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打造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

2013-08-15高新才

社科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兰州新区经济

高新才

(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打造跨越式发展的经济战略平台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甘肃的发展,制订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推动甘肃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打开了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甘肃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启了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密集出台涉及甘肃的区域发展政策,特别是批准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形成了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必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借势而为,顺势而作,充分认识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在全市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全力打造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济战略平台。

(一)兰州新区将成为推动兰州市率先跨越发展的最大经济增长极

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和唯一特大型中心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兰州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7%,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8%。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兰州就有51个。可以说,甘肃全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兰州的发展,就取决于兰州对周边和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

但是,兰州的发展面临着多种约束因素。特别是,由于“两山夹一河”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兰州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人口、环境和交通压力巨大;同时,兰州是西北地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集中了大量的重化工业,“两高一低”的经济结构非常突出。兰州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就必须跳出老城区,寻找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兰州新区,就要破解兰州发展的瓶颈制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就是要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迅速壮大经济实力,使兰州成为带动甘肃跨越发展、支撑西部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二)循环经济示范区将成为推动甘肃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龙头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西北地区处于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甘肃省人均土地面积虽然比较高,但可利用面积少,耕地质量差;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一些重要资源非常短缺,大大低于全国人均水平;重点资源型城市和矿区,都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局面;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草场超载和退化等问题,日趋严峻,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甘肃虽然在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仍然很高,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和240%,工业能源消耗量占全省消费总量的75%,经济发展方式还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依旧十分突出。

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资源需求将持续扩大,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也将会越来越突出。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不从根本上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就不可能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此,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动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甘肃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二、举全力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

兰州新区作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其开发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把新区培养成为西部的重要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两权分离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兼论产权性质与业绩偏离的调节效应..................................................................................................................................刘 玉 盛宇华(60)

(一)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的战略机遇,把兰州新区打造成投资兴业的政策洼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批复和原则同意的《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的机遇,抓好支持政策的对接工作,把支持政策尽快争取到位,最大程度地放大政策叠加效应;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政策的意见》精神,不断细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支持政策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切实把兰州新区打造成投资兴业的政策洼地;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兰州新区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兰州新区的全国知名度,提高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的政策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加快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步伐。

(二)通过项目带动,加速推动新区成为兰州市率先跨越发展的最大经济增长极。要按照“打造全国一流新区”的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大手笔,加速优化和完善兰州新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产业发展以及水、电、路网及生态建设等规划,同时严格依据规划推进新区的开发建设,保证新区的开发建设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有序推进;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对接,确保新区各类规划与国家和省上的产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与产业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相衔接;要全面落实支持城区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到兰州新区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加快企业出城入园的进度,及时解决企业出城入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一步加快企业出城入园的步伐;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出城入园的政策,遵循“既提高企业自身的搬迁积极性也照顾到企业原所在地县区的利益,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尽快到新区发展”的多赢原则,研究制定能调动企业、县区等方面积极性的具体措施办法,加快推进企业出城入园;要加紧铁路、机场、公路、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着力加快重点项目的落地步伐,争取重大项目早日落地、早日见效。

(三)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增强新区对优质要素的吸纳能力。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园区,把全市乃至全省的职业教育资源吸引到新区来,为新区产业和全省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劳动力资源,使新区聚集更多的人气;要结合兰州老城区进行产业布局的优化,加快形成新区和老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实现新老城区的共同发展;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着眼于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要紧盯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产业项目,加快构筑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要充分利用甘肃省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模式,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加大财政对新区建设引导资金的投入力度,做大做强新区融资平台。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大财政对新区建设引导资金的投入力度,做大做强新区融资平台;要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加快建设金融服务集中区,创新投融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要详细谋划,不断凝练出能够吸引更多资金的项目,通过项目载体打造融资平台,缓解新区建设的资金约束;要充分利用新区在体制机制、差别化土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布局重大项目、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强化投资者对新区建设的良好预期,化解融资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五)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强服务新区的能力。要统一认识,切实树立服务新区的思想,急新区发展之所急、想新区发展之所想,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切实把中央和省上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认真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省内外在开发开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大部委”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要自觉强化“特区”意识,充分领会国务院允许和支持兰州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的精神,大胆改革创新,不断为新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要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等,探索人才培养利用的交流合作机制,努力打造“人才特区”,为加快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秉恒心持续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甘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培养民众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使社会各界进一步明确,未来20年将是甘肃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对资源和生态大量消耗的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把发挥资源优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而发展循环经济,正是更好发挥甘肃资源优势、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而为践行循环经济奠定思想基础;要以社区为单位,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培养民众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城乡居民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二)优化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探索多层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加快制定好市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合理进行农业区划,合理布局产业园区;要充分发挥甘肃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加速壮大产业实力,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要围绕各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开发、支柱企业发展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等,积极探索多层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要着眼于节能减排,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高起点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资源开发由粗放向集约、资源加工由简单向精深、资源产品由初级向高级、资源项目由分散向集中转变,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上下游互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就地转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现代制药、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环节,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通过产业转型,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新格局。

(四)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健全循环经济技术体系。要加大利用国债资金和财政预算内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要以循环经济科技攻关专项带动产学研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队伍建设;要积极组织实施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大力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回收利用等方面先进成熟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企业科技投入机制,以市场需求引领企业自主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不竭的动力。

(五)健全循环经济发展法规体系,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要加速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具体实施办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抓手;要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定量考核、政府绿色采购和居民绿色消费、废弃容器和包装物回收利用、废旧家电拆解回收利用、商品包装管理、废弃建筑材料回收管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等规章,明确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在生产、消费、回收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权利义务;要把循环经济法规列入全省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循环经济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并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制保障;要完善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废弃物利用政策等,把节电、节油、节煤、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四、担责任积极探索兰州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兰州新区作为西部循环经济的重要集聚区,有责任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两大经济战略平台的紧密衔接,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一)社会体系建设

兰州新区要重点从水系统、能源系统和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着手。其中,在水系统方面,要重点构建城市中水回用系统,促进循环利用水资源,并科学布局管道网络,促进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多渠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能源系统方面,要积极推广太阳能照明及其他清洁能源产品的应用,提高清洁能源在兰州新区的使用比例,通过采用集中供热系统,促进生活节能,通过采用智能电网系统,降低输电过程中的损耗,并积极探索生物质能、智能电网和交通运输节能的新途径;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要通过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综合利用系统、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家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系统、建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分拣加工中心等方式,促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纸、废旧橡胶及轮胎、废旧塑料制品(农膜)等资源回收利用,并进一步探索垃圾资源化应用新技术,最终达到固废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二)工业体系建设

兰州新区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其中,在新能源领域,要积极探索提升太阳能利用效率新途径,着力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区;在生物医药领域,要紧密结合甘肃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通过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促进中医药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并通过在新区推广清洁生产模式,不断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新材料领域,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材料,并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在园区内集聚,增强园区的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促进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三)农业体系建设

兰州新区要重点发展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在种植领域,要通过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农艺综合节水技术、节肥技术、节药技术、节能技术、沼气工程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并进一步成立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建设;在畜禽养殖领域,要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并进行新型养殖模式的探索,通过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提高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总之,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自觉肩负神圣使命,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毫不懈怠地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就一定能够推动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兰州新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