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守望 理性的拓展——《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的创新设计
2013-08-15朱艳玲
朱艳玲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
《文学概论》是一门充盈着生命张力、富有诗性智慧、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程,基于共同的文学理想和价值取向,我们明确以“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为课程改革理念,意为坚守文学审美立场,理性地设计精品课程改革方案,拓展理论的视野,强化改革力度,追求具有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一、课程面临着的困境
《文学概论》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和相关文科专业(如新闻传播、影视文学、汉语言等专业)的一门以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和认知能力的基础课程,也是中文系学生必修的理论主干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本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建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年来,我们从教材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方式改进这几方面做出了努力,2011年《文学概论》进入了郑州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的行列。
鉴于《文学概论》课程自身所固有的理论品格和目前“文学概论”教材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学生对“文学概论”不感兴趣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在《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国内学界有关《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具体,仅有郑仪东、彭彦录的《体现〈文学概论>课程实践品格的改革设想》、赵密珍《文学概论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张利群《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和梁爱民《在观念更新和理论创新中改革“文学概论”教学》等论文指涉了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些许问题:郑仪东、彭彦录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文学概论课程应该在改革中增加实践性,需要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核方法上做全方位的改革,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获得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赵密珍强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张利群阐述了要提高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更新。梁爱民提出“文学概论”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是不争的事实,这要求我们要以批判的眼光去对待现行教材,要根据所学专业有甄别地使用。几位学人的论述都有独特之处,但由于各自学术视野与研究领域的限制,他们均只看到了课程问题的某一方面,缺乏建构“精品课程”的整体理念和自觉意识。
以上研究成果对我们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启示。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在“通”的基础上突出鲜明的“师范性”,以适应师范生服务社会的需要;在教法上,能以创新的精神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开放式教学,改革现有考核模式,以此提高“文学概论”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应转变教师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认为,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思维方式应是理论逻辑思维、文学形象思维和教学思维等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必然带来教学方法多样化运用的结果,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根据教与学双方的实际来选取和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寻找到最佳途径和方式。
二、课程改革理念的确立
本课题以“诗意的守望 理性的拓展”为教学改革理念,打通《文学概论》课程内部的知识关联,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理论化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现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理论“对话”的机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崇文学“审美”、“诗意”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不仅注重对基本理论的阐述和文学现象的理论提升,更注重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审美意蕴和人文情怀,激发学生学习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的激情与期待,并与其它学科相配合,最终使学生进入积极进取“进学不已”的审美境界。
此项设计立足于本课程在学科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地位,研究《文学概论》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试图解决当前《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力以赴走出困境,严格对照相应标准,循序渐进的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使本课程建设走向规范和完善。
具体改革内容:
第一,明确《文学概论》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文学概论》是一门充盈着生命张力、富有诗性智慧、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程,基于共同的文学理想和价值认同,我们明确以“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为课程改革理念,意为坚守文学审美立场,理性地设计精品课程改革方案,拓展理论的视野,强化改革力度,追求精品课程的“五个一流”。
第二,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探索形成“一体五翼”的课程体系。即: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主干,以“文学与语文教育”、“文学与美学”、“童年诗性审美研究”、“审美与批评家研究”、“网络文学热点研究”等课程为辅翼的创新体系。
第三,整合创新“文学概论”主干课程的教材体系。首先更新完善教学内容,设计更为合理的内容板块,形成明晰的课程内容体例;其次,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和学术最新科研成果,为文学概论教学注入鲜活的科研信息,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拓,培养他们勤于思维,敢于超越的学术研究精神。
第四,实践并完善独特的“点悟式”教学模式。十二年前课程主持人创造性地提出“点悟式”教学模式,多年来此科研成果在省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并得到知名教授温儒敏先生的肯定。
“点悟”式是一种在教师的激发、引导、点拨下,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展开思维主动“求索”,获得课程知识和技能,并培育学生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积蓄创造能力的素质型教学,目的是张扬教的个性与学的个性,实现“厚积薄发”型、底气足、后劲大、能力强、境界高、素质好的目标,为学生的一生打好精神底蕴。
第五,创造性地把“读书札记”、影视、网络文学文本引入课堂教学。创造性的引入“读书札记”、影视、网络文学文本,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视野期待,在照顾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分析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进行提升;另一方面也对精品课程的涵盖内容进行了拓展;把“读书札记”引入课堂,教师精心指导提供具体书目,定期检查评阅,“札记”是一种最原始的直觉批评,是一种“厚积薄发”积淀学识的有效方法。
第六,强化《文学概论》课程的实践品格。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时,明确规定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其课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教学考核方面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其中有无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运行状态如何?是衡量该课程的教学是否达标的考核标准之一,这样就把实践教学落到了实处,从而保证了《文学概论》课程的实践品格,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理论素养。
三、预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改革目标
第一,此项研究创立“诗意守望 理性拓展”的教改理念,逐步形成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主干,以“文学与语文教育”、“文学与美学”、“童年诗性审美研究”、“审美与批评家研究”、“网络文学热点研究”等课程为辅翼的“一体五翼”课程体系,使“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的教学得到加强、拓宽和深化。
第二,抓住学院大力推行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契机,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资源,为尽早纳入推荐高一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规范,开发与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等,以保证“文学概论”精品课程良好的教学实施。
第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逐步建立完善课程网站,使其内容丰富,学理精深,创意新颖,赏心悦目,有利于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掌握。
设计中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解决“文学概论”课程体系的知识贯通,中西文论、古今理论化合的难题。第三,养成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提升学生对文学的阐释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第四,将影视、网络文学文本引入课堂教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视野期待,另一方面也对精品课程自身的涵盖内容进行了理性拓展。第五,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对儿童审美视角的研究、经典作品和批评家研究,健全文学理论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和深造中拓宽发展空间。
为了顺利解决关键问题我们采用以下实施方案和方法:
第一,课堂教学、理论讲解应注意理论性、应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问题,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需把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成立文学评论写作和文本意蕴解读之类的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小组或班级讨论,结合理论的学习、经典电影文本欣赏和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把实践操作、理论教学和学生自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第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文学著作,这是教学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这里的“经典名著”不仅包括中外文学名著,还包括其他门类艺术,诸如音乐、绘画、建筑、雕塑、戏剧、电影、电视以及其他艺术名作,以及必要的理论学习,包括哲学、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经典名著学习。
第三,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指导,激发那些有兴趣于“文学概论”学习的学生在广泛阅读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自觉地制作读书卡片,进行资料积累,拟定专业读书计划,进而撰写“读书札记”、学期小论文等,要求形式规范,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内容深入具体、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释文学现象、揭示文学现象背后的问题,全面地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加强教育科学和教学规律的研究,了解《文学概论》课程的基本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平台,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向自己的学生推荐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名家名作,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有书可读,有感可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课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
此项研究立足于本课程在学科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地位,研究《文学概论》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试图解决当前郑州师范学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力以赴走出困境,严格对照相应标准,循序渐进地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将定期开研讨会交流经验,在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加大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使精品课程建设走向规范和完善,追求实现“五个一流”精品课程目标。
建设《文学概论》精品课程我们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做了如下改革创新:
1.“点悟式”教学模式的创立完善与践行是我们的一大亮点。“点悟”式教学是遵循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规律,为教学开启新思路的创造性尝试。这是课程主持人十二年前提出并论证的科研成果,在省内有广泛的影响,并得到知名教授温儒敏先生的肯定。“点悟”式是一种在教师的激发、引导、点拨下,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展开思维主动“求索”,获得课程知识和技能,并培育学生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积蓄创造能力的素质型教学。目的是张扬教的个性与学的个性,实现“厚积薄发”型、底气足、后劲大、能力强、境界高、素质好的目标,为学生的一生打好精神底蕴。
总之,“点悟”式教学是一种以完善心智和涵育精神为目的的积极进取的教学创新成果。
2.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探索形成“一体五翼”课程体系。“一体五翼”课程体系即: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主干,以“文学与影视”、“文学与美学”、“儿童文学诗性研究”、“审美与批评家研究”、“网络文学研究”等课程为辅翼的创新体系,该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诗意的守望 理性的拓展”,旨在坚守文学审美立场,理性的设计精品课程改革方案,拓展理论的视野。理性侧重学术性、学理性构建,按照课程本身的逻辑进行课程设计、建设和完善。
3.创造性地把“读书札记”引入课堂,教师精心指导提供书目,定期检查评阅,“札记”是一种最原始的直觉批评,是一种“厚积薄发”积淀学识的有效方法,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课堂的融通化合。
4.变“平面式”为“立体式”。“平面式”是教师与学生相分离的静止的课堂面貌,而“立体式”则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与沟通的、活动着的课堂教学景观。改变以往教师孤立地讲课的现状,形成课上、课下与学生的多边沟通,教师要有的放矢,知己知彼,讲得灵活,进而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效。
5.灵活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授课,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购置最新媒体传播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放欣赏,让学生从多种途径进入文学活动,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理论思辨力。
总之,《文学概论》课程改革探究的亮点体现在“拓展”二字,阐释如下:拓——拓宽、深化。以“教”和“教师”为核心,充分利用郑州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名师讲堂”、“博士论坛”、“教授讲座”,拓宽深化课程内涵,还在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公选课”提升教师学术水准和教学功力,在成就教师自我的同时,诗意课堂。展——发展、展示。以“学”和“学生”为立足点,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达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展示课程教学的效果;总之,课程的终极目标体现在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人生境界的提升。
[1]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5.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利群.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更新[J].梧州学院学报,2008(5).