了中高级司令官在计划、组织和实施各项措施时的负担,适应了军队机构不断复杂化的要求,在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后,逐步成为军事指挥的核心机构和军队的神经中枢,为日后王朝战争时期建立参谋本部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各国军队建立参谋部树立了样板。

(二)进行兵役制度改革

1808年9月8日,普鲁士被迫与法国签订《巴黎和约》。和约对普鲁士的军事力量发展做出了限制,规定普鲁士军队的总兵力在以后10年内不得超过4.2万人。为使国家拥有在紧急状态下能够迅速扩充军队并受过军事训练的兵源,改革委员会主席沙恩霍斯特拟定了一份建立“速成兵”制度的建议,通过短期速成培训的方式,对大批男丁进行了正规的军事训练,进而建立了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尽管受《巴黎和约》的约束,普鲁士军队的兵员数量始终未能突破4.2万,但到1812年为止,受过速成兵训练的后备士兵已达12万人。通过“速成兵”制度对整个民族的青壮年进行广泛的军事教育和动员,成为普鲁士和后来的德国的重要军事传统。而近代以来被各国普遍采用的预备兵役制渊源可追溯到普鲁士的“速成兵”制度。

(三)改革人事和教育训练制度

首先,为鼓励军官为军队多做贡献,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委员会修改了过去以年龄资历、出身为标准的军官晋升政策,取而代之的是综合考察军官的知识、教育、智力、能力、服务和贡献的大小。其次,改革者将整个军事教育按照年龄分成初、中、高三个等级,其他军事教育机构一律解散。改革打破了原来带有贵族色彩的军事教育体制,对全民开放、扩大了受训人员的范围和数量;步兵训练转为以射击为主并引进新的战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其结果是官兵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适应战争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加强。最后,为了进一步严明军纪、增强士兵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军队的质量,普鲁士军队于1808年公布了一项改变军队中纪律条例的法令,废除棍刑、夹鞭刑等侮辱性体罚,注重用更为深刻的教育和更为合理的惩罚来维护军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启示

普鲁士军事改革已经过去二百多年的时作了,虽然受历史条件、地缘环境的制约,并且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改革所蕴含的规律是跨越时空的,普鲁士军事改革留给我们一些启示值得思索。

(一)军事改革必须服从国家发展的大局

军事改革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国家整体行为的一部分,彻底的军事改革必须以彻底的社会改革为前提,没有广泛深入的社会改革,军事改革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成功。仅靠军队的力量和利益局限是不可能实行这项改革的。就在普鲁士进行军事改革的同时,其国家层面的社会改革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如对政府机构的改革、解放农奴的改革,以及公民权利的改革,以上这些改革为即将进行的军事改革奠定了基础,军事改革必须要服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就是因为只有国家的发展才能给部队以改革的空间。

(二)营造适合理想主义生长的土壤

重温普鲁士军事改革的这段历史,让人感受颇深的是,当时有那么一群有着如此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为了祖国独立强大的理想,能够如此的执著。我们不禁要问,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壤,能够培养出这样一批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民族和国家安全发展利益视为生命的人?如果没有像沙恩霍斯特这样的人,改革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军事改革,表面看是一项改革的推进,其实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其间充满了艰辛。

(三)做好制度设计,防止人亡政息

普鲁士军事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它所制度设计的巧妙是分不开的。反观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往往伴随着人治的阴影,所谓成于一人,败也一人。本该由机构承担的责任,却不合时宜地落在某个个人头上,于是乎,百姓盼清官,臣子盼明君,千斤重担全系一人之身。正是由于制度设计的缺失使人治思想流毒千年。制度设计的缺失导致了人治,而人治又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人亡政息,恶性循环。看我国北宋神宗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就是人亡政息的典型案例。因此,我军的改革应当汲取教训,做到科学设计制度,防止人亡政息。

(四)改革要一以贯之,不可朝令夕改

普鲁士军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向既定目标靠拢的,而普鲁士的军队也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走向强大的。普鲁士军事变革的成果经过50多年的完善、发展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为普鲁士赢得了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使统一德意志的千秋大业以普鲁士为核心得以实现。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德国的发展一日千里,德军也以其骄人的战绩,跻身人类历史上最骁勇善战军队的行列。

(五)改造中华文化,重塑国民性格

普鲁士虽然先天的带有军国主义血统,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封建王国看到,在普鲁士有一个国王可以将豪华的太子宫腾出来,只是为了筹建德意志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所近代大学——柏林大学,他还可以将国库的最后一点家底拿出用来支持我们后来所说的义务教育,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普鲁士有一群人,他们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崛起,甘愿牺牲自己,为国家奉献一生,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普鲁士为什么可以拥有如此多的济世英才?也许可以这样解释:事在人为,而人又受所在国家的文化教育熏陶,形成独特的国民性格,正是德意志民族独有的国民性格和精神力量,在支撑他们不断前进。反观中华大地,从古至今,就缺乏一股应有的血性与担当,我们所看到的多是英雄末路、小人得志的悲剧。无怪乎,大师有云: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到了21世纪,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要教育出具有怎样素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家才会有希望,正在进行的改革才会有希望,中华民族才会如凤凰涅槃般得到重生。也许我们最不应该忘记老毛奇的话: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1][德]威廉·冯·施拉姆.克劳塞维茨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程广中.论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J].史学月刊,1988(2).92-97.

[3]维纳.洛赫.德国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9.

猜你喜欢

普鲁士德意志军队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开始敲门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五代后周的军队改革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
19世纪初普鲁士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